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安徽黄山的一所学校里,一个情绪激动的男孩站在宿舍5楼阳台外想要跳楼。他在遗书中写道:“我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机,对不起爸妈,你们去生一个更好的吧。”幸运的是,消防救援人员及时赶到,这个男孩的生命最终得以保全。
因为控制不住玩手机,所以觉得愧对父母,感到自责和自我厌弃,这分明是一个想要变得更好可又迷惘无助的孩子!只是,老师和家长能不能透过这次危机看见孩子内心对“好”的渴望呢?有没有方法、力量和耐心帮助孩子摆脱心瘾走出困境,成为他想成为的更好的自己呢?
做为老师,我曾有一个信条:“我的学生都是好学生!”说他们都是好学生,不是因为他们符合其他人眼中“成绩优异、顺从乖巧、名校精英”的标准,而是因为我看见每个孩子纯净的内心,在那里都曾有一颗想要向上、渴望开花的种子,正等待被“爱的教育”浇灌,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只是在经年累月的成长历程中,太多的评判、打击、忽视和诱惑,一步步将其中一部分种子碾压、破坏和扭曲,让他们忘了自己也曾渴望被人喜爱、渴望被人看见、渴望做个“好孩子”——虽然他们心中的“好”常常与大人期望的“好”不一样。
大人期望的“好”,在许多孩子看来,似乎永远遥不可及。最初,他们可能会反抗,会试图按自己的方式来定义;可大人的标准渐渐内化成了他们的自我评判,当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父母和老师的期待时,崩溃就可能在一瞬间发生。
为人父母的我们,也需要问问自己,我们怎样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自己的心是否有足够的定力,是否可以成为孩子坚强的后盾。父母要做的,是相信孩子的生命力,相信他们内心都有向上的愿望,并用心陪伴用爱呼应,帮助他们建立内在安全感。有不少从小没有从重要他人那里收获肯定的孩子,即使有一天成为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他们也会永远活在“我不够好”“我不是父母想要的孩子”的阴影中,一生的努力常常只为了赢得父母的认可,为了让父母看见他们的“好”,就已经使足了全身的力气。
无论对孩子还是对自己,父母需要从没完没了的否定和怀疑中解脱出来。需要接纳自己也接纳孩子,需要在每个当下用心觉察,看到孩子内心对“好”的渴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