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建筑档案对话施道红:只为一个好的办公空间

建筑档案对话施道红:只为一个好的办公空间

作者: 建筑档案 | 来源:发表于2018-11-07 16:43 被阅读10015次

以文字纪实,以对话启发。

这里是《建筑档案》对话现场!

FTA创始合伙人、执行董事

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

中国产业地产设计专家

WELL健康标准投资及积极推动者

资深产业园区及办公建筑设计专家

施道红

"办公文化的变革,在过去几十年持续改变着办公场所的面貌。兴起于 1960 年代的格子间,曾是主流办公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主角,鳞次栉比的乏味的格子间像极了工业时代早期的组装线。而二十一世纪以来,创新型科技公司的出现改变了一切,充满趣味的办公空间正渐渐成为主流。"

今天,追求个性的年轻一代渴望着不一样的办公空间。一个公司未来的潜力有多大,看年轻人。那么,对他们来说,究竟什么样的办公空间才能算好的办公空间呢?

第三空间概念的提出

-

-

一个城市最能体现多样性、活力的地方,就是第三空间。”

上海浦江智谷

美国社会学家欧登伯格提出了“第三空间”的概念,这是一种区别于家与工作场所之外的另一种社交聚会空间。这一代的年轻人与互联网一起成长,他们更习惯平等随意地交流因此,促进连接、淡化职位差别的“第三空间”式办公空间更加受他们的欢迎。

那么如何将第三空间引入办公场所,位于伦敦的知识街区(Knowledge quarter)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范例。这是以国王十字为中心的方圆一公里的一个地块。上世纪末时它还是一个“下三滥”的地方,社区饱受犯罪威胁,很多人夜晚都不敢出门。

2001年,随着街区改造的进行,这里逐渐成为了世界顶级知识社区,吸引了全欧洲最聪明的大脑在此聚集。回溯街区的蜕变历程,首先是打造怡人的公共空间,现代写字楼中的人们大多被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整个街区死气沉沉。开发商为此打造了约10万平方米的绿植环绕的公共空间:这里有露天的游泳池、有喷泉、随处可见休憩场所、还有绕河边的跑道以及一些公共艺术装置。

想要从无到有地打造这样一个“知识街区”,营造多样化的街区氛围同样重要。中央圣马丁学院是国王十字街的首批业主之一,之后该学院所属的伦敦艺术大学将新校址也落在国王十字街区,慢慢地这里的氛围就开始变得有创意、有活力,那些以文化为卖点的组织也纷至沓来,比如博物馆、画廊、艺术空间等。

另外高品质高频次的户外活动也是塑造社区氛围的重要因素。自2007年开发进行以来,公众活动就未曾间断。户外运动训练营、瑜伽训练、画展、露天戏剧、视觉艺术展、亲子活动等等,有趣的事情随时都在发生。这些活动的共同特点是开放性,不让人产生排他、陌生的感觉。从而强化了整个街区的文化属性,营造了不一样的环境氛围,让街区里的用户更有归属感与自豪感。

上海大虹桥华泰中心

未来第三空间与办公空间的界限也将越来越模糊,把社区的氛围带入办公空间,成就了新一代的有温度的工作空间

关注人的精神健康

-

-

人们的工作场所已经发生了变化,开放式工作场所促进了协作,但与此同时却很少有人提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问题。互联网的发展模糊了工作与生活之间的界限,每个人都被锁在无休止的信息洪流之中,这对我们在效率与健康之间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增添了难度。随着WELL健康标准在中国的渐渐流行以及一些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在目前的办公空间设计中,对健康方面的考量已经渐渐成为必须。”

上海大虹桥华泰中心

更多的企业着眼于用自然光、净化水、净化空气或其他健康设计元素充分融入在空间内,并为企业定制空间布局,为企业建立瑜伽和冥想室,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办公桌等等。但是在我们关注有形健康的同时,往往却忽略了心灵上的健康。现代人在城市中的压力逐渐增大,有时会让人喘不过气来。比如:密度、拥挤、噪音、气味、视觉、混乱、污染和工作强度可能会使人感到喘不过气来。这让人们感觉生活压力增大,迫使人们退到自己的私人空间,拒绝发展促进良好心理健康的社会关系。

上海浦江智谷

追求品质的企业通常愿意为健康而买单,这种不一样的工作方式带来了更好的工作状态,赋予企业状态更佳的创新基因。为办公空间内增添绿色元素是一个不错的选项,多项权威的研究一致发现:城市绿地和心理健康与幸福之间有着正向相关的联系。绿色空间对减轻人的抑郁和压力,改善社会认知功能有着巨大帮助

然而仅仅在设计中加入一点绿植是远远不够的,不方便或管理不善的绿色空间会使人感到不适,从而折损了其价值。同样,绿色空间的设计必须能让尽量多的人使用,而不是被固定群体所垄断。

上海浦江智谷

"运动也是心理健康最重要的设计机会之一,其中一个关键的机会是交通通勤,包括安全和方便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既享受了锻炼的好处也减少了工作压力。久坐不动的上班族,可借此机会腾出一些闲暇时间,进一步促进良好的心理健康。规划师与建筑师需要更多考虑日常生活怎么样与运动健身的整合。"

