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修行与学佛

修行与学佛

作者: 法净云沙 | 来源:发表于2023-09-07 14:00 被阅读0次

         

        《古尊宿语录》记载:

          寒山问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寒山与拾得两位大师,是佛教史上著名的诗僧。唐代天台山国清寺隐僧寒山与拾得,行迹怪诞,言语非常,相传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化身。

            据说寒山与拾得在国清寺修行的时候,有人欺负寒山,寒山气愤不过,就去向拾得诉苦,后来就有了寒山与拾得的对话。千百年来寒山与拾得的对话,一直流传至今,因为这几句话非常符合现实。

          生活中有些伤害来自于内心的脆弱,有些伤害来自于外界干扰。如果你内心不够强大,无力改变现状,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有些事情带给你烦恼,影响你的情绪,不是你无力改变,而是你过于纠结,放下一切烦恼,就是最好的选择……

          一个真正学佛修行的人,一定是以慈悲善良为桨,以般若智慧为舟航,在度化众生的大海上必定抵达究竟彼岸。

          信仰缺失,信仰危机主要是指道德感的危机,道德是社会的统筹部分。有句话说的好:未成佛道先修人道,人道成则佛道自然而成。

          佛教、佛法是一门系统的学问,但无论如何都是以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为目的。佛陀、菩萨,所显现的都是以方便、如理、如法的把佛法展现、开示给大众。以最恰当的契机,契入大众,给大众以开悟,以警示,让大众能够受益。

            菩萨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发愿普渡众生,寒山与拾得实际上是乘愿再来的菩萨,他们的这一段话字字玄机,句句妙理 ,看似说的有问有答,但真正的意思是--说非说,答非答……

          寒山与拾得的对话被人们津津乐道

          佛说: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

          寒山说有人谤他、欺他、辱他,是谁在谤他、欺他、辱他呢?是谁?其实这都是自己执着的相,因为有个我。佛说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没有“我”的相,就没有要忍的“人”。 学佛修行就是要把这个“我执”修没。

            菩萨无我,无我则无受,不但不受福,亦不受罪,罪福一概不受,既不受人天福,则不受三善报;既不受一切罪,则不受三涂报,因此菩萨不受六道轮回,出三界,获无漏之果。这是因为菩萨得成于忍的结果。

          佛说,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世间人怎样修福德呢?

          拾得说:只需忍他、让他、由他…… 古人说: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也。 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便是圣贤。人活一世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宽容他人,实际上也是善待自己。一个懂得原谅他人的人必是一个大格局的人,有道德的人,这就是菩萨精神。

            心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人的心胸,如若能有天地般广阔,那么人生的道路,也会变得宽广起来。如果没有容人之量,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甚至无路可走。

          拾得说的话,就是我们世间人应该做人行事的方法。众生因为业力所牵,被幻境所定,又因为种种因缘果报或愚痴、或迷惑、或刻薄、或贪婪、或易怒、或执着,以及其他的障碍,越是这样,我们越要怜悯他们,原谅他们。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都有其弱点,理应彼此宽容。如果不能容人,每个人都会生活在矛盾、苦恼之中。

          福德对于世间人来说,是人人爱,也不嫌多;对菩萨而言,菩萨于福德亦不嫌多,只是不贪著而已。为什么菩萨不贪著福德呢?因为菩萨有般若智慧,此无我的般若智慧让菩萨清楚了知,福德乃是世间有为法,福德并无自性;既无福德性,又有何贪着的必要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修行与学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zl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