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
1932年的清华大学,新春萌芽,百花齐放。在古月堂前,看望老同学的杨绛认识了钱钟书。
那时,杨绛是清华大学有名的才女,而钱钟书身着青袍大褂,脚踏毛布底鞋,一副老式眼镜,尽显儒雅气息。
钱钟书看到杨绛面如蔷薇的红润脸旁,一见倾心。
钱钟书上前说道:“我没有订婚。”
“我也没有男朋友。”
后来,钱钟书在诗歌中这样形容初次见到杨绛的场景:
“頡眼容光忆初见,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两人结识后,钱钟书鼓励杨绛报考清华大学外语系研究生,两人互相学习,相互鼓舞,距离也愈走愈近。
那时,钱钟书凭借着数学成绩15分和超凡的记忆水平成为清华的风云人物。进入清华的钱钟书,也立下了“横扫清华图书馆”的豪言壮语。
1935年,二人结婚,成为了一代伉俪。
至此之后,两人一心潜心研究,一生致力于文学的研究,学术的探讨。钱钟书博览群书,通晓古今,文字犀利可爱,看淡名利,一心一意只为读书。
而杨绛固守传统,潜心研究,文字朴实无华,做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成为钱钟书忠实的朋友、妻子和情人。成为一代文学家,翻译家,也在百年人生中追求内心的平静,灵魂的充实。
Chapter2
天下没有比王小波更会写情书的人了。
第一次和李银河见面,王小波就对李银河说:“你看我怎么样!”
1977年,王小波和李银河开启了书信来往。王小波的信中的开头每次都是这一句,“你好哇,李银河”,充满了孩子般的俏皮。
王小波在情书中写道:“我会不爱你吗?不爱你?不会。爱你就像爱生命!”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嘉宝说,你的手镯真漂亮!梅塞德斯马上把它从手腕上褪下来,递给嘉宝:“我在柏林为你买的。”这样高明的调情,要等到十年以后,才被新教材替代。
一九四零年,在巴黎,纳波科夫看中了一个美丽女子,他走上前去,说:“您好,安娜·卡列妮娜!”
最后是在我们伟大的中国,亲爱的王小波同学创造了最登峰造极的形式,他用一张五线谱给李银河同学写下这样的情话:
“你好哇,李银河。你做梦也不会想到,我会把情书写在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得来的,你也是偶然得来的,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在王小波极致浪漫的攻势下,两人的爱情像火焰一样燃烧。后来两人步入婚姻后,一切变得柔情。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突发心脏病去世。李银河在悼文中写道:
恋爱时他告诉我,16岁时他在云南,常常在夜里爬起来,借着月光用蓝墨水笔在一面镜子上写呀写,写了涂,涂了写,直到整面镜子变成蓝色。从那时起,那个充满诗意的少年,云南山寨中皎洁的月光和那面被涂成蓝色的镜子,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我想在小波的墓碑上写上司汤达的墓志铭(这也是小波喜欢的):生活过,写作过,爱过。也许再加上一行:骑士,诗人,自由思想家。
我最最亲爱的小波,再见,我们来世再见。到那时我们就可以在一起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再也不分开了!
这些话至今再读,不亚于“十年生死两茫茫”。
Chapter3
2020年5月20日,谐音是“爱你,爱你,我爱你”,真挚的爱情,似乎在现代的社会中变得可遇不可求。
从Papi酱孩子出生,孩子随父姓的讨论,再到某女为3000万出轨某公司高管,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婚姻、爱情,以及女权的讨论。
有人说,为什么某女出轨某高管就被口诛笔伐,那只不过犯了全“天下男人”犯的错误么;有人说,孩子跟父姓,就是独立女性人设的崩塌。
当年人们追求的男女平等,而在如今这些人眼中,女性应该拿回孩子的“冠姓权”,而那些为了金钱婚内出轨的女性,不应该被批评。
独立女性这个词,在这些人眼中被逐渐扭曲。
当我们翻看书本,读到《我们仨》,读到《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悼小波》时,会发现,真正的爱情,前期轰轰烈烈,随着岁月的流逝,慢慢变成亲情,柔情,变成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变成平淡岁月中,最美丽的光芒。
当我们谈起520,当我们谈起爱情,婚姻,就要接受始于烈火,归于平淡。一生的幸福,是基于两人共同的认知,学识,尊重,话题,而非其它。
引用杨绛先生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