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冬月渐暖

张爱玲说: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白玫瑰纯洁,红玫瑰热情。白玫瑰没有红玫瑰吸引,没有红玫瑰诱惑,;红玫瑰没有白玫瑰安稳,没有白玫瑰忠诚。
若能二者兼得最好不过,但生活往往需要做出取舍,这取舍之间的难度可谓深矣。
01
如果撇开《人生》特有的背景,单单从故事情节来看,那就是一段狗血的四角恋。
张克南喜欢黄亚萍、黄亚萍喜欢高加林、刘巧珍喜欢高加林,而高加林就是一个在红玫瑰黄亚萍和白玫瑰刘巧珍之间徘徊不定的“陈世美”。
两支玫瑰的美好,让他跃跃欲试,也许是因为心间的天枰一直摇摆不定,也许是因为男人特有的虚荣心。总而言之,在爱情与事业中的贪婪与冒险,直接影响着他的人生。
在高加林民办教师的职位被顶替之后,他的生活一片黑暗,内心的苦闷更是无处言说。美丽善良的巧珍就在这万分艰难的时刻出现在他的身边,像是冬日里的一抹暖阳驱散阴翳。
父母派给高加林一个卖蒸馍的任务,可他从未干过农活更是不知道该如何叫卖,或者说是羞于叫卖。
深藏骨子里的文人气节让他开不了口,是巧珍自己掏钱主动帮他把蒸馍处理掉,既为他解决了难题,又顾及到了他的面子。
在高加林再次进入县城之时,巨大的工作热情瞬间迸发出来,他冒雨赶路坚持奔赴救灾前线。
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新闻稿件被送去广播站朗读,所撰写的文章也都刊登在报上,成为县城里的“明星”。
黄亚萍也在这个时候主动来“拜访好友”,诉说自己的爱意,似乎这身份的小小转变立马让她遇见了爱情。
尽管当时黄亚萍已和张克南在一起了,但在同等条件下,才子高加林俨然成为她更加中意的对象。
如果说巧珍的出现于高加林来说是雪中送炭的话,那么黄亚萍之于高加林则是锦上添花。锦上添花常有,而雪中送炭不常有,这大概就是二人最大的不同。
02
在很大程度上,人物的不同性格会影响着不同爱情观的产生。
刘巧珍的爱情是原生态的、是无私的。告白时,她说:
“加林哥!你如果不嫌我,咱们两个一搭里过!你在家待着,我给咱上山劳动!不会叫你受苦的……”
妥妥的女汉子形象,但又淳朴得让人觉得贴心。随后,他们月夜相会、私下抹药、“卫生革命”等一桩桩事情,都会让你真正喜欢上这个女孩子。
这也大概是她最为幸福的一段时光,虽然被村里人耻笑,虽然被父亲骂,但她确实眼里心里都是充满爱意、充满笑意的。
直至后来二人分手,她仍劝着姐姐不要羞辱高加林,求高明楼帮忙让高加林再当教师。
如果一定要说出一个理由来解释她的行为的话,那就是:无私的爱。她无条件地信任他,希望他前途光明,即便赔上自己的幸福也在所不惜。
黄亚萍的爱情更像是舶来品、是自私的。她用人生志趣与工作前途紧紧捆住了高加林,告白时,她说:
“你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人,在大城市里就会有大发展。我回去可能在省广播电台当播音员;我一定让父亲设法通过关系,让你到《新华日报》或省电台去当记者……”
说到底,还是一个穷小子看上了富家女背后的财富关系,无关风月。
在二人分手之际,黄亚萍冲动地说自己愿与心爱的人一起务农。可听到高加林说出农村之苦后,她很快又放弃了这种想法,并祝福高加林和刘巧珍幸福。
然而巧珍早已嫁人,这份祝福已没有太大效用。她的爱情太过功利,她的爱情观太过利己。
在这红白玫瑰之间,高加林更喜欢哪一支呢?
白玫瑰单纯但单调,红玫瑰艳丽但势利。截然不同的爱情观,风格迥异的恋爱关系。而矛盾体高加林似乎自己都拿不准自己的喜好,只能说是在某一阶段更加爱谁一些。
03
在这场爱情夹缝中还生存着一个最为可怜的人——张克南,他甚至从未得到过爱情,却为他自以为的爱情付出了一切。书中对他着墨不多,却塑造了一个踏实、憨厚的宠妻形象。
按照现在的观点来看,张克南就是典型的“暖男”,说不定还会有一大波迷妹呢。
对于这段四角恋情来说,好像每一个人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那么,到底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恋爱观?如何维持恋爱关系呢?
第一、摆正恋爱心态,懂得恋爱是一种责任与奉献。思想纯正,恋爱才能纯真,才能摆正恋爱心态。爱情从来都不是无私的,也不是自私的,它需要双方的共同经营,用真诚去呵护,用奉献去升华。
第二、端正恋爱动机,恋爱要认真负责、感情专一。如果你已经做好与她(他)共度余生的打算,那就无需纠结不要跑偏,坚守本心,一直这样幸福下去,就是对这段恋爱关系最大的回报。
第三、正确处理恋爱挫折,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恋爱双方经常会因为平衡不了爱情与事业的关系导致产生分歧,妥善处理二者的关系也是爱情保鲜的重要因素。有一份满意的工作是安身之基,但工作再忙也不要忘了关心你的爱人,毕竟她(他)才是与你走完一生的人。
两朵玫瑰,各领风骚,得一而足以慰平生。可双姝齐出,多了几分茫然与无奈,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选择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