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签学习法应用
A1 经验关联
7月23日至27日期间读完了《魔鬼经济学》3。25日在书中看到一个名词“灌溏”,是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能够治好抗生素无法抵抗的感染。因为此书是讲述、分析一些超出人们正常所能理解和接受的事例与现象的,所以我就带着戏虐的心态跟我老公讲灌溏,让他猜猜这个词的意思,以下是我跟他的对话。
我: 老公,你知道医学上用来治病的灌溏是什么意思?这个溏是怎么来的吗?
老公:不知道,没听说过。
我:你知道人是和细菌共生共长的,对吧?人体肠道中有500多种细菌,一个肠胃健康的人,他体内细菌菌群是有益的。如果可以将其肠道内的细菌送到一个患者的肠道内的话,就可以帮助患者治疗疾病。而现代医学已经证明,用灌溏的方法可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那这些有益菌又如何获取呢?
老公:怎么获取呀?
我:你听说过这个故事吧?曾有人问老子,你天天讲道道在哪儿啊?老子说,道无处不在,在风中、在雨中,在米粒中,在屎溺中……。
老公:哦,知道了,有稀溏这个词,那它应该是跟大便排泄物有关了。
我:对的。灌溏的溏就是健康者的粪便被掺入生理盐水当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老公:那怎么灌呢?(一脸嫌弃恶心状)
我:额,呃……(一时答不出)
老公:你看你自己都没搞明白。
我:好吧,不好意思。
我又回头来把书中那段内容翻看了一遍。书中还出现了一个词叫灌肠。再到网络上查找对它的进一步解释,并请教一位医生朋友。最后搞明白了它的操作是经由导管将药物灌进肛门,然后到达直肠的部位,能够使药物进入到人们的身体内部从而能够达到通便和排毒的效果。这种治疗方法在医学发展过程中是从被排挤抵触到慢慢被接受的,当然名称不断变化也帮了不少忙。粪便植入——粪便微生物移植——灌溏——灌肠。现在一般人听到灌肠这个词,只懵懵地有点知道是一种医疗用药方法,不会再产生过多联想而产生明显反感了。
反思:通过给老公“卖弄”这个医学名词,让我真正搞明白了它的含义及来龙去脉,并加深了对《魔鬼经济学》3的印象。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用到了费曼学习法中的第三步和第四步。没搞懂的原路返回,从书中上下文里找答案;通过网络、朋友进一步求证。用恰当的描述、类比来引导听者进入思考,自行理解。体会到有效的输出才是真正的学习,教学不仅是老师教、学生学,更是教师自身从教到学,在教的过程中学到最多的肯定是老师。也暴露出一个我在读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为求快,求速度,所以囫囵吞枣,基本上都是一知半解,没过多久看过的书就已经不记得它讲的是什么了。运用费曼学习法结合RIA便签法,至少我会清晰地记住一个概念,并能加以运用,也不枉花那么多时间在这本书上。
A2:我的应用
目标:8月9日到15日,看完《七个习惯教出优秀学生》,熟练背诵出这七个习惯及其内涵(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在20号之前运用统合综效原则筹备一次课的教学内容,将其融入到我所教授的“交流沟通”课程中,凸显出统合综效这一原则所强调的 “关注他人的优点”在构建良好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实现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代入思想教育。在编写教案的同时给儿子讲解统合综效原则。
行动:
(1)选择核心概念:统合综效。
(2)讲解概念:统合综效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说,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又不仅仅是一个组成部分。而是最具激发、分配、整合和激励作用的部分。简单来说,就是1+1>2。
(3)查漏补缺:回头再翻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再认真研读书中对于统合综效这一习惯的阐述。同时查找网络资料,看书友们对于这个习惯的解读。
(4)简化类比:我们都知道一根筷子易折,一把筷子却不易被折断的道理,统合综效就是告诉我们要做一把筷子。一个班级一个团体,每位成员都心向集体,那么这个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以一当十,合力无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