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赴一场春日里的“阅”会

赴一场春日里的“阅”会

作者: 冰清九月 | 来源:发表于2024-03-10 08:21 被阅读0次

——写于《新课程关键词》开场讲座后

春色多斑斓,两会正召开。我同全国各地书友们在云端聆听崔允漷《新课程关键词》讲座,开启常生龙领航共读第十三季《新课程关键词》一书,深感从场域创设、课程开发、育人模式三个角度理解教育的深度探索。崔教授从“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的逻辑诠释新课程关键词的核心理念,为教师落实新课程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边听边做记录,留下了点滴思考的痕迹。

讲座中呈现了新课程实施路线图。在路线图中,关键是教师要用新教案,组织新课堂,并进行新的考评。教案不改,课堂不变;课堂未变,课程难新。

“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阅读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从书籍中汲取教育智慧,反思教育方法,是每个教师应培养的技能。

在阅读封面、扉页、目录、序言中,我深感书中内容一定清朗,因为封面颜色是蓝色。在草绿黄色正方形和圆形组合图案中,我体会到作者关键词在稳固中寻求变化的重要。正方形和圆形的组合也被视为“天圆地方”理念的体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也寓意教师阅读会第七季圆满且稳健。

新课标“新”在哪里,通过阅读目录了解书中介绍了三个层面,二十二个关键词,本次讲座崔教授重点阐述四个关键词

1. 新课程标准两大突破: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

2. 新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学习任务、课程内容结构化、综合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化学习、深度学习、情境学习、学科实践、因材施教、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大单元教学、“教–学–评”一致性、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3. 新的评价方法和要求:过程评价、综合评价、增值评价、学业述评、协商式评价、表现性评价、新技术支持的评价。

这二十二个关键词不是割裂开的,不是二十二件事情,而是指向育人的一件事,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新课标中最最关键是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

讲座中,崔教授选取其中的四个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学科实践、教-学-评”一致性、跨学科主题学习,阐释这四个词从哪里来(where),需要理解什么(what),需要怎么做(how)。

一、大单元教学

让学生经历有组织的深度学习。以读书主题为例研究。大单元中的大问题、大任务和大观念之间的关系是否可以理解为:通过发现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设计单元的一个大任务,并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镶嵌于各课时中,让学生带着任务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整合运用知识,将其内化,最终转化为大观念。

大单元设计的核心要义:看得见素养,多课时集合,微课程形式,学习组织者。

崔教授的讲座中阐述:第一,一个大单元必须要结构化,必须要有骨架,也就是组织者。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我们家住在单元楼里的第三单元,把单元楼结构化的就是电梯。有了电梯,才能把多层楼串在一起,才能住人,电梯就是“组织者”。

大单元同理。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组织者,这个组织者可以是大问题,可以是大任务,也可以是大观念,可以三选一,而不是一个单元中大任务、大观念、大问题都要有。可以通过问题链把单元结构化,可以通过任务串(任务1、任务2......)把单元结构化,也可以通过观念层(大观念、中观念、小观念)把单元结构化。

第二,大问题下的子问题,是递进关系还是并列关系,要视情况而定。大任务分解出的子任务,可以是并列的,可以是串联的,也可以是串并列组合的。大观念一定要形成观念层,才能促进观念的养成,否则很容易变成一种灌输。

第三,关于到底是要使用大任务、大问题,还是大观念,重点要看单元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如果单元的主要目标指向语言应用的能力,就可以用大任务,比如创设一个让学生到餐厅里点菜的情境。如果单元的主要目标指向文化意识的培养,就可以用大观念,把文化意识用明确的观念来表达,大观念分成几个小观念来组织教学。在实际应用中,三者可能两两搭配使用,不会那么死板。但在设计的时候,一定是有主有次,根据单元的主要目标,明确主要是大任务、大问题还是大观念。深刻体会了学习像课程专家一项样思考与行动。

二、学科实践

从双基时代,经历三维目标时代,再到现在的素养时代,是一个必然的迭代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也由反复练习到自主探究合作活动,到以学科实践为载体的任务。活动与任务的区别是,完成任务一定是在活动,但是不是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完成任务。

