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我閱讀了川端康成的兩部作品。
川端康成的文字,沒有夏目漱石的戲謔,也沒有太宰治的“無賴”,實在是純粹無比的。
在《雪國》的封面上,介紹著,這是史上最美的諾貝爾獎作品。果然,讀的時候,第一句便吸引了我。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下來。”
穿過那隧道,便是雪國。雪國,聽起來就令人神往的地方,仿佛是一處人間仙境般。
整部小說就寫了東京的一個舞蹈藝術研究家,三次前往雪國的溫泉旅館,與當地的一名藝伎駒子,一個萍水相逢的少女葉子之間的感情糾葛。
島村是一個有著妻室兒女的中年男人,坐擁遺產,顯得無所事事,在雪國的溫泉旅館中邂逅了藝伎駒子,被她的清麗和單純所吸引,甚至覺得她“每個腳趾彎處都是很乾淨的”。後來又兩度前來與駒子相會。
小說的開端其實是從第二次開始的。駒子三弦琴師傅的兒子行男患了肺結核,葉子陪同他從東京返回湯澤時與島村在同一列車上。島村百無聊賴望向窗外,卻看到映照在窗戶上的葉子,不禁喜歡上了這個美少女。
就這樣,故事就在這雪國展開了…………
此時,我安靜地回想這本書,回想其中的一個又一個零零星星的早上,夕陽,深夜。
我猛然意識到,這樣的寫作方式顯得很淩亂,卻又體現這自然。對啊,為什麼所有故事都是平平整整的,發生的事情在一個比較正常的時間線上的。
然而《雪國》就是這樣描寫零碎時間,主角的情感自述也很多,不得不說,的確是引人入勝。讓人也想置身于雪國,在溫泉池裡洗浴,在戶外滑雪。讓人同情駒子遭遇,不是強加的,而是從她的一顰一笑,隻言片語間讓人頓生憐憫和喜愛。
在漫天的飛雪中,駒子努力去參加宴會,接待客人。一個又一個半夜三更,接待完客人的駒子醉醉地往島村那裡跑,第二天早上有坐在床邊織布。島村認為,做什麼事都是徒勞的,甚至覺得生存都是徒勞的。
在島村看來,駒子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一切與現實的抗爭都是徒勞的。
她的抗爭是實實在在的,而最終的結果卻是虛無的。
在這實與虛的矛盾中,駒子的人生儼然化成了一種真真正正的徒勞與悲哀……
其實我本人對葉子的印象不深刻,甚至在後來她非自然死亡時,我也沒有如何反應。可能是才看第一遍的緣故,這樣的作品是讀無數遍有無數種感受的。
《伊豆的舞女》就比《雪國》短一些,這一段感情更為純粹,甚至沒有說出口。
“世界上最美的初戀”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的早期作品,發表於1926年。作者當時有一段時間都住在伊豆的湯本館,在那裡創作了這篇小說。說是創作的,其實這就是作者將自己的真實經歷改編的。
“我”,一個十九歲的學生哥,戴著大學預科生的帽子,獨自一人到伊豆旅行。在路上邂逅了一對巡迴演出的藝人,並遇見了舞女熏子,時年14。
我後來認識了帶隊的那個漢子(舞女的哥哥)與他們一同旅行。
小說篇幅不長,以至於我看完以後,心中一頓疑惑。
就完了??
我想也對。他們本來也沒有相處很久,這是一段轉瞬的感情,卻在雙方的心中留下了很大的痕跡。既如此,也不好去寫長篇小說吧,這個長度正好合適,讓人覺得很苦澀,感歎。
川端康成善於寫夕陽,早晨諸如此類的景色,對於人物的心境烘托十分恰合,(雪國中更甚)把“物哀”表現得林淋漓盡致。
一個看過1974版電影(山口百惠與三浦友和)的朋友說,我不知道為什麼你們看著總會想到美好,可愛的事,而我卻感到無盡的苦澀。倘若我是熏子的父親,定然不會讓她擁有這麼一段短暫的感情。
我想,美好快樂的事僅僅是人們對可愛的舞女的喜愛吧,想到自己的幸福,感到幸運。
值得一提的是,書中的遺憾,讓兩個演員彌補了。百惠和友和因為一起演這部電影,情定終身。現在都快紅寶石婚了呢。
川端康成曾說:
“《伊豆的舞女》也罷,《雪國》也罷,我都是抱著對愛情表示感謝的心情寫就,這種表現,在《伊豆的舞女》中純樸地表現了出來,在,《雪國》中則稍微深入,作了痛苦的表現。”
舞女在雪國。
頗有感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