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十二公民》观后感

《十二公民》观后感

作者: 風輕 | 来源:发表于2015-09-25 04:54 被阅读3742次

中秋节了,坐火车回家,由于时间有点长,就想着去网上找个比较新的电影,翻过来倒过去的,就看见了这部《十二公民》,光看名字,我完全不知所云,于是就下载下来,躺在列车上看了一边,感慨颇多,如下:

1、我们所有人的弱点:以自我为中心。在电影中,当何冰饰演的角色提出不同意见的时候,其他十一个人的第一反应几乎都是说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去听反对的原因。这在我的生活经历中有很多,很多人就是不去考虑别人为什么有不同观点,而是一味的去向别人诉说,就像影片中的那位老大爷,是,这样的人在遇到立场不坚定或是容易考虑别人想法的人面前是很容易获胜,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胜利(之前我认为不是),因为这个世界没有百分之百的事情,想法同样如此,当你喋喋不休的将你的想法说完了,你就很可能失去了弥补你的思维盲区的机会。所以还是多做一个倾听者,当有质疑的时候,还是应该先让质疑者说说的。

2、鼓励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不是赞美吃螃蟹最多的人。当深圳的“时间就是金钱”经过邓小平老人的宣传之后,我们赋予其无限光辉,也就直接导致了生活节奏的越来越快。当然我们想要发展、想要富强、想要复兴,没有效率、没有竞争、没有奋斗,上边的三个想要就都成了扯犊子,但是凡事都需要有个度,就像孔圣人的中庸之道,我认为这就是用来提醒我们要找到每件事情中我们要把握的那个度。当绝大多数的大中小学教育全部都为了毕业挣钱的时候,当绝大多数有科学、人文知识的人们用尽自己每一秒钟去赚钱的时候,当绝大多数人的眼光只盯在财富、金钱上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就不正常了。还记得《三体》作者刘慈欣先生说过句话,大概意思是希望我们能在推着自行车回家的路上,能够抬起头,看一看那片闪着星星的夜空。我感觉这个愿望很奢侈,所以我不奢求所有人,我只希望在象牙塔里的本该继承五四精神的同学们,每天能少睡一个小时,用这一个小时看看这个社会、想想这个国家、思考思考这个人生。千万不要说社会已经这样了,只有坐上那个位置,才能改变这个现状,因为我们的前辈已经向我们证明了这个世界的规则可以是星星之火燎遍原野!

3、我们的生活已经只剩直接了。当问何冰为什么说无罪时,何冰的回答——没什么理由,只是感觉百分之百就不对(原话已经忘记),当时看到这的时候,突然就想起来老哥之前对我说:你能想问题,这很好,但是不要只是抛问题,你需要想好解决方案,否则对团队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当时感觉是,我只是抛出问题,就会让所有人去思考解决方案,的确会浪费不少时间。但今天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一直在推演,如果何冰没有抛出这个异议,那肯定得不到二号陪审员的关于列车通过窗口的时间,也肯定得不到五号陪审员关于刀捅入人体角度的经验,更不会去想楼下老人的从起床到门口用时不可能是十五秒的结论,这三个关键点都有可能得不到,那其结果就完全相反了。所以,我想在此再抛出一个问题,当我们限制问题抛出时,真的能达到节约时间的效果吗?还是我们不限制问题的抛出,而是对要讨论的问题筛选,会更好一点呢?