如果写论文,作课题,一定要用学习任务,而不要用活动。

核心素养,是用学科典型的学习方式来学学科的知识,来见习学科知识。而我们常常的做法是,用不言语的方式学英语,结果导致了哑巴英语。在真实情境下做事,就是实践。创设情境朗读就是实践。所有的实践一定是活动,但是活动不一定是实践。

学科实践,需要老师精心设计,在真实情境中落实好实施好。学科教学,要问问育人了没。只要育人了,就是实践。

三、“教-学-评”一致性

1.、教学评一致性的双重涵义:课程意义上“教-学-评”一致性和课堂意义上的“教-学-评”一致性。课标教材评价需要秉承一致性。

课程是一个大闭环的育人事件,教学必须从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出发,最后通过考试评价又回到课标。 课堂是最小的课程,只有实现一个个课堂小闭环,才能实现课程大闭环,达成最终的育人目标。

2.、课堂教学过程“教-学-评”一致化经典模型

从导入,到目标一教学一评价一,再到目标二教学二评价二,然后是目标三教学三评价三,最后是小结。

这个经典模型可以应用到课堂,需要注意的是在依据目标组织教学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达成既定目标时才可以进行下一个下一个目标的教学及评价。要用评价任务引出评价信息,多途径收集评价,多策略处理评价信息,根据评价信息及时作出新的教学决策。

评价,就像GPS驱动课堂上的教与学。评价是教育学的黏合剂既监测目标达成又为教学决策提供证据。

作为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评价能力和及时进行教学决策的能力。缺乏评价能力的老师,是不能把课上好的。

四、跨学科主题学习

收获还是很多的,而最大的收获就是思想层面对新课标的重视。说实话,新课标我真的没有通篇读过。尽管之前听了一些对于新课标的解读,尽管大家都在提新课标,但是我却并没有从内心意识到学习新课标的重要性。

遇见此书,此人美好!感谢常生龙老师领读,感谢崔允漷教授解读。课程就是用“课”的方式去规范或引导学生学习过“程”的专业实践,或者说,教师用设计好的“课”的文本或方案影响或指导学生“学”的过程。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

蓝图绘就,正当扬帆“阅”航;理念于心,更须策马加鞭。课程改革是一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专业实践,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变革过程。从“新课程”走向更新的课程,也是课程变革的常态。赴一场春日里“阅”会,走进新课程关键词共读!捕捉更重要的关键词去教育实践!

                          辽宁鞍山  李斌

                                20240310

相关文章

  • 赴一场春日的风花雪月

    很高兴有这样的三两朋友,瞎折腾,会生活。 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另外一个自己——在生活的背后,或会泡茶,或会煮咖啡;会...

  • 一场花事

    我孤身前往, 去赴一场花事, 那满树的樱花, 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 它绽放在春日暖阳里, 那么粉嫩,那么轻盈, 不...

  • 阅:春日

    录:宋代 ·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

  • 《春日宴》

    《春日宴》-读书营复盘 春日宴会,花儿不请自来。你,我,他都是花,我们正在赴一场读书的盛宴。 一,序幕 春节前的一...

  • 谁在春风里被时光唤醒

    1.请允许我告辞,赴一场春日的邀约, 去访苏子那面多情的墙。 墙里可有悠荡的秋千? 可有欢颜的佳人? 可有人,唤取...

  • 新年仪式

    16年的最后一天去听了一场spenser的分享会,一个宁波人离开体制内工作赴香港创立了自媒体,已经破30万粉丝的阅...

  • 「春日赴死」

    清明前后,是迫切想要快速度过的时期,每年这个时候总不太好过。大病一场。四月是最残忍的季节。好久没有病得这么厉害,高...

  • 春日,赴一场樱花之约

    春天,是百花的季节。春风拂过,梅花、玉兰、樱花、桃花等次第苏醒,在阳光下舒展风姿。而若说最受追捧的,恐怕就是樱花了...

  • 践行派-365日更

    赴一场花事,一期一会,真好…

  • 今日春分

    综合 春分。像一个女孩儿名字,她任性地把春天勾引来了……像浅喜,像深爱,像在春天里浩浩荡荡去赴一场春日宴会,所有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赴一场春日里的“阅”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ctp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