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艺术,无非两点:一刚一柔。
刚的一面,前面的内容我已经强调过很多次了,就是一个老师要有基本的“威”,最好是不怒自威,还没开口,学生就打心底里服你管。
柔的一面,是老师要学会亲近学生、拉拢学生、懂得一下大棒一下胡萝卜的艺术,而在其中,“夸学生”肯定是最经济、最实惠的一项,我特别推崇。
但很遗憾,我接触的大部分新老师,是不懂“夸”的意义,更是不懂怎么去夸才更有效果的。很多人甚至和我讲,“有些时候感觉太假了,夸不出口”,或者“我天生不会夸人,我凶凶恶恶的也能管好人”。
先来说说“夸”是怎么起到教育作用的。我理解中的“夸”与大多数人可能不一样。
大多数人可能认为,夸一个人,只是为了让这个人高兴高兴。但我认为的夸,其实是为了抬高他,然后为了更好的批评他。“捧杀”这个词可能用在这里不是很恰当,但运作的原理差不多。这是一项教育教学中的很有效的策略。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常遇到一类学生,叫“死猪不怕开水烫”。任你怎么批评、怎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都不为所动。最后,往往会以你的气馁、妥协、退让作为结束。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学生存在?
心理学认为,你的批评之所以没有效果,是因为你批评的对象“自我认知”太低。你的批评因为无法让他内心中产生不平衡,所以也就无法让他产生追求心理平衡的动机,继而去寻求改变。
换句话说,就是这些学生自我定位太低了,低到抵御掉了你的“道德上”的指责。
比如,学生已经把自己定位成了学习、行为双差生,那么,你对他的所有这方面的指责都是无效的。你说他不做作业?他会认为,“我这样的差生,不做作业不是很正常么?”像其他方面,出勤啊、守纪啊、卫生啊,等等,他都会用差生的身份加以“抵御”。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专家不建议给学生贴标签的原因。因为给一个差生贴标签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等他被贴好标签之后,你的教育难度也会成倍增加。
所以,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宁可相信这个学生终有一天会好起来,也不愿意轻易在学业、行为上给他下定义,很有一种傻傻苦等的味道,道理就在这里。
那么,对于这样低自我认知的学生,最好的应对方式是什么呢?
我认为,最狠的招数,就是捧杀。
先用夸的方式,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等他们有了一定的自我认知,我们再通过批评的方式,让他们内心之中产生不平衡,进而引导他们做出改变。
在和后进生谈话的时候,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往往会用上这样的句式,“你是一个如何如何优秀的学生,但是由于你却做出了什么什么样的事情,让老师感到十分的失望!”
开始的时候,先不说批评的内容,讲一讲你对他的好印象(这是先表扬,先提高他的自我认知),接着说一说他的错误(这是批评),最后谈一谈你的感受(这是引导他做出改变)。
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引导上,也可以用这样的套路。
比如,你想班里某个学生勤快点儿,那么,注意观察,抓住他勤奋劳动的点,然后大肆表扬,在公开场合让大部分同学都知道他是一个爱劳动的人,做得狠一点的,甚至用奖状的形式把他的光辉荣誉张贴出来。
这样一套工作下来,这个学生连自己都不得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爱劳动”的人了。
那么,下一次,等他“不爱劳动”了,你批评他起来,力度就大了。
记住,捧得越高,才能摔得越重。新老师,回忆一下,赶紧回忆一下,你在学生时代,老师是不是就用这招在对付你或者你们班上的某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哈哈。
怎么夸人才更有效果?
一个老师,要夸好人,其实是有一些小技巧的,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1、要常夸学生。
夸人是一个广撒网的过程,因为你不知道你的哪一句夸学生能起效果,更不知道哪一句不经意的夸可能就改变学生一辈子了,所以,作为老师,要主动变身成为一个夸人的机器,千万不要吝啬你的夸,有事没事夸夸学生,大面积地去夸夸学生,最终你肯定是能有收获的;
2、要多在背后夸人。
人前夸人,有阿谀奉承的味道。老师夸学生,虽然不会有这样的味道,但是效果也是要大打折扣的。我建议多从背后夸人,在A面前夸B,在B面前夸C,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嘛,通过A传给B、通过B传给C的关于你对他们的夸奖,远比你自己当面夸他效果更好。
3、要夸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要有内容地夸,而且最好是学生得意的内容。比如,一个人爱美,你夸她美,她大概率会感激你。学生也是一样,他爱唱歌,你就夸他歌唱得好;爱跳舞,你就夸他舞跳得好;爱学习呢?就夸他真认真,等等。有的放矢的夸,效果奇佳。
而且,放心,只要去善于发现,任何学生都有闪光点。
4、多在他的父母、同伴面前夸他。
是人就好面子,学生也是一样。尤其是中学阶段的学生,特别在意父母和同伴对自己的认可,这个时候老师帮他一下,多在他的父母、同伴面前认可他一下,他对你投桃报李的。
结束语:
说句实话,我其实也挺反感现在已经过于泛滥的“爱的教育”的,因为,一味强调爱,是肯定教育不好学生的。
但是,爱的教育,之所以能够推广开来,其中肯定也是有值得肯定的东西的,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排斥。
像多用“夸”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就有一定的道理在里面,是我们老师很重要的教育教学手段,我们新老师在上岗之前,一定要学会、并加以运用。
本文作者:君山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