4、有关教育。影片中比较集中体现教育问题的是三部分,第一,关于本次模拟庭审中学生的成绩,第二,关于三号陪审员孩子的教育,第三,关于十号陪审员孩子考上大学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已经不简简单单的是当前大中小学的问题了,这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了,当所有人都认为学生的一切都只能按照分数来展示的时候,这就不再能称的上教育了,只能称为机械工种灌输流水线了。没有了向往科学、人文知识海洋的欲望,有的只是对分数的渴望和对需要机械练习才能航行的科学、人文知识海洋的厌恶。真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教育能够将道德、素养、体质、思维、心理、背诵和实践等能够整合成一整套非单一分数的评价体系。第二个问题,则是目前很多年轻人的受教育问题,就像本人小时候在家里稍有不顺就赌气,挨了不少打,但依然没有改变,直到初中时期,做教师的姑姑对我说了一句话,大意是:你现在在家里,你爸你妈都宠着你,你受不了丁点的委屈。但是当你步入社会呢?可能有人会在你耍脾气的时候,对你说尽好话吗?也就从那时起,开始去让你自己努力的承受委屈,这是我认为的一个孩子向成人转变所必须经历的一步,而且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如果有父母说你家孩子如何如何的容易生气,那一定是你这父母做的失败。第三个问题,这是我个人认为现行高考制度最大的败笔,也是最大的不公平。曾几何时,我们说高考公平,曾几何时,我们说外国的教育是对穷人的向上攀登的限制。而我们的高考录取制度的不合理,又何尝不是导致不公平、限制穷人翻身的枷锁呢?原因一方面是目前高校目标不明确,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合理分配。为什么说目标不明确呢?一个社会的进步靠的是什么?我认为是两块,一块是基础学科(暂定为不是目前社会所能直接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的学科,如:数学、物理),另一块为技术学科(即直接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学科,如:计算机、会计),在这两块的基础之上应该是两套教育模式,即:高中之后,分为基础学科教育(精英模式)、技术学科教育(大众模式),在这两套模式中,都有相当于现在的本科、硕士和博士教育,因为不管是基础学科或是技术学科,都需要有人在这个领域或是这几个领域精耕细种,基础学科就不用说了,单独举个技术学科的例子:全球最精细的相机摄像头,为什么中国不能生产?很多人都说中国工人素质低下如何如何的,那为何低下呀?就是因为中国只重视基础学科的提升,而极大的忽视了技术学科水平的提升。所以我认为我们需要把基础学科真正办成引领社会发展的燃料,而把技术学科办成工艺极致的发动机。另一方面是招生政策的扭曲。高校建立的目的是什么?其实说白了是为国家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在说到接近地平线一点,是为了我们这个民族以后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而做的努力。但现在呢?如果没有对贫困地区的倾斜性招生,那就真的成了社会中上层的未来接班人培训基地了。为了能真正的培养出人才来,那就需要把所有学生放进一个笼子里去战斗,当然,前提是我们需要保证这个笼子里是同一个级别的,也要先确定战斗的强度等级。再一方面是需要曾经的夜校性质的学校回来,可以是夜校,也可以是周末学校。不管是哪个,我们需要的是有一个成人在离开学校之后,还能找到一个地方去系统的充电、提升。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不是前二十年的事,所以人生不单单需要的是初期教育,也不单单需要依靠自觉的终身学习,同样需要的是终身教育,一种能在你离开校门到踏入坟墓这中间几十年中一直提供教育服务的机构,可能真的能够实现一切皆有可能……

得睡会了,就不唠叨了。不求各位看官赞同,只求我的这块砖能引出更多的玉,那样我就真的夫复何求了!

(如果发现文中有错误,请在评论的开头注明)

相关文章

  • 《十二公民》观后感

    《十二公民》观后感 今天看了电影《十二公民》感慨万千。剧中十二个人对案件的认知和推理,不同程度的掺杂进...

  • 向真理低头是件幸福的事

    ——《十二公民》观后感 电影主要讲了暑期一所政法大学内,未通过英美法课程期末...

  • 十二公民观后感

    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电影《十二公民》观后感 影片是围绕一个在社会上闹的沸沸扬扬的富二代杀死贫穷的...

  • 《十二公民》观后感

    剧情跌宕起伏,场景简单,回味无穷,不仅是语言表达艺术,老戏骨的飙戏让我大饱眼福,更是立意鲜明,我刚刚感慨完韩国的直...

  • 《十二公民》观后感

    十二个角度的判决——观《十二公民》有感今天,我有幸欣赏了由美国经典电影《十二怒汉》改编的电影《十二公民》,...

  • 《十二公民》观后感

    中秋节了,坐火车回家,由于时间有点长,就想着去网上找个比较新的电影,翻过来倒过去的,就看见了这部《十二公民》,光看...

  • 《十二公民》观后感

    今天看了十二公民这部电影,感慨良多,虽然我不是读法律的学生,但还是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该片讲述了当代中国一个由富二代...

  • 《十二公民》观后感

    摘要:再一次回头看十二公民,发现带着问题与思考再来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已经不只是像曾经第一次看那样只是看到了一对普通...

  • 《十二公民》观后感

    前两天看了一部名为《十二公民》的电影。整部电影故事环环相扣,情节过渡自然完美,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影片。 这部电影改编...

  • 《十二公民》观后感

    戏剧性的一幕却又很真实 印象深刻的第一个情节是这部电影的开始,十二个人举手投票,其中十一个人投了“有罪”票,只有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二公民》观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cxwc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