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百家-乐下三路...
我看半部《续西游记》

我看半部《续西游记》

作者: 水绘江南 | 来源:发表于2023-06-11 04:54 被阅读0次

    《续西游记》是明代佚名撰写的白话长篇神怪小说,又名《续西游真诠》。一百回,成书于明崇祯年间。

    作品接续《西游记》,写僧师徒到西方灵山雷音宝刹取到真经之后,保护经卷回东土长安的故事。书中的主要人物与《西游记》基本相同,保持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原有的性格和特点,一路上与妖魔斗争。

        《续西游记》的主要内容是写唐僧四众取经东归途中的一段经历。唐僧徒众历八十一难到达灵山雷音寺,佛祖如来担心四人难以保护真经回去,询之因何心而取真经,唐、孙、猪、沙分别答以志诚、机变、老实、恭敬四心,孙悟空还随口答以机变心对付八十八种邪心。如来恐孙悟空机心生变,难保真经,派比丘僧、灵虚子两人暗中保护。他们携带八十八颗菩提珠和木鱼梆子,辅助取经师徒净心驱魅,护经返程。后四众在路途中遭遇诸多妖魔。最终,孙悟空等顿悟机心乃起魔之根,于是灭机心,笃真经,于路无阻,顺利回归大唐。

        《续西游记》的主旨意在说明禅宗佛学中最为重要的佛性问题,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中是降妖除魔、保护唐僧、西行取经的主题,而《续西游记》所要表达的主旨和《西游记》有很大的差异,主要是宣扬佛法的主题。《续西游记》的序言中提及用何种方法达到禅宗修炼的目的,也可以将此认同为如何成佛的问题。“起魔摄魔,近在方寸”,意在说明一切妖魔的产生,都是由人的内心所致,而一切妖魔的毁灭,也都是由人的内心所灭。《续西游记》中主张追寻内心真正的思想感情,不因各种不净根因而产生杂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修真成佛的目标。

    《西游记》前十四回是对唐僧、孙悟空出身经历的描写,《续西游记》前四回则主要是对灵虚子经历的描写。《西游记》中将唐僧师徒的取经的足迹串连起来,各个故事情节之间又多是因为唐僧饥饿或是唐僧肉而引来妖魔鬼怪,同时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的化斋和对师父救助的故事串连起来,其故事情节看似相连在一起,但实际上是断开的。而《续西游记》的写作手法与《西游记》并不相同。《续西游记》中将埋伏笔的写作手法贯穿在整部著作的始终,注重故事情节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且写出了妖怪之间的矛盾(这一点在《西游记》中并不多见),同时使用明暗对应的相关线索来贯穿全书,从而使《续西游记》的创作更加新奇。《续西游记》中处于暗中的线索是:孙悟空遇到妖魔使用的机变之心;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遇到事情的混乱之心。前面的线索贯穿在整部作品当中,后面的线索将作品中不同的故事情节紧密的连接起来。而处于明中的线索:比丘僧到彼、优婆塞灵虚子保护唐僧师徒取得的真经回归东土;唐僧师徒取经回到东土历尽艰难险阻的过程。前者贯穿在整部作品当中,后者在故事情节中展现出来。《续西游记》中将这种埋伏笔的写作手法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这种写作手法加强了具体故事情节之间的联系。

        凡是都有正反两面,《续西游记》失败之处同样比比皆是:

        1 也正因为《续西游记》安排了比丘僧到彼、优婆塞灵虚子保护唐僧师徒,所以对于读者而言失去了悬念,个人认为有些得不偿失,没有悬念的作品是很难激起读者更大的阅读欲望的。

        2 《续西游记》中将埋伏笔的写作手法贯穿在整部著作的始终,注重故事情节之间的紧密联系,各路妖魔鬼怪之间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或朋友或亲戚或其他,人为做作痕迹浓重,且东土到西天漫漫长路,毫无疑问影响了可信度。

        3 《续西游记》的序言中提及用何种方法达到禅宗修炼的目的,也可以将此认同为如何成佛的问题。“起魔摄魔,近在方寸”,意在说明一切妖魔的产生,都是由人的内心所致,所以小说一开始就在唐僧师徒到达灵山之后被神王以此为理由收了兵器,但是第四回唐僧竟然主动提出让神王收回兵器,“被他们这兵器伤害了多少性命”,逻辑上和情感上难以接受。

      4 《续西游记》中多处强调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都具有了慧眼,可以识别各路妖魔鬼怪,但是一路之上无数次包括孙悟空在内不能识别妖魔鬼怪和比丘僧到彼、优婆塞灵虚子的变化,太多次上当受骗,但又无数次识别出了妖怪面目,也有多次依据逻辑推理判断出妖怪面目,前后行文不统一,虽然有若干出解释为慧眼未开故此不能识别,但是如此凶险征途,为什么不一直打开慧眼呢?显然属于漏洞。

