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费改”政策后,无卡化扫码支付逐渐成为支付行业新宠,迎来蓬勃发展的机遇,附带而来的风险也在加剧。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扫码支付市场的格局和未来发展如何,值得我们深究。
规范是永恒的话题,对于支付宝和财付通两巨头而言,注重的是稳健、基于真实收款需求的收益,反对以套卡为目的、赚取费率收益的收单商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对坑骗式招商行为不耻。对于三级分销等传销式营销手段,监管将会加大打击力度,部分违规服务商或被处罚或被限改。
真实商户比例低、套卡用户大额交易、违规变造商户类型和交易、引发商户冲突、低费率坑骗式招商,对于存在以上行为的扫码支付企业,将会成为重点打击对象。
继微信、支付宝跑马圈地,快速抢占大部分第三方支付市场后,百度、京东等巨头企业也纷纷开始,或自建或收购支付企业,加入支付大军,构建商业生态闭环。再加上本就拥有收款资质的商业银行,市面上众多的支付通道令广大商户应接不暇。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进而推动商户对移动支付服务的需求;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加速分化,持牌机构无法做到对市场的全面覆盖,亟需发展代理服务商来开拓市场,聚合支付的格局逐渐形成。
大势所趋、规范发展
2017,监管罚单与整改政策齐飞,传统金融机构强势加入竞争,使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日子并不好过。聚合支付作为创新的支付服务模式诞生,受到业界追捧,并被视为支付行业颠覆者。而从事该领域的部分优秀创业公司也备受资本青睐。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也不甘落后。工行从4月开始,将陆续支持微信支付、银联二维码及主要第三方支付二维码产品的聚合收单。此前,兴业银行在去年年底就已经推出了聚合移动收银软件“钱e付”,支持微信、支付宝、QQ钱包等主流支付方式,实现随时随地快捷收款。业内相关人士指出,人民银行实施个人账户的分类管理措施,直接激发商业银行对支付活动的创新思考,拥有收单资质的互联网金融机构积极加大和商业银行的合作力度,跨界合作产生的良性生态格局将不断推进,焕发了支付服务业务模式的创新。
当然,聚合支付行业目前处于行业发展初期,鱼龙混杂的形势下,势必会有部分机构浑水摸鱼,违规“二清”。对于这种情况,央行年初连续发文(银支付【2017】14号和银发【2017】45号)来规范聚合支付行业的发展。
对于聚合支付机构,定位为收单服务外包机构,不得从事有关商户资质审核、资金结算、收单业务交易处理处理等核心业务,杜绝了聚合支付服务机构触碰资金和商户敏感信息。
综合升级服务
由此可见,聚合支付服务商依靠“二清”获利的时代将不复存在。但是,面临盈利难题,除了商户交易返佣,至今尚未有其他较为有效的成熟模式。
比照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路径,支付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变成流量入口,围绕支付入口流量提供综合升级服务才是核心。目前,无论是工行、建行等商业银行,还是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还是他们的收单服务商——聚合支付机构,整个市场的业务主体都在探索围绕流量入口的延伸综合升级服务。
未来,支付入口将被深耕,消费数据信息将衍生出消费金融、广告、数据库服务等多元服务,聚合支付企业通过增值服务获得利润的比例或将越来越高,成为主要的盈利方向。
竞争态势
目前,虽然聚合支付市场整体发展前景可观,但是行业从业者处于过剩状态,业务开拓实力和技术能力良莠不齐。在市场竞争下,几家欢喜几家愁,部分服务商免不了面临被行业淘汰的命运。谁将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最终还是市场说了算。
由于没有支付牌照的限制,准入门槛低,竞争激烈,聚合支付服务商数量处于无序状态,其生存取决于与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目前,绝大多数聚合支付服务商的市场完全取决于收单机构的分润。
对于聚合支付企业是否会被收购,答案或许是否定的。第三支付机构和商业银行系统拥有强大的技术能力,聚合支付服务商目前在技术上并没有超前发展。即使真的收购,也只是作为一个市场拓展部门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