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跳槽前要算的账
在职场当中,有工作就有合作,有工作就有竞争,人与人之间出现摩擦是正常的,“小孩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当我们想要跳槽/转型的想法时,我们不妨来算算账,看看利弊。
一、降低转型/跳槽风险,先从职业选择的底层逻辑这里看看跳槽前要想清楚的事:
职业的本质是什么?
什么样的职场行为会引发跳槽?
跳槽前要想清楚的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17892976/d843307749d73b3a.jpg)
职业的本质
先看模型的左边,“自我”可以看作“个人”,个人的职业发展中有两个要点:一是我会什么,这是能力;第二是我要什么,这是需求;所以职业的本质其实是一场“交易”,用我会的换我要的。
跟谁换?
跟企业和职业换,右边的“职业”也有两个要点:一是我要求员工什么;二是我给到你什么,就是职业的反馈:工资,福利,升职加薪等。
跟企业和职业换。
所以,把模型左右两边串起来就是:职业的本质是用我们的能力和资源,满足一群特定人群的要求/需求,拿回我们想要的收益(报酬)的一个交易的过程。
明白了这个逻辑,就会发现:抱怨工作累,老板不给力,行业不行等都是表象;更关键的是,要想明白一个问题:“我们的工作是为了满足哪群人的需求存在的?”找到你要服务的核心人群,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和产品。
不想明白这个逻辑去跳槽,牺牲已经积累的资源不说,到了新东家也未必如愿。
什么样的职场行为会引发跳槽?
当我们的能力达到企业岗位要求,企业对你满意,你也觉得状态不错,这时就达到了组织“成功”;下面这条线,如果组织给的回馈也是你想要的,个人满意了、我们通常会在职业里觉得开心和幸福。
当上下2条线都平衡,双方满意,关系能相对长久;如果一条线不平衡,就会导致跳槽行为的发生。
用几个案例具体说明:
第一种情况:个人能力大于岗位要求
这种情况,能力得不到持续提升,没有更高的目标挑战,发展遇到瓶颈。一位朋友(Lisa)从国外留学回国,找了一家大公司的运营工作,结果发现常规工作就是跟国外同事的商务协调,公司业务也没有扩展,除了语言优势外,对她其他能力没有挑战,她用了1年的时间上手后就想寻求更有挑战的平台离开。
第二种情况:个人能力小于岗位要求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公司或者创业公司。公司业务和规模扩张很快,对个人能力成长要求很高,所以换工作时,如果没有事先考虑自己的对于压力的接受程度,一下子从太安逸的环境换到极度追求效率的行业,容易在过度疲惫中怀疑人生。
第三种情况:反馈不足
付出很多,很努力,感觉没有回报,钱也没赚到,能力也没有提高,不知道自己都在付出什么,举个极端的例子,比如初创公司的老员工,辛辛苦苦跟着老板N多年,没赚到钱,就会质疑付出这些年的意义。
最后一种情况:需求不足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职场人容易有依赖心理,走一步算一步,被平台牵着走。但其实不管是职场和生活,活得好的人,都是清晰地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到了哪个平台其实都只能被他人牵着走,不会有主动去积累和修炼某项能力的意识,“运气”好,赶上风口能有一段光辉岁月;“运气”不好,一样打回原形。
跳槽前要想清楚的事
——跳槽之前用这个“人职匹配模型”问问自己:我想清楚了吗?
首先,如果明白了职业的本质是场交易,交易的关键因素在于平衡自己的能力和需求,能力大于需求,换到哪里都很自由自在;能力配不上自己的欲望,走到哪里都很难被满足。
其次,跳槽前,用这个框架看看,自己不平衡的点在哪里?什么地方真的能够实现自己想要的平衡,公司内部是否也有机会,只是自己从来没有想过?
跳槽换工作本身不是目的,换工作的本质是换一种方式去实现一种平衡、自在的人生。
二、投入和收益的充分评估
很多人的转型/跳槽是“激情”下的行为,可能是受不了老板的“压迫”一气之下离职或转行;又或者因为受到了“吸引”,幻想能够成功而转型;有或者想要摆脱某种束缚,而决然离开原来的领域。这些“激情”之下的行为,往往被看作任性,而当事人却不以为然:不行再换;我也没办法;得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
是否应该跳槽/转型?是否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我们来算一笔“经济账”
![](https://img.haomeiwen.com/i17892976/9273b7ab4923ee76.jpg)
一边算账,一边问问自己:
对新工作有多了解?是否掉进美好的幻想的坑了?
自己喜欢哪种工作和生活方式?
如果跳槽/转型,未来的目标是什么?
在原来的领域/企业/岗位里会有哪些可能性?
继续适应原来的工作或者跳槽,最大的风险分别是什么?是否能够克服和避免?最大的价值是什么?自己是否喜欢?
转型/跳槽的本质是我们换一种方式继续实现自我和成长。
所以,无论换还是不换工作,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人应该做好几件事:
1、 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你喜欢从事什么行业和你的职业兴趣有关。(喜欢做)
2、 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力决定了你能做什么。(能做)
3、 了解自己的性格,学会调适自己,这与你的人际关系、处事方式、工作效率有关。(适合做)
4、 了解你的价值观,这与你认为什么值得做有关。(值得做)
5、 了解外部信息,结合自己情况分析后再进行决策。
6、 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认识自己、洞悉他人,取得和他人相处的平衡。面对问题,澄清问题,“把账算好”,从而避免让自己在盲目懵懂冲动的状态下做出后悔的决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