        5 第五回遇到了第一路妖怪两个大蠹鱼,它俩首先变作寇梁寇栋,后来又变成寇老员外,如此变换,是不是有些眼熟呢,对,白骨精的变化手段而已。典型的抄袭《西游记》,不仅如此,后文还有抄袭其他名著的,后述。

        6 《续西游记》以保护真经为矛盾焦点,非常合理。但是多路妖魔抢夺真经的目的竟然是为了“入义道”、“把这经担开了课诵,建个长远功德”、“”,和《西游记》中各路妖怪希望吃了唐僧肉长生不老这种损人利己极端自私的行为相比,它们何罪之有呢?这是最大的站不住脚的逻辑推理。

        7 可能确实因为被收了兵器吧,孙悟空等经常被各路妖魔鬼怪碾压,败下阵来,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也使得整个作品的精彩失分太多。

        8 通篇情节的设计水平远远逊色于《西游记》,不可同日而语,看完之后,几乎不能有几场印象深刻的。而西游记中比比皆是:《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芭蕉扇》《真假美猴王》《黄风怪》《平顶山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女儿国》《车迟国》等等。

        9 既然《续西游记》以保护真经为矛盾焦点,通常情况下唐僧作为师傅对此的认知见识肯定高于徒弟,但是第十六回缺出现了唐僧希望打开经担,而三位徒弟不同意且各自说出一大通道理的情形,颇有些匪夷所思。第四十七回也有唐僧被猪八戒指摘不至诚的情形。

        10 第二十一回有孙悟空假变三味长老模样,这里显然模仿了《西游记》情节,但是孙悟空的变化手段明显不行,连连被狐妖之处破绽,慌得孙悟空现场临时补充变化,岂不是欲盖弥彰?

        11 第二十三回的妖怪虎威魔和其他妖怪商议抢夺经担,它说“我们若是趁夜去擒捉他,明人岂做暗事?”这是妖怪还是某位正人君子?角色语言不严谨。

        12 第二十五会妖怪们希望把唐僧“拿去,蒸吃、煮吃、囫囵吞、零碎嚼”,但是小说前文分明写道妖怪们知道唐僧等人取经回来,都镀了金身,不能食用。前后矛盾。

      13 第二十六回末尾结束说孙悟空的慧眼来历,“当年来时,并无慧眼,只因灵山取得真经,谒过佛祖,便有这慧眼”。这和八卦炉练出火眼金睛完全不一。是不是慧眼和火眼金睛是两回事呢?

        14 《续西游记》对于妖魔鬼怪的名字,不少过于随意,和妖怪性格出身或武艺没有必然相关性。比如第二十七回的两个妖怪,一个“七情大王”一个 “六欲大王”,但是后续发展看,它们的各项表现和名字没有什么关联。

        15 第二十九会唐僧对猪八戒说“徒弟呀,我为师的自从流沙河收了你”,显然为错笔。

        16 通篇过于强调心魔的话题,有时候朗诵一通真经,即可点化作恶多端的妖魔鬼怪,比如第三十二回六欲大王即是如此,“忽然大悟,双漆跪地”。第三十九回妖魔听了木鱼三声,“我等钵依正果也”。难以置信。

        17 第三十二回,孙悟空执意前往黯黮林,店主人的劝告以及后来孙悟空的心里思考,和武松不听劝告上山遇到老虎,情节完全雷同。

        18 《续西游记》安排了比丘僧到彼、优婆塞灵虚子暗中保护唐僧师徒,但灵虚子在第三十八回对比丘僧道:“师兄,唐僧师徒遇魔不足虑,经文却有所关”,典型的漠视人命,后续也有不止一次道出类似话语,读来令人心寒。但总体看比丘僧似乎更加善良。

        19 《续西游记》很多妖魔鬼怪为什么会出现,逻辑如出一辙“本当灭你,且留你。后日有僧过,让他妈点化你”,实在难以理解,当初为什么不一起点化,一定要留下来遗毒害人几年,等待唐僧他们呢。恐怕这不是作品人物的主意,而是作者的主意。

        20 《续西游记》中的变化,包括妖怪在内,令人炫目,几乎可以说瞬息万变,特别是互相模仿,变了对方模样,随处可见,泛滥成灾。也令读者无所适从。

        21  第四十六回,听说前往道路妖怪拦路,唐僧师徒四人,竟然想着戴上帽子冒充俗人蒙混过关,这时候怎么没有就民于水火的狭义本色呢,奇怪。

        22 第四十七回,写到当地百姓甘愿为妖怪为虎作伥,“这店小二走去,定是报于妖魔”。这一描写和原著不一致。但现实生活中到也并非没有可能,可以理解。

        23 第五十回竟然出现了两人斗不过妖怪的情形,不知道后续如何再保护唐僧师徒平安返回东土?

        还有五十回,没有了继续阅读的兴趣。

        2023-6-1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看半部《续西游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yz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