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环境就在那里
这几天在北方出差,到访一个距离挺远的单位,荒无人烟,寒风呼呼地刮过脸庞,想刀割一样,走在路上只听着脚下冰块踩得咯吱咯吱响。前路漫漫,环境改变不了,将手往怀里塞了塞,继续往前走......
到了单位,会见了相关的人,谈了相关的情况,给了相关的咨询建议,有一点收获,还算顺利,没白来。
如果当时抱怨风太大、天太冷、路太远而放弃,我可能会后悔,做不让自己后悔的事。
环境就在那里,不以谁的意志而改变,只能去适应。
想起几年前读的书《非同寻常》,赖斯父亲对她说的话,“控制不了环境,但可以控制你对环境的反应”。
回到家把书重温了一遍,长了几岁,多了一些感触,关于家庭,关于育儿,关于成长。
2.康多莉扎.赖斯和她的家
康多莉扎.赖斯是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学家和钢琴家。
她的父亲是一位长老会牧师和教育家,热爱体育和政治。
母亲是一名教师,培养了她对钢琴的热情,带她进入了高雅艺术的世界。
父母使赖斯懂得了困境中信念的力量,懂得了回报社会。
书中描写了愉快的家庭时光,回想了母亲与癌症的坚强斗争;展现了自己与前苏联领导人的近距离交锋。
在这里,她不是叱咤风云的国际政要,而是一名小女孩、一位年轻姑娘,她要在不太友善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位置;
在这里,有一对杰出的父母,一个可亲的大家庭,还有赖斯成长于其中的美国社会。
面对美国的种族歧视,赖斯的父母相信,只要接受好的教育、努力工作、说完美的英语、欣赏“他们”文化中的“好东西”,就可以改变这种局面。
如果你比他们优秀一倍,“他们”也许还是不喜欢你,但“他们”必须尊重你。
我宁愿人家不理睬我,也不愿意忍受屈辱俯就的姿态。
事实上,种族是美国生活中国一个永恒的因素。但是,对每件真实或想象的事件做出反应会令人疲惫不堪,最终也难有建树。我长大的家庭环境中,有一种信仰:你也许不能控制你的环境,但你可以控制你对环境的反应。
摆出受害者的姿态,或者依靠“百人”来照顾你,都是不可能的。
赖斯的父亲说,你需要付出比别人多一倍的努力才行,那样即使别人不喜欢你,也会尊重你。
3. 适应环境,教育至上
在种族隔离的伯明翰,赖斯的父母用自己的养育方式,让他们的小女儿相信,尽管她不能再伍尔沃斯的餐台上吃上汉堡包,以后同样有可能成为美国总统。
赖斯的祖辈、父辈及赖斯自己,通过家庭教育及社区教育,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才是有质量的教育。
祖孙三代是教育布道者,让我们懂得真正的博爱,其实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平凡品格。
我的父母一心要给我创造机会,让我过上独特而幸福的生活。
赖斯的父母爱上帝、爱家庭、爱祖国。
我想他们从没读过任何关于如何做父母的书,但他们天生就会做父母——算不上尽善尽美,但的确非常出色。
我们的父母全心相爱,共同努力,营造了一个世界,将生命中的要素——宗教、家庭、社群和教育——编织成完美无瑕的挂毯,他们对我们抱有很高的期望,也给了我们无条件的爱。
4. 适应环境,促进成长
面临人生抉择,南方还是北方,选择本身改变不了,我需要去适应,调整自己。
我生在南方,长在南方,工作在南方,即将要去北方,北方寒冷、干燥;北方人耿直、豪爽。
选择北方,我可以为有成就、有作为的生活找到空间。
如果我什么都不做,肯定会悔恨一生。
无助地做环境的牺牲品,是最糟糕的事情。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控制不了环境,但我可以去适应,可以控制对环境的反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