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金牌调解员》06-18期之相爱相杀的母子篇,完成了打卡作业,自己觉得可以拿来作为一篇日更分享:
1、 谈谈你对母子沟通过程的感觉与思考。
我的感觉:
看了前半段母子沟通,我不由自主的皱起了眉头,两个人的气场让人很不舒服,一团乱麻一般纠结在一起,负能量爆棚。我感受到了儿子的压力与愤怒还有多年都无法放下的对妈妈的在乎,对母爱的呐喊,感受到了母亲的怨怼与委屈,不解与伤心。
我的思考:
【现状】
关系纠缠,相爱相杀,在彼此折磨中还保持着共同经营合作关系,两个站在关系对立面却不断越的母子俩这些年过得真的太不容易了……
进入青年期的儿子,进入更年期的母亲,他们都在自己的世界里与对方角力。母亲在意儿子的事业,儿子在意母亲的心情,母亲不断越界,儿子有边界意识却又无力挣脱,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不断示好,又总在负面反馈中进一步强化错误的相处模式。
【过去】
母亲一以贯之的负面认知风格,对待家人的无边界感,错位的角色定位,揪心的爱的表达方式,给儿子幼年至青春期长达十多年是带来错误示范和伤害的,孩子在于母亲相处中使用了相同的模式;
【积极因素】
母亲是求助者,她很想改善与儿子之间的关系,愿意放手
儿子被两位调解员“看见”后,表达了内心的真实想法,也有比较坚定的自我,更有着对未来家庭生活的渴望,有改变相处模式的强烈期待。
2、 你对场上金牌调解员的发言和调节沟通怎么看?你感受到他们的助人取向与态度是什么?整场调解就母子关系,比较可惜只来得及处理”事“,用了非常多的技巧,方法,点子,治疗时刻尚未到来就抛出的生硬的“转折”,却来不及去看到人,跟节目时长和栏目设置也有关,电视机前的观众弄更多希望看到的是“道理”,“办法”,“应该”,简单给出判断何为“对错”。
扎针,给办法,快速调解,只见事不见人,这就是他们的取向和态度。
儿子在现场有两次被“看见”而深深感动,一次是第二位女调解员道出他在幼年时期强烈的保护妈妈的冲动和被迫接收负能量的痛苦,一次是男调解员道出他不准妈妈哭,背后藏着的对妈妈的疼惜,他其实有着比较强的感受力。
而妈妈的感受力则弱很多,她的情感表达方式也非常简单粗暴,我想来源于她长期的压抑与麻木,调解员蜻蜓点水一般的共情,根本无法走入她的心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