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下读书图》
明,吴伟绘,纵168厘米,横105厘米
画面内容表现的是传统的隐逸耕读题材,一位中年文士耕牧之余在树下休憩,展卷读书,自得其乐。
明中期以后政治日益腐败,科举仕途之路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不少文人产生了遁世思想,选择远离官场的闲适生活。
吴伟一生两度出入宫廷,对官场和民间都有着深刻的体会,此类题材多次出现在他的笔下。此作用笔潇洒劲健,多以侧锋运笔,锋芒毕露。
《胤禛行乐图册·围炉观书》
清,宫廷画师绘,纵37.5厘米,横30.5厘米
画面描绘胤禛(雍正)身着汉族文人服饰,手捧书册专心阅读,足下是热气腾腾的火炉。
画中引人注目的是左侧的多宝柜,内置文人雅士喜好的古代彝器、珍本书籍和字画手卷,于此可见主人公高雅之情趣;画面右侧的茶具、食盒则暗示了胤禛此时安适松闲的状态。槅门外迎寒绽放的梅花不显示了主人不凡的品位,亦反衬出小暖阁内的温暖舒适。
全图工整精细,色彩明丽,立意十分别致。
此幅正契合了《悦心集》卷二罗大经之《山居述事》的意境:“雪满中庭,月满中庭,一炉松火暖腾腾。看罢医书,又看丹经。”
可以看出胤禛对雅士闲居生活之向往和其清丽典雅的审美情趣。
《渔舟读书图》
明,蒋嵩绘,纵171厘米,横107.5厘米
画家用简练概括的手法,表现群山绕湖、轻舟横渡的清旷之景。
湖面上一条篷船荡漾,船尾一人静坐读书,船头渔夫用力撑篙,钓竿斜插于船上,表现了文人士大夫闲适安逸的生活情趣。
在画法风格上,山石虽有斧劈皴的痕迹,但不像马远、夏圭那样坚硬外露,而是落笔草草,水墨晕染浓淡相宜,是蒋嵩粗笔水墨山水画的典型之作。
《秋林读书图》
清,吴宏绘,纸本,设色,纵15.8cm,横51.8cm
此幅绘秋木掩映下,文士于茅舍内临窗品读的书斋生活。
其构思奇巧,画作的主角读书人既非形体高大,也未处于画幅的醒目位置,而是只露上半身且背对着观者;其主体形象的确立,是作者巧妙地将读书人所在的茅舍置于秋木与山石的空隙间,纵横交错、枝杈繁多的树木,和以乱柴皴皴擦的石面烘托出了茅舍的齐整,读书人也就自然地成为全幅中最引人注目的对象。
《溪阁读书图》
清,髡残绘,纸本,设色,纵16.6cm,横52cm
扇页有自题:“山中云雾深,不识人间世。偶然出山游,还是山中是。戊申冬十月行脚武昌,遇山长大居士,握手论廿年心交,别时举此以志相感云耳。石道人。”钤“石谿”白文方印。
由自题而知,此图是髡残离开久居的山野行至武昌,赠别“山长大居士(王岱)”所绘。
髡残自廿岁削发为僧后,长年隐遁于山光云影间,得以悉心观察大自然的阴晴朝暮,这不仅使得其心灵得到净化,也使得他的艺术从真山实水中悟出画界六法,而更具有神采。
本幅以爽快的笔法画出雨后山川清新怡人的景色。构图严谨,虚实互映,空疏的云、水、天与叠嶂的山石、茂密的林木构成疏密明暗的变化,增强了画面的节奏感、空间感以及崇高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