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老年人长思以往,少年人长思将来。对于我来说在比较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处于老年的状态了。
我爱回忆,喜欢幻想。如果不是因为水平有限,写一部回忆录或者写一部玄幻修真小说应该会很精彩的吧。
其实人爱回忆,还是因为过去有值得回忆的美好,记忆的画面中肯定有你忘不掉的人,有你难忘的事。而且这些过往会一直陪伴你直至一生。
我记忆中的美好大多都停留在青少年时代,成年后值得回忆的已经不多了。
现在的人已经不在乎过年过节的喜气洋洋的气氛,对于年节比较淡漠。过年过节也只是为了能够好好的休息几天,或者去外出旅游而累的半死。没有几人能真正体会节日的欢乐。
人们往往会说现在过年过节真没意思,没有了过去的味道。想想也是,现在条件好了,人的交流却少了。一个楼门住了十多年都不见得认识,这是现在社会的悲哀。这样的一种状态其实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与人之间友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远亲不如近邻的含义已经渐渐失去了含义。
过去的居住方式是已院落为群体,正常的一个大院里往往居住二三十户人家,相当于四合院。在这个院落里生活的家家户户彼此熟悉,有些大事小情都会热心帮助,尤其左右邻居相处的更想亲戚一样,在邻居不在家的时候,遇到一些事都会不计报酬的去帮忙处理。那个年代的人特别纯朴,没有现代人这样的势力和虚伪。
那个年代虽然不富裕,文化生活也单一。就像赵本山小品里说的那样家家有电器,只不过是手电而已。还好我家比较有钱,多了一个电器收音机,呵呵!还是父亲自己改造的。
可别小看那个年代收音机的作用,如果和现在的时代作比较,那可是相当于五G手机般的存在。所有的信息,所有的快乐有来源于收音机。听新闻,听戏曲,听广播影院,听评书等等,那时的我,最爱听评书和听每周一歌,特别守时,尤其是每周一歌,记得每一首歌一次只放播放两遍,每次我都会聚精会神的拿着一个小笔记本,边听边记歌词,然后再去学唱,那股劲头如果用在学习上很可能考上清华北大哦。还有每天晚上六点半播放的评书,那可是每家每户的大餐。就是再忙也都会坐下来静静的听评书,什么《岳飞传》《三国演义》《水浒传》《隋唐演义》等等,听得津津有味,精彩部分拍案叫好。最幸福的是周末听家庭影院,我们姐三个,围绕在妈妈的身边,听电影播放,妈妈搂着我们姐几个身体暖暖的,听到恐怖的音乐我还会吓得躲进妈妈怀里,腻腻的不想离开。
时间已经走远,美好的回忆永存。儿时的伙伴如今一部分都升级成了爷爷,是心酸还是快乐,已经说不清楚了。但是留存在心里的那些人和事想起来还常常让我激动不已,李大爷谢谢你送我回家,刘叔谢谢你给我的轱辘圈,张姨你做的大饼子真好吃哈,小静妹妹下次咱俩还玩过家家吧,还是我当爹来你当妈哦。想到静妹妹红红的小脸,现在的我还开心一笑,幸福满满。可是我儿时的小媳妇如今在哪里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