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长对着一个带有书生气的新兵问道:“你是大学生,考考你,一口气回答,二十五乘二十五等于几?”“六百二十五。”刚离开大学来部队的他作为新兵很积极地回答。
“错!再给你一次机会。”班长说。
“六百二十五。”那个新兵肯定自己是对的。
“错!过来站在全班战友面前,想想正确答案。”班长说。
他站在那里,穿着刚刚分发的迷彩服,面对着还没有熟识的正在窃笑的战友们,百思不得其解。
班长嘲讽道:“看来大学生的水平也不怎么样嘛!现在想出答案来没有?”还是新兵的他只好承认没有。
班长对着他摇了摇头,让站在他对面的战友来回答。那位战友回答道:“报告班长,六百二十五,完毕!”
“精干!”班长说道。
接着班长看向这个大学生新兵:“大学生不要自视甚高,人家一个初中毕业的都比你强!”
看着窃笑的战友们,他表面笑嘻嘻,心里MMP。这个时候他才知道,军旅的磨练并非只有身体训练那么简单,他有些不适应,当初他只是很喜欢军营的战友们那种整整齐齐的理想主义朝气,却没有细想这种整齐划一、直线加方块的朝气是怎样形成的。
02
若要对一个大学生新兵下判断,不能单单只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好恶,这样很容易将情绪凌驾于事实之上。如果真如很多老兵所说:“这个大学生士兵就是在作!”那么造成他作的原因是什么?是他自命不凡还是太理想主义?
下连后他被分到了军分区,来连队一年多了,他却怎么也融不进老兵的圈子,反而和老兵发生过一些小矛盾。他说家里是希望他考军校,有时间复习才几经周折,让他被分到这个舒服单位的。这个单位每天几乎没训练,除了出公差就是站岗(准确说是坐岗),然后就是经常帮老兵跑腿。
在这个舒服单位不到半年,他在新兵三个月时期练就的体能便完全荒废了。这里几乎没有集体活动,各人管好自己的事。老兵们倒是没有刻意欺负他,但老兵们的生活方式自己很不喜欢:老兵们经常在宿舍一边打牌一边抽烟嚼槟榔,垃圾随手丢,他每天都要帮他们打扫。最可怕的是冬天,寝室开着空调,封闭的空间里,一股浓烈的劣质烟味飘扬在上空,睡上铺的他经常被烟呛醒。
有次他打扫满地都是烟头和槟榔渣时候直接甩脸子:以后你们自己扫,要么就没乱丢!老兵们都觉得这个新兵不懂规矩,但在这个单位的新兵都有“关系”,所以也不好发作。老兵经常私下里说:要是他在野战部队,早被虐惨了!然后开始回忆起自己当兵时所吃的苦和忍下的委屈,对比现在的他,老兵们的优越感油然而生,纷纷觉得他虽然是大学生士兵,但为人处事太幼稚,思想“有问题”,吃不了苦。
03
他下连之前还设想过自己下连要如何练好体能,没想到新兵三个月就是自己体能的巅峰。他现在唯一的目标就是考军校,如果考不上就退伍返校,绝不转士官。我问他:为什么不考虑转士官再考一年?他说半年都呆不下去。他说每次在傍晚站岗的时候,看着天慢慢黑下去,内心就有一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
我理解他,他不到二十岁,本该是无所畏惧的年纪。但这样温水煮青蛙的“舒服”日子是比艰苦训练更可怕的事。他入伍前对战友情抱有很大的期待,新兵下连本该是战友情的延续,但下连却成了他战友情的终结,他说自己身上的兵味越来越淡了。我说,如果有时害怕孤独可以尝试和老兵打成一片。他说正因为害怕孤独才决定不融进老兵的圈子,因为和他们在一起更孤独。
那一刻我突然很心疼眼前的这个新兵,这样“思想有问题”的刺头战友其实有一个软肋。因为他们是有一个核心的:这个核心就是害怕自己心中信仰的部队终有一日会被这样的的生活冲击所摧毁,而自己身上的兵味会渐渐消失,只有回忆起新兵团时期的那种火热的连队生活和战友情才能让他感到安慰。
他觉得累是因为他一直在很努力地保护自己入伍时的初心免受外界环境的冲击,而他选择考军校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经历只是部队的冰山一角,部队一定有值得他等待和寻求的东西。
后来他考上了军校,那些之前说他不合群的老兵却纷纷夸奖他起来。一年后,正在读军校的他再次回到老连队,连队的领导和老兵们对他都十分热情,有个老兵说当时从他下连的第一天,就觉得他这个大学生新兵不一样,有主见,也很努力,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他不置可否,因为曾经鄙视自己,说自己不中用的人和说自己有出息的人居然是同一个人。
军旅路从来就没有容易一说,不论是在部队艰苦的单位还是舒服单位的战友,都会有自己的苦恼,对入伍时有着一颗赤诚之心的战友来说更是如此。
其实过往中每一件事情对现在的我们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是这些事情构成了今天的我们,而今天我们所经历的人事又会构成未来的我们,就这样直到一生。
追随本心,活在当下,珍惜军旅的过程,莫问归途何往!
谢谢大家的支持,第一次,承蒙关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