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最令人开心的事就是单位开展全员阅读活动,统一为全行员工购置图书,而且是价值588元的购书总金额。
我都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目清单挑选书籍,更另人惊喜的是,清单里有好几本书都是在我的阅读书单里,可以免费买到自己心仪的东西,我想着也算是一人生幸事。
我用很短的时间就定好了自己的购书清单,目标明确。
《心 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 成功励志类
《京瓷哲学》 经济管理类
《价值:我对投资的思考》 金融管理类
《态度》(吴军作品) 励志文学类
《掌控习惯》 心理学
《影响力》 心理学
《飞轮效应》 商业管理类
《非暴力沟通》 公共关系类
《陆蓉行为金融学讲义》 金融投资类
看着上述书单,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我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变化。
高中时喜欢读诗歌,那时候最喜欢的诗人就是仓央嘉措和纳兰容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你见,
或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甚是着迷。
大学时期开始读小说,起初是经典中外名著,就类似中小学义务教育中要求的必读小说,后续喜欢东野圭吾作品类似的推理类小说。
近年开始喜欢读刘同、大冰、张嘉佳之类的文学书籍。感觉离自己不太远,而且自述的生活中有一部分可以感到共鸣,对于自己来说还是偏心灵鸡汤的书籍。
现在我的阅读习惯居然完全改变了,以前自己挑选书籍的方式就是单纯的凭感觉,多数是想从书籍里寻找一个理想主义国度,而现在自己的选书居然更多的开始注重对生活的指导意义,对思维方式的深化。
其实这并不是简简单单一个书单的变化,无论是学生时代或刚毕业时的自己,当时的自己总是喜欢读一些远离生活的书籍,一些心灵鸡汤给自己加油鼓劲,虽然道理明白了,但知道和做到之间存在这巨大的差距,自己从没有想过怎么去践行,怎么去落地。
而现在的自己更多的时候是想着如何能从书中找寻到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论并将其践行到生活中。
书单的变化可能和年龄,阅历都有关系,但我想每个人或早或晚都会有这样一个变化,学生时代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活在自己的理想国度里,但而立之年总要去面对生活的现实,我们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如何提高生产力。
我记得2019年时我还因为席慕蓉的“我曾踏月而来,只因你在山中”买了她一整套诗歌集,结果发现只有几首特别喜欢,所以至今这套诗歌集都在书架上蒙灰。
但2020年我阅读习惯就改变了,我想这样的改变离不开笑来老师,加入践行群以后让我知道践行的重要性,让我明白知道和做到之间的差距,让我坚定的要成为一名践行者。
我这里讲到书单的变化并不是讲喜欢读诗歌,喜欢读小说不好,只是理想和现实往往就是相对立的,你若能一直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那将是件多么幸运的事,那将是一件多么厉害的事。但我们如果终将回归现实,那升级你的思想,深化你的思考,践行你的想法都是需要一些方法论的。
希望我们拥有六便士的同时也能拥有星空和月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