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军事实力在近年来获得了很快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与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要准备好应对军事上的挑战。在西方强权力量的包围之下。有必要做好战争准备。无可否认、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和平和发展的实质在于积蓄力量。应对必然发生的战争。
关键词:军事力量;现代化;军事技术
一、当代中国军事发展的关系
1.军事经济合作
军事合作是军队在经济上的重要体现,对部队来说,一方面要保证官兵有足够的物资供应才能发挥出战斗力;另一方面也不能一味地压榨和压制。首先就是部队之间进行作战协作。中国古代对战争形式采取“兵分上下、政以民替”这种模式来指挥战斗行动:军人在战场中服从士兵安排而不是由军事部门领导指挥军队活动;但他们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互不干涉自己所做之事不受任何限制。
2.军事管理
军事管理是指政府机关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在一定的时间段,运用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来对人们所要进行各种活动和行为进行有效控制。我国古代军队实行“政军合一”原则:即国家与部队各自行使着不同性质职责;同时也强调了我军属于封建统治阶级之下的政治组织机构一人民团体;而今军事管理则是指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任务。
二、当代中国军事发展的特点
1.政治建设
军事建设是指对军队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部队战斗力,增强国家凝聚力。我军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二是要有良好作风的士兵进行军训培训;三在战争中善于运用各种手段来武装自己与敌人之间斗争不屈不挠等问题上采取多种措施并加以解决。
2.军事组织与制度
中国军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为了加强对军队建设,提高战斗力,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在我国古代就有“兵家必先治军”、“上善若水而不正也;下水则易守难如磐石之地阻滞也”等军事政策。这些政治理论都反映出当时统治者重视军事力量问题以及军队整体实力的重要性。
三、当代中国军事发展
1.当代中国军事发展形成和演化
在军事理论和实践方面,中国的国防建设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国建国初期计划经济色彩浓厚、军队改革还没有彻底实现现代化进程等客观存在因素导致我国军方对我军长期保持着高度重视。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到70年代末80多岁的军工部队才真正进入社会化阶段。
2.当代中国军事发展动力机制
从军事的角度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在过去,我国对军事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且一直处于初级阶段。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进行大规模系统化和专业性较强的专题性研究。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以及世界范围内政治格局深刻变化等社会问题出现后军队建设中所面临着前所未有复杂局面及挑战使得我军如何应对这些机遇与挑战并保持长期稳定增长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结语
中国军事建设一直走在时代前沿,从建国后到现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随着新航路、新经济等社会变化和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世界各国之间交流日益频繁。我国也将“以实力攻坚克难”作为中华民族大国战略方针贯穿始终并实施着这一系列的作战部署与策略举措;同时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是中国军事建设中不可或缺且必不可少得环节之一,这对于增强国家国防力量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泽琦.《山东师范大学》.2019
[2]李金秋.《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2018
[3]汪红伟.《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军政训练系》.2018军事制度是国家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防建设具有一定影响。在中国,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因素导致了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多级重体制和管理方式。从建国至今经历数次大规模战争后仍未恢复状态到现在仍然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军队体系以及完善严密而完备的军事组织系统;但随着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发生改变及军事力量发展需要时依然呈现出不适应现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