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来做好准备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塑造未来。
一,10年前的情况如何?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名人、一个专家或者合作伙伴,你干得如何?你的经验、目标和技术知识如何?你是如何与人打交道的,你的财务状况如何?
10年前,我还是个大学生,那个时候作为学院学生会文艺部准下一任部长,通过参加和举办各种活动,在人际关系上说不上如鱼得水也基本上是很能吃得开。但是作为一名学生来讲,并不是一名成功的好学生,那时候倚仗有点小聪明,只能把成绩维持在中等,英语更是不好好听不好好学,错过一位非常非常棒的英语老师。那个时候人缘好,可能是性格使然,开朗爱笑,很能察觉别人的情绪并且照顾他们的情绪,善解人意,善于倾听。很多美好的词语都可以用在那个19岁的姑娘身上。
二,你10年前有没有想过现在会变成这样子?想一想,你过去做出的哪些决定对你变成现在的样子(和你现在的工作、你现在拥有的一切)负主要责任。
十年前,大家都在看杜拉拉升职记,我被舍友称为以后会变成杜拉拉的人。我也曾经鄙视体制内的工作,还记得皮哥问我,如果有一个大学辅导员的工作,你会想要去么?我特别坚决的说,不想去,不喜欢一眼望到头的生活。
可同时,我也隐约感觉到自己会和父母一样,在小城市里做着看似稳定的体制内的工作。但是内心的波澜告诉我,即使是在稳定的工作岗位,我也要做一番事业。
十年后的今天,我在三四线城市的事业单位,有忙有闲,但从未做出过一番大事业。
这与自己的信念不坚定,不坚持,空想家的性格有关。考研的时候报考的北京的我们专业很牛的大学,但是得过且过,起晚了早睡了,没读懂的放过了,妥妥的差不多小姐。甚至包括工作的前半年,一心想辞职,也是畏首畏尾,硬是挺过来了。
三,你想在七年内实现些什么,你想拥有什么,你想做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很难,因为我是一个会给自己留余地的人。我在列梦想清单时常常会这样写:赚很多钱,买一套房子,带孩子去旅行。而不会说,我要每年赚十万块钱,买一套100平米的学区房,带孩子去哪个地方旅行。
七年内,我想进副高级。想拥有另一套根据自己的喜好装修的房子,一定要有梳妆台。我想成为单位里不可或缺的人,做一份受重视的工作,发展一份能赚钱的副业。
回答完这三个问题,我发现自己一直以来最拖后腿的问题就在于性格中得过且过的部分。对未来的规划也不够清晰,或许这三个问题,应该时不时就拿出来问问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