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海、竹海&石海(上)

人海、竹海&石海(上)

作者: 乐饮流霞 | 来源:发表于2018-12-27 10:44 被阅读0次

    抗战时期,随着国民政府不断内迁,各学府学术机构也跟着迁往后方,形成了新的文化中心,除了广为人知的昆明、重庆和成都之外,还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李庄,这次假期,就想去这里看看。

    李庄位于著名的酒都宜宾旁,车行一天,傍晚到了后,已经订好的旅馆,老板娘却变卦,硬说没房,要带去另一个条件差很多的客栈,自然不能同意,冲突纠纷了半天,另找了个地方,安顿好住下,已经是夜里了,疲累不堪,随便吃了点宵夜,安眠去也。

    第二天早上起来,大致看了一下地图,小镇真的很小,也就5平方公里左右的样子,一天时间尽够逛了。先在街上遛遛,一街的人熙来攘往,大多是游客。发现有一家“官渡粑粑”生意很好,在昆明这是一种颇有名的饼(昆明有个古镇叫官渡),开始还以为像“过桥米线”一样,名声在外,被人挂羊头卖狗肉,结果仔细一看,竟然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云云,甚为惊异,于是驻足看了一会儿店里播放的纪录片,原来这里的“官渡粑粑”是福建的客家人在当年移居此地时传过来的,并一直延续,和昆明的那个并无关系,这……不知昆明的那个有没有申请非遗或是注册商标,有的话,以后怕是又和白水杜康与南阳杜康一样有官司可以打了。

    明末张献忠的造反和滥杀,使四川全境人口锐减,所以有了后来清初的“湖广填四川”,大量移民迁居。这一点在李庄体现得特别明显,江边的慧光寺,是李庄镇上保存得较为完好的寺庙,也是当年同济大学迁李庄时的本部所在,跨进大门,回头看到就是一个戏台,寺院里有戏台,算是独特,其实这里原先就是由湖广入川的尹氏的宗祠和同乡会馆,故而结构如此。在小镇中间有座“天上宫”,原先供奉妈祖,后改为“玉佛寺”,同慧光寺一样,进门就是一戏台,同样可以看出其实原本也是个同乡会馆,所以有逢年过节唱大戏的需要。慧光寺香火很旺,寺内还有一个大玻璃缸内用药水浸泡着一只巨大的鳖,据说上世纪90年代捕获时背上隐约可见“大宋丁丑年”的放生时的刻纹,也就是说是一只起码数百岁的老鳖,可惜寺院购来放生后又死去,后一直陈列于此供人观瞻,“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终究逃不过万物之灵的手啊。

    在李庄镇上行走,可以看到,它的古迹大都与抗战时期倾校搬迁来此的同济大学有关。当年北大清华南开去了昆明,组成了迄今为止中国最牛X的大学西南联大,而同济在迁去昆明后因有学生被炸死,不得不再次搬迁,此时,李庄发出了邀请,就是那著名的十六个字“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此后它成为战时的文化中心之一,据说,当时世界各国寄往当地的信,只要地址写“中国李庄”就能寄到。可惜,上至明清下至同济,这些古迹大都没有被好好保护,原同济理学院旧址,更早之前是供奉庄周的南华宫,掩没在一片民房之中,找了半天才找到,走进去,也是住满了当地人,只有一角凋零的亭子还依稀有旧时模样。原来供奉龙王的王爷庙在同济到来后成为其图书馆,想来也是书香满院的,可惜后来被改作了肉联厂的仓库,现在则直接关闭,深锁锁清秋。镇子西角的奎星阁完全被破坏,照原样重建后直接做了宾馆。唯有镇子东角上的东岳庙还基本保留了原貌,1000多平米的大院落,各楼殿都还在,里面陈列着同济的介绍与旧物展览,颇为简陋。

    小镇随着近年旅游业的兴起,逐步商业化,一街都是卖当地特产白肉、黄粑、白糕等等,到处是旅馆客栈,不过也有一项传统在固执地保持着,那就是茶馆。穿街走巷数了数,这么小的地方,茶馆不下10家,而且人都不少,也不同于成都那种主要为游客服务的茶馆,这里的茶馆里没有什么节目表演,坐的多是当地的老人家,一杯清茶只要一元钱,水可以任意续。我们正好也走累了,找了个向阳的茶馆门口,竹凳一坐,太阳一晒,看着那些老头们讲古时惬意的样子,懒懒地觉得人生也美好起来。

    李庄之所以成为战时的文化中心,除了同济整校迁移之外,还有国立中央研究院的史语所、社科所、博物院以及营造学社等学术机构也都搬迁至此,傅斯年、李济、夏鼐、梁思成等一大批牛人出没于此。特别是后世文艺青年心目中的女神林徽因也在此生活过好几年。我来此地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去看看梁林故居,本来还想当年他们所居的月亮田比较偏僻(不在李庄镇内),不好找,谁知一问,居然已经修好了路,车可以直接开到门口!

    梁林故居也是当年的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小小一个院落,低矮的连幢瓦房,门口一畦菜地,周围修竹掩映,如果放在当下,那是一派惬意的田园风光,可是在当年抗战的背景下,他们却是在这里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贫病交加(林徽因患上了最后致她于死命的肺结核,梁思成穷到傅斯年看着都不忍心,悄悄向蒋介石写信申请救济金),同时却还在孜孜不倦进行着学术研究,写出了巨著《中国建筑史》。参观完了他们的旧物,立于这静寂的院落里,不再有去八卦林徽因美貌与智慧梁林金纠结一生的情史的心情,而只是感慨他们当年治学的态度,大师不再有,是因为现在已没有那个时代学者们的精神,充满铜臭的时代,怎么还能产生大师?

    夕阳西下,准备离开李庄时,女友说:“李庄那么小的地方,当年来了那么一大批学人,居然没能带动起此地的文化,本地人也算是难以教化了。”仔细一想,结论虽偏颇,但分析还挺中肯。整个李庄逛下来,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突然暴发起来的破落村子,没有半点文化中心的余韵,所有的东西哪怕与文化相关都充满了贩卖的味道,除了那一杯清茶。我在镇上逛时买了一本书,是在作者的家门口买的,写的是有关李庄的风物,估计是他自己掏钱印的,定价很便宜,而他家,那间破旧的老房子,也是我在李庄唯一见到的有收藏品交易的地方。

    返回宜宾的途中,特意绕去山上,想看看当年被梁思成大加赞赏的旋螺殿,这个25米高,8面3层的亭状建筑,通体没用一根铁钉,被梁先生称赞“其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于当世之作”,据说他参与设计联合国大厦的顶部时就借鉴了该殿的受力原理。可惜去晚了,门已经关上,只能远远眺望一番。

    在宜宾住了一晚,第二天偶然发现住地附近有个大观楼,和昆明的一个著名景点同名,不免好奇,专门去看了一看,比昆明大观楼大,建筑也算可观,不过没有昆明大观楼那么有名的长联。里面正在进行宜宾历史展览,没时间去宜宾博物馆,来此地看看倒也不错。

    本来想在离开宜宾前去看看五粮液的古窖池,结果走错路,直接去了酒厂。在它那飘溢着酒糟味的酒圣山上逛了一圈,几个人造景观并不如传说中那么殊胜,比较俗气。在它的酒文化博览馆里了解了一下五粮液的历史,其实五粮液的前身名字很土,叫杂粮酒,不禁想起家乡的一种杂果酒,非常好喝,后来,改名叫六果液,成功推向了省外,看来是受了五粮液名字的启发,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酒香却怕名字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海、竹海&石海(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xr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