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力:人生进阶课》中开篇就抛出一个观点:
“对于人类来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懒惰。”
想想的确如此。
当一个人开始懒惰,哪怕拥有再大的才华和天赋,也会在懒惰中满满消磨掉,最终泯然众人矣。
英国心理学家迈克尔·豪做过一个关于“天才”的研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
一般人总认为天才是自然发生、流畅不受阻的闪亮之星,但事实上,天才也必须耗费至少十年的光阴来学习他们的独特技能,绝无例外。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不要觉得自己很聪明,学任何东西都很快学会。没有例外,你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才有可能到达自己想要的成绩,甚至还不一定达到。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而低估了事情的难度。就像减肥一样,很多人总觉得自己没问题,一定可以减肥成功,只是自己不愿意做而已。
实际上,当你真正开始做这件事,未必就见得能成功,你所认为的成功,仅仅是自己的错觉,觉得自己可以不用付出努力和劳动就可以获得,这是最大的认知错觉。
因此,不要总是处在被懒惰支配的状态里,如果一直被懒惰支配,那可能真的就无法取得自己想要的成绩了。
一、为什么懒惰导致人失败?
《懒惰脑科学》中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人的大脑总是倾向于省力原则。
即做什么事都想着省力,不想付出太多。这也符合大脑的节能原则。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类进化出了高度发达的大脑额叶。大脑表层这篇灰色且带有褶皱的额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
正因为有了这层额叶,人类才有了能力和动力去做很多高技能的事。
尽管如此,大脑仍然保留着一些基础本能,其中节能原则就是大脑依然保留的基本功能和进化机制。
别看大脑占体重的分量很小,但是消耗的能量却一点不少,足有20%之多。
这就导致,进化机制对于人体耗能,尤其是大脑耗能的管控非常严格。一旦超过了一定的耗能量,就会强制开启自我保护机制。
此时节能原则就会出现,表现出来就是抗拒和懒惰。
如果你开始接受了这种懒惰,那么意味着你无法对抗大脑的本能,更无法保证自己的努力得到一些奖赏,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做一件事,从来没有什么捷径,唯一的捷径就是大量刻意重复和练习。
天才也不例外。
二、人应该如何克服懒惰?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中提到过,一个人想要获得最大的成功,最重要的就是精深刻练习:
「精深练习是建立在一个悖论之上的:朝着既定目标挣扎前进,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不断犯错,会让你更聪明。」
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举个例子,假如我想减肥,听别人说了很多方法和技巧,学到了很多理论。如果我没有自己实践过,没过多久,这些方法理论可能就忘得一干二净。
但是如果我自己经过艰辛的努力,不断运动和控制饮食,花了很长时间终于减掉了体重,那么对于减肥过程的各种理论、方法、技巧,就会有非常深刻的理解,甚至都不用去学习各种知识,都可以轻易说出属于自己的想法。
这就是精深学习、刻意练习的重要性和意义价值。
而这,也正是克服懒惰所必须面临的门槛。
如果想要克服懒惰,首先要做的就是努力在自己要做的这件上进行大量刻意练习,让自己保持一个较高强度的练习才能逐步克服懒惰,因为大量刻意练习可以让你能尽快熟悉技能,回升到一个最够高的状态。
人一旦有了好的状态,就会做事非常积极主动,因为得到了奖赏,可以尽可能改变足够的努力。
三、我应该如何看待努力这件事?
写了很久文章了,但是总觉得会出现一些疲倦和瓶颈,主要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输入,总想着凭借着自己的各种碎碎念去支撑起一篇文章。
但是越是这样写,也就越容易导致写的乱七八糟,最终越来越没有信心和动力去写。
当我认真静下心来写作的时候,就会慢慢找到一些门道,想到一些规则和方法,此时就可能开始触摸到一些需要做的事情。
但是因为懒惰,总是让这些想法不了了之,最终可能就没有了然后。
就好比我通过写这篇文章意识到,如果没有积累,没有写卡片的经历,没有因为大量输入而产生想要表达的欲望,那写出来的东西就非常低质,没有什么含金量,甚至是胡诌。
如何克服呢?
需要我认真输入,在输入的过程去认真记录读书卡片,每张卡片不用太多字数,能把一个事讲清楚,把自己的理解讲出来就足够了。
只有积累了足够量的卡片,写作的时候通过一定的逻辑进行组合,才能更好说明白一件事,而不是每次都要从零开始,导致自己痛苦不堪。
以上这个内容就是我的感悟,也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所以说,我如何看待努力这件事?
就是想到了马上去做,做了马上拿到结果,最终用结果去指导自己的整个过程,才能更好明白到底需要做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