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并发下线程池设置

并发下线程池设置

作者: 学编程的小屁孩 | 来源:发表于2020-05-01 12:54 被阅读0次

    线程池的关键点是:1、尽量减少线程切换和管理的开支; 2、最大化利用cpu。
    对于1,要求线程数尽量少,这样可以减少线程切换和管理的开支;
    对于2,要求尽量多的线程,以保证CPU资源最大化的利用。

    所以对于任务耗时短的情况,要求线程尽量少,如果线程太多,有可能出现线程切换和管理的时间,大于任务执行的时间,那效率就低了;
    对于耗时长的任务,要分是cpu任务,还是io等类型的任务。如果是cpu类型的任务,线程数不宜太多;但是如果是io类型的任务,线程多一些更好,可以更充分利用cpu。
    所以:
    高并发,低耗时的情况:建议少线程,只要满足并发即可;例如并发100,线程池可能设置为10就可以
    低并发,高耗时的情况:建议多线程,保证有空闲线程,接受新的任务;例如并发10,线程池可能就要设置为20;
    高并发高耗时:1要分析任务类型,2增加排队,3、加大线程数

    对于高并发耗时长的情况,我认为,思路就是把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转化成我们已知的已经有解决方案的问题,以此来解决。
    所以 ,高并发又耗时长,可以转化为
    1、高并发,耗时短的问题 –> 异步处理+回调,和情况1吻合
    2、低并发,耗时长的问题 –> 前端加load balance,把高并发分摊成若干低并发,和情况2吻合
    其实说到核心,如果真遇到高并发耗时长的场景,只能是加机器,加计算单元(无论是异步加回调还是load balance)

    在高并发的情况下采用线程池,有效的降低了线程创建释放的时间花销及资源开销,如不使用线程池,有可能造成系统创建大量线程而导致消耗完系统内存以及”过度切换”。(在JVM中采用的处理机制为时间片轮转,减少了线程间的相互切换)
    那么在高并发的情况下,我们怎么选择最优的线程数量呢?选择原则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去哪网的技术总监问过我,这里总结一下。
    第一种:

    如果是CPU密集型应用,则线程池大小设置为N+1;(对于计算密集型的任务,在拥有N个处理器的系统上,当线程池的大小为N+1时,通常能实现最优的效率。(即使当计算密集型的线程偶尔由于缺失故障或者其他原因而暂停时,这个额外的线程也能确保CPU的时钟周期不会被浪费。摘自《Java Concurrency In Practise》)

    如果是IO密集型应用,则线程池大小设置为2N+1

    任务一般可分为:CPU密集型、IO密集型、混合型,对于不同类型的任务需要分配不同大小的线程池。CPU密集型任务 尽量使用较小的线程池,一般为CPU核心数+1。 因为CPU密集型任务使得CPU使用率很高,若开过多的线程数,只能增加上下文切换的次数,因此会带来额外的开销。IO密集型任务 可以使用稍大的线程池,一般为2*CPU核心数。 IO密集型任务CPU使用率并不高,因此可以让CPU在等待IO的时候去处理别的任务,充分利用CPU时间。混合型任务 可以将任务分成IO密集型和CPU密集型任务,然后分别用不同的线程池去处理。 只要分完之后两个任务的执行时间相差不大,那么就会比串行执行来的高效。 因为如果划分之后两个任务执行时间相差甚远,那么先执行完的任务就要等后执行完的任务,最终的时间仍然取决于后执行完的任务,而且还要加上任务拆分与合并的开销,得不偿失。

    第二种呢,先由之前遇到的一个测试题说起,假设要求一个系统的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或者Task Per Second)至少为20,然后假设每个Transaction由一个线程完成,继续假设平均每个线程处理一个Transaction的时间为4s。那么问题转化为:

    如何设计线程池大小,使得可以在1s内处理完20个Transaction?

    计算过程很简单,每个线程的处理能力为0.25TPS,那么要达到20TPS,显然需要20/0.25=80个线程。
    这个理论上成立的,但是实际情况中,一个系统最快的部分是CPU,所以决定一个系统吞吐量上限的是CPU。增强CPU处理能力,可以提高系统吞吐量上限。在考虑时需要把CPU吞吐量加进去。在IO优化文档中,有这样地公式:
    最佳线程数目 = ((线程等待时间+线程CPU时间)/线程CPU时间 )* CPU数目
    即线程等待时间所占比例越高,需要越多线程。线程CPU时间所占比例越高,需要越少线程。
    但根据短板效应,真实的系统吞吐量并不能单纯根据CPU来计算。那要提高系统吞吐量,就需要从“系统短板”(比如网络延迟、IO)着手:

    尽量提高短板操作的并行化比率,比如多线程下载技术
    增强短板能力,比如用NIO替代IO

    尽量提高短板操作的并行化比率,比如多线程下载技术
    增强短板能力,比如用NIO替代IO

    第一条可以联系到Amdahl定律,这条定律定义了串行系统并行化后的加速比计算公式:

    加速比=优化前系统耗时 / 优化后系统耗时

    加速比越大,表明系统并行化的优化效果越好。Addahl定律还给出了系统并行度、CPU数目和加速比的关系,加速比为Speedup,系统串行化比率(指串行执行代码所占比率)为F,CPU数目为N:

    Speedup <= 1 / (F + (1-F)/N)

    当N足够大时,串行化比率F越小,加速比Speedup越大。

    这时候又抛出是否线程池一定比但线程高效的问题?

    答案是否定的,比如Redis就是单线程的,但它却非常高效,基本操作都能达到十万量级/s。从线程这个角度来看,部分原因在于:

    多线程带来线程上下文切换开销,单线程就没有这种开销

    当然“Redis很快”更本质的原因在于:
    Redis基本都是内存操作,这种情况下单线程可以很高效地利用CPU。而多线程适用场景一般是:存在相当比例的IO和网络操作。

    总的来说,应用情况不同,采取多线程/单线程策略不同;线程池情况下,不同的估算,目的和出发点是一致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并发下线程池设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zf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