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线理论

中线理论

作者: 楊浥塵 | 来源:发表于2018-06-03 15:33 被阅读0次

            上周,我买了块滑板。为什么我想玩滑板了?哦,没什么特殊原因,只是单纯的觉着跑步太无聊了。

            随后,我马上上网找了几篇教程就开始了我的滑板生涯。网上教初学者的东西不多,只告诉了我两样东西:一是前脚站在前四颗钉子处;二是多练习。

    滑板的前四颗钉子

            一开始上滑板肯定是不习惯的,连着摔了三跤之后,总算能初步驾驭这块板子了。当我用脚蹬地,获得向前滑行的力的时候,我发现,网上教程里说的站前四颗钉子处的说法是对的,但是没抓住关键点。关键点在哪?关键点在中线。我马上试验了我这种想法,没错,不论我前脚站在板面的什么位置,只要脚面把控住了板面的中线,滑行起来都是很顺畅的。我甚至发现,当我前脚踩在前四颗钉子位置的时候,反而是不舒服的,因为太震脚了,把脚都能震麻了。把前脚向后站一些,利用板面进行一定幅度减震后,前脚才不会太麻。

            提出中线理论的,是咏春拳,李小龙解释说,攻击对方中线,攻击往往奏效,防守时应隐藏自己中线,所以李小龙架势是侧身向敌,隐藏中线。

    李小龙侧身向敌

            中线理论是个很通用的理论,它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只是在各个领域,它都有不同的称谓。

            比如上学时的语文课,老师总是要求找出这篇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行文的主线、支线等等,各种说法。说白了,都是找出这篇文章的中线。找出中线,你会明白作者到底在表达什么,而不会被它一句华丽的语句迷惑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带跑偏了。读书也是一样,这种方式有一个很好的名字:观其大略,正是诸葛亮读书的方法。一般书的中线很好找,就在它的目录里清楚的写着,每章节的主线又在它的标题那写明了。如果有闲心,你还可以分析一下,作者用的是什么手法,是时序变换、三江并流,还是内外结合。

            和读书一样的,还有程序,不论是读其他人写的程序,还是自己写程序,都要注意保持中线。中线是书本的主旨,中线是程序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只有认清中线,才不会在浩如烟海的文字、代码中追求炫技,迷失自我。

            再比如乒乓球,乒乓球有个特殊的地方,它不止一条中线,它有两条中线:一条是人正中,可以称为反手中线,另一条在正手方向大约一臂长左右位置。这两条中线与人体平行,人体倾斜则中线倾斜。乒乓球对中线的利用不同于武术,它攻击时不应该攻击对方的中线,防守时要尽量用中线防守。所以当我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发现网上教程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只教正确的姿势,却没强调出步法的重要性。步法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要靠步法不断调整自己的站位,利用自己的中线,打乱对方的中线,则胜利可夺。让我们看看张继科的反手拧拉:他调整步法,使球飞向他的反手中线,然后以最舒适的方式快速拧拉。

    张继科的反手拧拉

            学习一项新的东西,一开始,是不需要什么理论的,第一阶段是快速试错,摸到它的门路,到第二阶段,才需要以往理论的支撑,快速进阶。当然理论不是必须的,没有理论,最终也是可以学会,有理论只会让你更快一些。学习新东西时,如果能用上以往经验,那为什么还要从头开始,去验证一万小时定律呢。那是不是知道了中线理论,知道了它在某一领域的表现与用法,就万事大吉了呢?我没这么说过,它还需要一定的方法、技巧和创造性,或许,有时还需要一些胆量。

            比如,我在小区里,经常看到有大人在教孩子打羽毛球,你仔细看,哦,不,不需要仔细看,只要扫一眼,你就知道他们的教法有问题,训练方法有问题。练习时很重要的两点:反馈和调整(参考《天才假象》第3章 非凡之路·反馈回路)。在紧守中线理论的前提下,得到更快的、更强烈的反馈,马上进行改进调整才能使自己得到更大的进步。大家羡慕学计算机的,因为计算机多数能在一秒内给予你最直接的反馈,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殊不知,像羽毛球这种运动,也是可以快速得到反馈的。很简单,找到你打球的中线,固定一种打法,靠腿脚的移动,让你去保持中线。这样能快速得到两种反馈:一是你的步法是不是够快的使你回到中线站位,二是你的唯一的打法能否打出你想要的效果。我们多数不是专业运动员,喂球的也不是专业的,那我们就要尽量减少反馈点,突出反馈效果,快速改进和调整,而不是无谓地分散你有限的注意力。

            有时需要一些胆量。比如我昨天发现,滑板的中线,90%是前脚在掌控的,所以我马上想到,应该练习单脚滑板:只有一只脚在滑板上,另一只脚一直在蹬地推进。由于这样没有两只脚的前后关系,所以很容易造成前爬或后翻,这样练习是需要一些胆量的。但反馈也是很明显的:只要滑板前进路线出现偏差,或者用脚蹬地的力不能充分地转化为滑板向前滑的力,就代表前脚没有把控住中线。用这种方式练习了几圈下来,我发现我对滑板的娴熟度大幅度提升,因为我终于敢揣着手机滑滑板去买水了。

    滑板的危险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中线在各个不同的领域,有相似的,有不同的表现和用法,我们每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要仔细观察,多多体会,才能发现中线理论在这个领域的表现形式和用法。

            同样,我们也应该给我们自己,立一条中线,使我们一直保持着自己的中线前进。就像李小龙说的“剪枝蔓,立主脑”。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给了我们快速获得反馈的机会,也就有了我们常说的那句反名言:“有志者,常立志”。我小时候听到老师讲这句话时不明白为什么这样讲,我现在明白了:我们要立起一条需要坚守的中线,利用时代快速的反馈,时常改进调整我们行为与方式,使我们不偏离中线,向着我们想要的方向努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线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dfj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