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本人非培训班的托,更不任职于任何的培训机构。只是一名普通的公考经历者,希望把自己从开考到上岸的全部历程展示出来,为后来者指路,为希望踏上公考路的朋友们少走弯路,更让更多人的人认识到公考的艰辛和不易,祝愿选择这条道路的考友们早日上岸。
很~~~~~~久没有更新这个系列,最近有考友提醒我希望我再分享一些心得,本来想着不能抢了培训班的生意。后来想想,我算哪根小鱼干,人家这么大的培训班,还能被我抢生意的,我也就放心了,于是重新开始码字的生涯。也希望觉得有帮助的考友可以多点留言互动,不然我感觉我在写文章给自己看。(罗里吧嗦的一段)
一、树立正确的复习指导观念
相信许多的考友都希望自己可以全职备考,然而生活中总是有那么多的琐事会打扰我们的上岸之路,或是工作,或是家庭。那么,我们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最高效地复习呢?
首先,改变一个错误的观点:我复习完了再开始做题。
人的记忆录入是一个多维度的输入过程,手脑眼并用才是最高效的记忆方式,抱着书本一直啃很容易就会进入虚无状态,当你醒悟过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1点了。时间滴答滴答就消逝了。
所以,手脑并用才是记忆的最佳方式。
其次,也要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做题了再说。
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盲目的做题不过是在重复你过去的错误而已。陷入题海战术不仅会让你身心疲惫,更会让你感觉找不到复习的方向和重点,并且会很快速地对行测复习产生巨大的厌倦感和疲惫感。
二、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我在第一段里提及了知识体系,那么如何构建每个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又如何发现自己的强势和短板处呢?
这里,我给各位考友们推荐一个方法,就是构建你的公考行测知识树状图。
行测的考察方向和范围是固定的,万变不离其宗,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的大树,然后再画出我们自己的树状图,看看树状图哪一部分枝繁叶茂,哪一部分枝叶凋零,就能找到自己的强势点和弱势点,扬长避短,补齐短板。从而让我们的复习有针对有方向。
下面附上我自己个人总结的行测知识树状图,因本人水平有限,欢迎各位读者们留言补充。
整体思路思维导图对于我们整理知识结构非常有帮助,当我们在看到这个图的每一个细分部分的时候能够想起相关的知识点,那么这个图就已经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例如在看数量关系的时候,能够想起工程问题中的相关公式,如何求工时,如何求效率,如何求工作量;在看到常识判断的时候能够想起一两道经典的题目或者是回忆起相关的内容。那么你就已经完全消化了知识结构图并且可以画出自己的结构图。
记住,你能够写出来的知识分支越多,说明你对这一块的知识掌握越彻底,不要怕麻烦,往细了写。
三、分解做题时间
当我们掌握了知识之后,下一个面临的问题,可能就是时间不够了。
没错!我们每一道题都会做,但是我们的时间却不足以支撑我们做完所有的题目。方法除了我前一篇文章里提到的,找出分值高的题目优先完成,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在每一次的测试练习中,都给自己限制时间。只有平时如战时,才能战时如平时。
开考前5分钟:拿到试卷,可以翻看,但是不准动笔。
做法:迅速翻开试卷,找到类比推理部分,开始做题。看到正确的答案,从你的指甲在试卷上刻一个印子下去。因为类比推理比较简单,基本上看到题目稍微思考就能得出答案,所以你大概可以做5到6题,并且我们没有动笔,所以并不算犯规。
完成部分:类比推理/常识推理:5题以上
0~30分钟:
做法:从前面的语言理解与应用部分开始做题,刚开始考试,我们的情绪还比较紧张,思绪也还没有进入考试的状态,应该做一些难度适中,不需要太过困难思考的题目,而语言理解就是比较适合的,完成之后,可以看一下数字推理部分,能做几个做几个,之后来到图形推理,大脑对于图形的接受能力总是高于文字的。
完成部分:语言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中的数字推理部分,图形推理
30~50分钟:
这时我们应该做完了图形推理,进入到了演绎推理部分。此时建议把演绎推理完成之后,直接跳到最后的资料分析,因为演绎推理中大段的文字很容易让人变得急躁,而此时你的状态应该是最好的,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已经进入了考试的节奏,并且还没有到达疲劳的阶段,应该用最好的状态去做最难并且分值最高的部分,如此的性价比才是最高的。
完成部分:演绎推理,科学推理
50~75分钟:
此时你如果还在和资料分析拼搏,这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你的速度比较快,那么就可以回头开始清理前面没有做完的部分了。当你完成了资料分析之后,你心理上会有一种已经攻克了最难的部分的轻松感,这种感觉对于你的状态有不小的提升,应该乘胜追击,把没有做完的部分都完成。但是要注意,请把类比推理,常识应用放到最后。
完成部分:资料分析,数量关系
距离考试结束还有15分钟:
此时你会听到铃声响起,提醒你考试时间还有十五分钟,你应该在之前的时间里把除了类比推理和常识应用之外的所有题目都做完了,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数学运算中有没有会做的,假如你看得头疼,那么就果断放弃吧。请注意,假如你真的要算数学部分的话,请无论如何都要在15分钟提醒铃声之前把有把握做的都做完了,因为假如你放到最后,你内心的焦急感和时间上的压迫感,还有大脑的疲劳,会让你的发挥失常。并且你还有类比推理和常识应用呢。
完成部分:类比推理,常识判断
这时候你就把试卷翻回到类比推理,先找出你之前的指甲印记,把答案写上,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题目做完,这些题目比较简单,都是属于送分题,会做的人很快,不会做的人,更快。
最后当你完成了类比推理和常识应用之后,你可以回过头去看看还有没有卡住的难题暂时搁置的,或者是有题目你觉得还能算出来的,把它完成,实在想不出的,就随便选一个答案吧,宁可乱选,也不空着,25%的几率还是挺高的。当然要是要修改的话也可以,但是记住,图形推理,语言理解类型的题目不要轻易改动,除非你确认自己改的是对的,你的第一直觉在这种类型的题目上往往更加可靠。
基本上,如果按照这个时间分配的话,那么行测的题目几乎肯定可以做完,并且你会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来检查。
(以上为复制前一篇文章,但是我认为实在是很有用,所以请各位再看一次了。)
我们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可以给自己设置定时器,每一个部分的题目如果没有在时间规定里完成就直接跳过,做下一部分的题目。然后通过不断的练习,找出自己做哪一部分的题目需要最长的时间,哪一部分的题目容易沉迷花长时间解一道题。
持续地给自己在大脑中设立时间观念,不仅能提高你的做题速度,并且还能让你形成“时间关隘”的感觉。差不多时间到了就应该做完这一部分,如果比平时慢,后续的做题速度就应该加快;如果比平时快,那么就有更充裕的时间来分配给其他类型的题目。总之,在总时间不变的前提下,我们把时间进行精准的分割,然后进行训练,就能很大程度上解决做题时间不够的难题。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做行测之所以慢,首先是因为感觉难,不会做。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构建知识架构,找出自己的弱势和强项,有针对性地复习。(Tip:相比补弱,个人更倾向于补强,毕竟补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补强总是让人感觉更轻松一些的。)然后就是通过卡时间的训练,来提高做题的速度,并且解决做题拖沓的难题。如此双管齐下,相信各位的行测肯定能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