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5月24号赴清华实验学校学习心得

5月24号赴清华实验学校学习心得

作者: 琅荷空灵 | 来源:发表于2019-05-28 06:32 被阅读0次

先说说题外话——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

上周,孙余敏主任给我打电话问我去微山听课吧?我说有人去吗?如果有人去我就不去了。孙主任说你不是想进步吗?那你就去吧。也是,从教30年,这应该是第二次去听县级的数学课,对于数学的课堂教学我还存有很多迷惑,真的很想去寻找答案。所以我在此对学校领导和全体数学老师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到了会场,首先感受到了那种浓浓的学习氛围,用“座无虚席”来形容当时的情景是远远不够的,得用“爆满”一词。如果说清华实验学校的报告厅能大概有300个座位的话,那么当天却坐下了将近400人。东西两个过道、前面的过道以及学生课桌的后面都挤满了人。坐在我旁边的一位青年教师竟然还想着提前偷跑。看到这样的人,我当时就很气愤——如果你不愿意在这里坚持,何必浪费这个名额呢?我总认为机会是有限的,我们应该资源共享,好好珍惜。

言归正传。那天共听了三位数学老师的课,分别是一年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二年级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五年级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次活动的会标是“微山县小学数学‘小组合作 当堂评测’观摩研讨活动”,三堂数学课结束后是县教研室的刘德君主任做的题为《聚焦本真 深度学习》的指导性报告。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三堂课的教学有优点也有不足。优点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我只想重点谈谈通过这次学习,并结合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的不足,来理一理以后的数学课该怎么上。

第一,教学内容不能贪多

县教研室举办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应该启发全体数学老师落实刘主任的报告中的“聚焦本真 深度学习”以及会标中的“小组合作 当堂评测”这十六个字。但这三堂课都超时了,第一节课和第三节课的当堂评测都留在了课后,第二节课的当堂评测也没有在课堂上完成。我认为问题是出在新授内容偏多上。我平时也喜欢按照课件上的设计——一节课有时得处理两个问题或是两个例题,这样一节课总是感觉时间很紧张,根本就没有进行“当堂评测”的时间。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还远远不足,在平时的练习或是测试中,遇到讲过的题型一看就会,遇到没有见过的题型就不知如何入手,所以例题必须精讲,讲透彻,练习的题型必须多样化,但仅仅在40分钟的时间内要想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个人认为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不能贪多,一节课能让孩子发现、探究、消化、吸收一个大的知识点就不错了。否则,课上贪多,课下就得多练,这无疑不是高效课堂所应有的现象。我认为如果第一节课的设计只是完成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就可以了。

第二,深度学习

高效课堂,离不开深度学习。什么是深度学习?都说数学要精讲,但什么是精?这个度的确不好把握:讲多了时间不够用,讲少了算理讲不清,学生掌握不了算法,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不透彻,课后练习就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所以教学内容一定要用心设计,对重难点的把控一定要精准。第二节课的练习设计对于突破难点就极有启发作用,执教者充分利用课后习题,将1000以内的数的数法中容易出错的几个拐弯处做了精准的把握,进行重点处理,让学生在边思考边数数中提升了对知识点的理性认识。

刘德君主任的报告中提到了“学习金字塔”。学习分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被动学习包括听讲、用眼去阅读、声音与图片、示范;主动学习包括小组讨论、演示、教授他人。这七种不同形式的学习,24小时后的平均保持率分别是5%、10%、20%、30%、50%、75%和90%。深度学习应该是指的是主动学习,尤其是在小组讨论中,让悟性好的孩子教学习迟钝的孩子,对授和受者都是极有好处的。其实,听的这三堂课中,都有小组讨论环节,但我感觉大多是走形式,并没有很好地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

小学生的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所以练习的设计一定要生动有趣,要善于激起学生的兴奋点。第一节课的练习,老师设计了一个“摘苹果”的练习,老师把口算题写在一个个苹果形的卡片上,孩子们争先恐后,让整堂课达到了巅峰,无论是“摘”还是“看摘”,孩子们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超前活跃;还有一个“开锁”练习,老师把题卡和答案设计成锁和钥匙,答对了,锁就打开了,课件的动态演示,大大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第三、教学的困惑

各级领导都认为我们所有的业务都是必须的,可一线教师对此观点认可的却并不多!俗话说“骑驴不体谅步撵的”。不在一线任课的人是体会不到老师的辛苦的!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既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困生,还要应付各种纸张的表象及班级管理等等繁杂的事项,要达到精准备课谈何容易?以前有一次在济宁听中学语文优质课评选课,其中市教研室的一位领导就说“小学有个高某某老师,他说他为了上这堂课瘦了十几斤。他是想说自己为了准备这堂课付出的辛苦,我想问:难道你平时的每堂课都是这样准备的?”台下一片哗然!是啊!谁的常规课能用一周甚至几周来准备?连备课的时间都没有保障,何谈精准备课?谁计算过要设计出一堂课的PPT需要多长时间?

落实高效课堂不会象嘴巴上说说这么容易,它需要付出的太多太多!谁能为此提供保障?

以上说的都是本人的拙见与肺腑之言,如有不当,还望见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月24号赴清华实验学校学习心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cil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