文/次生林 图/百度
1
我有个“神童”小侄子。他12个月背古诗,6岁奥数竞赛拿奖。每次考试名列前茅,大小奖项拿到手软。
在别人眼中,他是标准的“学习的料”。
可他从升入六年级后,成绩一路下滑,临近毕业,竟然跌到班级倒数第十!
邻居家的孩子小胖与小侄子同龄,却与小侄子截然相反。五年级前,小胖成绩平平,与“优秀”搭不上半点边。但五年级往后,小胖的成绩突飞猛进,近日已经收到了本地知名初中的招生考试邀请函。
面对以上情况,可能大家不会太吃惊。这样“反转”与“逆袭”的孩子,普遍到每个班级都有。甚至有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在高中时期,班级里垫底的学生,多半是小学时期的佼佼者。
这不禁让我们发问:面对孩子“时好时坏”的学习情况,我们怎么判别一个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呢?那学习能力高低的标准又是什么?
其实很简单:让孩子失败一次,你便能鉴定出他的学习能力。
2
发展心理学领军人物卡罗·德维克博士将所有具有学习能力的孩子分为两类:“整体理论”类和“渐进理论”类。
什么叫“整体理论”?
整体,就是不可分割、不可改造的整个部分。所以“整体理论”类孩子认为能力是不可改变的整体,聪明或愚笨,娘胎里就注定了。他们将得失、输赢都归结于与生俱来、不可改变的因素,比如智商高低。
回想我们的上学时代,班级一定有一类孩子:当他们考好了就吹嘘自己“天生聪明”;如果考砸了就是“我本来就不擅长”,一刀便将努力的价值全部抹杀。
相反,受“渐进理论”影响的孩子会抛开“天生”的限制,认为一切都是可改变的、可改进的。
他们认为,任何知识技能都是能通过后天学习得来的。并且坚信:我不会的,我可以学;我已经学会的,可以精益求精运用得更好。总之,想要获取更多知识,你就得付出更多努力。
没错,“渐进理论”的核心在于——努力。
回忆学霸的经典语录,他们通常在成功时说“我只是比较认真,没什么了不起的啦”;如果失败了,他们会自责于“我还不够努力,我还得更加用心钻研”。
成功或失败,是努力与否的结果,不是沾沾自喜,不是怨天尤人。
这样的孩子就像站在山脚下的人,虽然起点不高,却能通过后天不懈的努力,一步一台阶地攀登到高峰。
人不是生来就会。所以即使有些人有超乎常人的资质,这顶多也只是起跑线比别人高而已。至于你最后达到怎样的高度,取决于你后天的努力。
3
当然,更“神奇”的发现还在后头。
随着研究的进行,博士还发现:往往天资聪颖、极具天赋的孩子会渐渐丧失学习的能力,成为“整体理论”类学生;而恰是平凡无奇的中等生甚至是差生,在懂得努力的真谛后,能披荆斩棘,一路走向巅峰。
那到底是什么造成这种变化呢?毫不言重地说:多半是父母造成的!
当你考了0分,你父母会怎么说?
“你真是太笨了!”——这让孩子将成绩归结于天生的智力高低。
“我以前数学就不行,咱儿子就是遗传我呀!”——这让孩子将低分归结于定型的遗传基因。
“可能咱儿子天生就不是学数学的料。”——这是在告诉孩子,你数学不好是注定的事,努力是无济于事的。
诸如此类的回答还有很多,它们都有一个共性——将结果导向不可改变的因素。即,结果好坏早成定局,努不努力没有任何区别。
回头看看我哥哥嫂子教育小侄子的方式,果真如此。
当小侄子语文考得不错时,嫂子归功于自己是文科生,理解能力强;当他数学不错时,哥哥夸他聪明,有学数学的天赋;而他到了五年级,英语第一次考了不及格时,哥哥懊恼他天生语感差,不是学英语的料。
也许孩子想要去努力,想去接近问题的答案,但父母却硬生生将他们拽开,并残忍地告诉他:孩子,你天生不是学这个的料!
“你天生不是学XX的料!”扼杀了多少孩子最初、最重要的求知欲!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拥有了超乎常人的先天智力,我先恭喜你,这是好事。但我不得不提醒,只有父母配合正确的引导方式,天赋才能发挥理应的作用。
学习的范围会越来越广泛,试题的难度只增不减。可生活的难题何止试题那么简单?人为了能够在社会生存下来,一生要学习多少东西啊!
记得金星在《金星秀》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早年办舞蹈团时,金星招聘了一个文秘。小姑娘长得水灵,待人礼貌,非常符合金星的要求,但后来金星依旧辞退了她。因为每次打印机坏了,小姑娘只知道找金星修。
如果你连打印机都让老板修,你还有什么价值?
你可以天生不会修打印机,但你后天可以学。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也不止你现有的那么点知识,没人嫌钱多,但也没人嫌知识多。“活到老,学到老”的警句,要时刻敲打内心!
4
努力很重要,但最关键的是我们如何培养出勤学奋斗、自发向上的孩子呢?
很简单,等孩子考砸了,机会就来了。
面对孩子考试失利,你只需简单两步,就能将孩子引上“渐进理论”的康庄大道!
第一步,别否认他的失败。
别把孩子当傻子,考砸了就是考砸了,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如果你安慰他“没关系”,只会让他怀疑自己:既然我的努力付之东流也没关系,那我努力的意义是什么?
所以,只需要试着理解他,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告诉他:我认同你的难受,但难受只是暂时的。
记住:千万别说没关系!
第二步,等孩子冷静后,问问他考试的具体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试卷太难了,还是身体不舒服?是计算粗心了,还是没吃透知识点?一点一点地分析,他自然能找到缺口在哪儿。如此分析下来,就是在教孩子反思与总结,就是在潜移默化地告诉他:失败是有原因的。
记住:千万别干巴巴地告诉孩子:“再努力一点,下次肯定考得好!”
如果你不分析问题,找到薄弱之处,孩子怎么知道哪里需要改进?孩子是空有努力的心,却没有努力的方向。长此以往,他依旧对“努力”一无所知,甚至更加迷茫。
孩子若考砸了,别担心,这是考验的节骨眼,也是最能让他成长的机遇!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只要有学习需求,人人都想成为“学习的料”。
学习的能力,不是比天赋,不是做个常胜将军,更不是逃避所谓“不擅长”的领域,
而是面对成功时,你能将每一次的所得与辛劳的付出相结合,并不满足眼前的成就继续前行,
而是面对失败时,你能端正心态总结得失,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
而是每一天在学习,每一天在进步,每一天在获取新的知识!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你还得通过不懈的努力,奋起直追!
只有吃得了教训,才能受得起成功!
这,才是真正的学习的料!
注明:此为我原创首发于公众号“帮妈爱上课”,转载请联系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