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中美家庭教育比较之——让孩子学会玩

中美家庭教育比较之——让孩子学会玩

作者: 敏也 | 来源:发表于2018-07-23 21:31 被阅读26次

中国家庭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典型镜头:孩子放学回到家,一放下书包就被要求或者已经习惯性地坐到书桌旁,拿出纸笔、打开课本,写作业。孩子们被要求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放在生活的第一位,而那些作业经常性的是抄写、做题,是无休止的纸笔训练。而且随着孩子年岁的渐长、年级的提高,作业时间被不断延长,延伸到半夜。孩子偷偷玩一下什么东西、到户外去散散心,都被很多的家庭制止甚至是呵斥。睡眠时间被缩短、双休日被挤占,应该到生活的现场、参与到生活的游戏的回程中的经历被人为的侵占掉。书本与练习是天经地义,玩耍和游戏是旁门左道。中国很多的孩子就在这样的要求与训练中成为学习的机器、知识的奴隶。他们在生活中,却远离生活。玩,对于他们是那么陌生,那么奢侈,于是在需要玩、能创造出不同的玩的方式的年龄里,他们玩的权利被剥夺了,然后他们不会玩了。

而美国家庭里孩子处于这种年龄时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三点或稍晚一些,各个年级的孩子们都去到了他们做义工的现场,去社团、去打工或是去图书馆的路上,回家的孩子也不会只坐在书桌旁,他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聚会、运动、游戏,会在自然中,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实验,他们把这很多的事情看作“玩”,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哲学家提出的“在做中学”思想的重要体现,他们在被引导着全身心地拥抱生活,在“玩”、在“做”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和生活。

在中国家长说传统思考中,玩是耽误时间,是不务正业,“头悬梁,锥刺股”,“三更读、午夜学”才是正理,才能成才。但随着社会发展、融合,新生职业在不被人们认知的时候就出现,而很多的现代职业需要的是人的合作力与创造力,手机无限的想象力。这些力量从哪里来?很大程度上从“玩”中来。会玩的人有生活情趣、有创造欲望和能力,并且有改变世界、创造自己观点的不断的尝试。其实家长们应该明白、玩的过程是孩子们人生的彩排,在玩中,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人生、感受不同的生活、尝试苦乐悲痛的不同情感,这是孩子们自我成长的过程。家长们还应该真正的了解玩的定义,把玩的范畴扩大,玩玩具,打电玩是玩,游山水、看自然也是玩,做手工、担家务还是玩的形式。

“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太晚作家在描述“玩”与“学”的关系是写下了这样的话。“现今社会,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孩子进行记、背、算这些东西,不让孩子去体验,去玩,不让他们去尝试琴棋书画,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马云在大数据峰会上这样说。这是中国人在“玩”的意识上的觉醒,也希望这样的话语能把还把孩子们捆在死学路上的家长们唤醒。

写下《时间简史》的美国著名科学家霍金小时候就是个“玩家”,他设计游戏、设计复杂的游戏规则,集结了一群伙伴一起玩,把自己玩成了伟大的科学家。在美国学习的时候会看到美国孩子自己或团队或是在家人的带领下去博物馆、去大学校园、去绿地丛林中游玩,充分地在生活中学习。正因为他们在应该的年龄把触角伸向社会、伸向自然、伸向生活,所有他们饱有着生活的情趣,并在玩的过程中去发现、创造,去学会合作、建立规则。

走出“玩”的认识误区,真正的让孩子们在玩中经历做事情的全程,在书本中教孩子辨颜色,不如让他们到自然中去观察五彩斑斓;在文字里找山水,不如让他们真正地走进山水,真正地游山玩水;在练习里记忆历史事件和朝代顺序,不如让他们但历史的发生地去触摸、体悟和链接。“儿童的学习,大部分是在玩耍中产生的。”我们需要研究的是,如何能让孩子在玩中学,在玩中学好,什么样的玩的内容承载着什么样的学习契机。

复合型人才、创造型人才、面向未来的人才需要会“玩”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美家庭教育比较之——让孩子学会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cls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