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每天进步一点点,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积累的力量。
积累多了,慢慢就升级了,慢慢自己懂的就多了。
可现实却跟这个完全不一样,都知道学习读书好,学有所成,最后有所成就的人就是很少,都知道价值投资是康庄大道,赚到大钱的很多都是价值投资者,可举目四望,投资市场上七亏二平一赚一直存在,定投策略很简单,定期投入一些,最后留下来的依然只是少数。再比如,都知道锻炼身体很重要,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五十年,幸福快乐一辈子,不算网络上看到的,自己身边持续锻炼的人有多少呢?
这就很奇怪了,明明有康庄大道,明明大道至简,可为什么走的人那么少?
好像简单的事情反而特别难。
这是为什么?
我猜跟短期和长期视角有关。
短期对人的影响太大了,完全超乎自己的想象。
就比如,选择读书还是刷视频,读书在普通人眼里算作是正确的事,刷视频是放松休闲的事,工作之后,每天时间有限,刚好有了一会时间,本来想着读书,然后还想看看视频,于是就变成了这样决策,这会有点累先刷会视频放松一下,然后再来读书。结果可想而知,不知不觉时间没了,反而视频还没刷完,感觉更累了,更不用说读书了。
再一个隐藏的原因,刷视频带来的短期乐趣占了上风,远大于读书带来的长期乐趣。
就好像莎士比亚和郭德纲相声,哪个能带来更多快乐,很多人可能会说郭德纲相声。
但奇妙的事情在这里,如果选择留给下一代,结果可能就悄悄变化了,很多人可能就选择了《莎士比亚》。
也就是说,都知道长期的事更重要,可就是被短期吸引住了。
怎么办?
明明特别有上进心,短期的欢乐却把自己控制住了,对于普通人来说,怎么办?
1.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这里说的主要是给自己营造一个氛围,比如花在手机上面时间太多,有很多吞噬时间的黑洞app,如果不是内容制造者,可以适当减少一些,比如删了某博,删了某音,一段时间后,事实上没有任何损失。
如果想学英语,也可以从手机入手,给自己营造一个英语的世界,简单的,比如把手机系统语言内置成英文,这样无形之中就多了一个锻炼英语的机会。
2.责任分离,分而治之。
把任务拆解,不给大脑增加额外负担,大事化小,小事就可以入手去做。
比如,锻炼身体,不要一上来就立了很多flag,立志要锻炼成什么样子。刚开始就简单点来,每天锻炼一点,如步行10000步,养成习惯后,慢慢就会持续锻炼了。
3.自己的事自己负责
这大约是最重要的一点,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决策,自己执行,自己负责。
给自己做事么,不得对自己好一点,多锻炼一点,多读一点书,身体健康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多读点书,艺多不压身,怎么也是一件划算的事。
做事的态度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如此一来,动力积极性完全不一样,毕竟是自己的事么。
并不是简单的事难做,而是长期持续的事难做,但长期持续的努力才是真正值得做的事,也是自己最大的护身符,费劲点酒费劲点,麻烦就麻烦点,受益的是自己,每天花点时间精力也是值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