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冬天的教室和宿舍里都要生炉子取暖,所以我们要准备过冬的煤块储备,学校按量给每个班级分发了沫煤。
用沫煤来拓制煤块子,这在我们西北是很常见的,因为每家每户的家里也是这样做的,所以这里的孩子长到十二三岁就基本具备了这项技能。
如果用纯沫煤来制作块煤,既不经济又不耐烧,强度还不行,所以在沫煤中要掺入一定比例的黏土。
这黏土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一定要自带粘性,并且不能松散,含沙量高的土是不宜掺入做煤块的,不然煤块的强度还是达不到,不宜储存的。
高中时,学校后面的山脚下的土就适合做煤块,一般我们女生是不会去拉土的,总会有自告奋勇的男同胞们一马当先去完成这项任务。
土与沫煤的比例一般是一比一的,就是一半是泥土,一半是沫煤。数量掺配好以后,就要不断均匀地翻几遍,让土与煤充分融合为一体。
选择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大多数是周末或者课外活动时间。挑水的挑水,和泥的和泥。
和泥也是个技术活,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用铁锨来回揉搓着,和的像现在孩子们玩的橡皮泥那样服帖后,选择一块干净平坦的地面,把煤泥均匀地抹平在地面上。
厚度一般掌握在五六公分左右,摊开后再拿带把的刀子切割成可以轻便搬动的方块,就让煤块自然风干。
待到煤块达到了一定的强度,再一块块立起来,像窗格子那样摆放,以便让煤块加速风干,并达到一定的强度。
干透了的煤块就搬进了教室和宿舍,一般在教师后墙码的高高的,作为我们一个冬天取暖的原料。宿舍里不是码在窗台上就是码在床底下。
一般班级的男生承担的工作量多一点,都是农家出生的孩子,有着勤劳踏实的本性,干起这点活来一点也不偷懒,并且干得有模有样,我们女生只是给抬抬水或者搬搬煤块而已,也就是现在说的打个下手。
我们还顺便为教职工拓制煤块,代课老师们那时条件也比较艰苦,一位老师就一间宿舍,吃饭、睡觉、备课全在那里。
老师们一般都在宿舍前面搭个简易的小棚子,放点零七八碎的东西,拓制好的块煤也一般整齐地码在门口,算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好像在高二时,我们搬进了X 教学大楼开始上课,教学楼里面是有暖气的,所以拓制煤块的数量仅仅是用于宿舍的取暖。
搬进崭新的教学楼,大家都兴高采烈,坐在宽敞明亮温暖的教室里,心情肯定是十分舒畅的。
好动的男生摸摸暖气片,拧一拧阀门,觉得很新鲜,有时一不小心就把排气阀拧掉了,于是暖气水喷出来,弄脏了墙壁和桌椅,于是老师就火气很大,开始动用教育的力量,抚平我们的浮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