此外,社区意识也是削减疲劳感的重要因素。设计师可以创新性地在项目中创造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积极、安全、自然互动的计划,培养社区意识、融合感和归属感如开发可供灵活使用的公共空间,街头休息和聊天的露天家具,丰富人行流线,以及制造能让人们彼此看见并社交的计划等等。在可见的未来,越来越多的设计将符合健康思维,以促进更好的精神健康。这也是全球智囊团正在探索的话题。

在这个领域,不仅仅需要设计师们的努力,也还要由政府决策者、开发商、医疗保健专家和办公空间的使用者共同努力。

促进人的交流与连接

-

-

想要营造一种创新的环境,就必须在相邻的区域中创造出多样性,以方便人们去接触这些相邻的想法。一个好点子可以激发邻近区域的其他点子,而隔了太远就不行。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企业办公的时尚是遵循设计师所谓的“通用规划”—成排的独立隔间。而近十年来的研究表明,办公空间内任意两人之间的交流频率,随着两人办公桌之间的距离增加而急剧下降。但传统的小隔间方法降低了生产效率与创新能力,现在已经不再流行。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型企业逐渐认识到创新是社交活动的结果。因此目前这些企业更加偏爱能够促进创新的多样性办公空间,如开放楼层规划、灵活空间和“非领地型”办公规划等。

对于创新型社区和创新人士来说,重要的并非建筑本身,而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因此,真正具有价值的是能见度:当一个人能看见周围的人在做什么,并且能与之充分交流,则其工作效率和点子迸发频率会大幅提高。

这一点对于公司来说也一样,当一个公司看到邻居公司在做什么时,可能会促使这家公司采用邻居的产品或展示技术来迭代更新自己的产品或公司,甚至会与邻居公司有合作。而如果有一百个公司这样做,这一动态网络的价值就会爆发。这一复杂的自组织的经济关系网络会推动每一个公司都尝试新事物,迸发创意与合作。

卫宁健康办公总部

办公空间与周边社区之间的联系也是至关重要的,千万不能期望一个“干净”的空间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缺少了社区或者城市结构的连续性的地方往往同样缺乏积累的社会资本和身份。然而创新区附近往往是低收入社区,两者之间的关系往往是脆弱的。正因如此,若创新社区能够与原本的低收入社区共担责任、共享利益,那么附近居民也可以成为强大的盟友。

好的办公空间把人的感受放在首位,这便是其精髓所在。这才能使它以一种独一无二的身份介入人们的城市生活中,让刻板的工作空间变得明亮且柔软,并引导人们与周边世界发生联系。”

施道红的十条空间理论思考:

01

在供给侧改革的现状下,未来这种影响了中国十几年的增量思维将不再奏效,今后的价值提升将在有限的建筑空间中得以呈现。

02

我们把更多的情怀,在建筑、技术、审美上的情怀,更多地放在它背后的产业,甚至是人的身上。

03

未来可能我们的很多工作都会被机器人代替,所以我们今天再单纯做空间的话并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去理解那些不能被机器人代替的,人类思想诞生的地方。

04

全球百分之八十的创新都是源自非正式交流,正如牛顿是在与自然界的交流下发现万有引力,面对面的交流是产生灵感的重要源泉,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

05

社交性是公共空间成功的关键,“网络资产”也是创新区的宝贵要素。“牢固纽带”将人和企业连接在一个特定的领域内,建立起一个能让信任、协作和信息共享更深层次的实践社区。

06

做城市也好,做产业社区也好,其实最终的依旧是人。而且只有一群具有这种基因的人才能去把它激活,这是全球的共性,大到国家城市,小到一个小区,这种具有文化底蕴的人才是最主要的。

07

大家都知道,所以如果你想要一种创新的环境,你就要努力在相邻的领域中创造多样性,同时方便人们去接触这些相邻的想法,一个点子可以激发近似区域其他的点子,但是隔太远了就不行。

08

最好的公共空间,能吸引更多的人形成小组。三分之二的偶然的社会互动来自于一个共同的熟人,表明在促进新的社会关系中,群体的重要性。换句话说,建立一个人们想与朋友和同事交流共享的地方,有助于建立一个自组织的网络,连接和连接社会资本,这对创新很有价值。

09

知识工作者需要移动,他们很多时间是不在办公桌前面的,研究发现,最有效率的工作者1/4的工作时间都不在办公室里,他们要么在开会,要么在外面非正式地交流及办公,要么参加活动,甚至在旅途上,因此,公司们需要向这些人才提供移动办公的工具,比如laptop,也需要建立相应的内网系统及公司政策来支持员工的移动办公。更需要在办公环境的设计上跟上步伐,不然公司空间的浪费反映在财务报表上的数字会非常难看。

10

零工经济(Gig economy)正在迅速崛起,它迎合了新一代年轻人追寻自由的工作方式,人们可以把自己的时间和技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数字化支付工具使他们能在自己工作的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得到报酬。没必要在办公室小隔间工作,没必要总为一个老板打工。同时零工经济也增强了组织的灵活性,越来越多的公司把外包的工作拿到全球人才市场上去。一项针对500余家企业高管的采访表明,外包最主要的优势不是“成本更低”,而是提升组织创新,所以大公司都在加大对外部人才的采购力度。目前预计,超过5500万美国人是自由职业者,目前占美国人的35%;而阿里研究院报告显示,到2036年中国可能有多达4亿人属于零工经济的自由职业者,而这些自由职业者大部分将在诸如咖啡馆之类的第三空间里工作。

本文图片由FTA提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建筑档案对话施道红:只为一个好的办公空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dbv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