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聂士成传】

【聂士成传】

作者: 陈良心 | 来源:发表于2023-10-17 00:00 被阅读0次

    聂士成:晚清名将


    聂士成(1836年—1900年),字功亭,安徽合肥北乡(今长丰县岗集镇聂祠堂)人,晚清名将。幼年父死家境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聂士成自小好行侠仗义,后投身军旅,开始了四十年戎马生涯。先后参与剿捻、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庚子之变,战功卓著,于庚子之变的天津保卫战中,中炮阵亡。清廷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号忠节。

    人物生平

    从军剿捻

    聂士成于1836年出生于合肥北乡岗集三十铺村聂祠堂郢一农家,侨居于合肥宣城。其母有烈女之风,七十岁时仍能练武。

    1862年(同治元年),聂士成以武童生投效庐州军营,初隶团练大臣袁甲三部讨捻军,四月随军攻克庐州府城,因功叙奖外委。同年八月,随军攻克湖沟、浍北捻军据点,补把总,加五品顶戴。

    1863年(同治二年),改隶淮军刘铭传部,随军攻克太仓、镇洋、昆山、新阳、吴江、震泽等地,升守备赏戴蓝翎。同治三年随军攻克苏州、江阴、无锡、金匮各城,九月升都司,加游击衔赏换花翎。同治四年,随军攻克宜兴、荆溪、溧阳、嘉兴、常州,九月论功超迁两江尽先补用参将。同治五年,追叙淮军分援浙皖闽三省战绩,聂士成奉旨以副将补用。不久随直隶提督刘铭传北上追击东捻军任柱等部,屡获大捷。

    1867年(同治六年)十一月,赏力勇巴图鲁名号。同治六年随铭军在山东曹县、安邱、潍县及湖北黄安紫坪铺等地作战,击败东捻军任柱部。

    1868年(同治七年)五月,聂士成以总兵交军机处记名简放,并赏给一品封典。同年七月,以参加平定西捻军功劳,聂士成以提督交军机处记名简放。

    平步青云

    1870年(同治九年),聂士成以两江补用记名提督调赴直隶办理海防;1873年(同治十二年),聂士成任武毅右军前营管带,随铭军前往陕西平定回民起义,隶属骆国忠部;1876年(光绪二年),随铭军办理东明河工,“土木之用,必实必廉,修筑之劳,必久必固。”1882年(光绪八年),随铭军刘盛休部历年办理直隶河工出力受保奖,随带加三级。

    1884年(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爆发,聂士成于是年十二月参加渡海援台;1885年(光绪十一年),台防解严后还北洋。六月以总兵交军机处记名遇有海疆总兵缺出请旨简放。

    1887年(光绪十三年)调庆军中任职,任亲兵新左营管带官。在此期间,聂士成所部参与旅顺要塞建设。

    1891年(光绪十七年)四月,参加北洋海军大阅活动,聂士成部因数年间操防得力,同年九月由上谕赏加头品顶戴。不久,聂士成由旅顺调回直隶海防,其官衔仍为亲兵新左营管带官,实统芦台淮练军。十月底参加镇压热河金丹教叛乱,攻克叛军据点贝子府、下长皋等处,擒斩叛军首领杨悦春等有功,赏穿黄马褂。十二月,聂士成接替杨玉书,正式接统驻芦台淮练军各营,计统领芦台淮军武毅副中、老前两营,兼统古北口练军前右后三营。

    1892年(光绪十八年)三月,热河全境平定,聂士成因功赏换巴图隆阿巴图鲁勇号,与王孝祺、章高元并称“淮军后起三名将”。五月初七日,补授山西太原镇总兵。

    1893年(光绪十九年)九月至1894年(光绪二十年)四月,聂士成游历东三省及韩俄交界道里,历时八个月,行程23000余里,“游历凡经过要隘,皆用西法绘图立说,山川扼要形胜了如指掌。”著有《东游纪程》四卷。光绪十九年底朝廷赏给珍玩若干。五月,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聂士成率芦台防军先期入朝,驻军牙山。后赴全州招抚东学党起义军。

    抗击日军

    甲午战争爆发后,聂士成随提督叶志超援朝,驻军牙山。1894年(光绪二十年)七月,日军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偷袭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同时从汉城出动陆军进攻牙山。聂士成根据敌众己寡、地形不利防守的情况,建议叶志超主动将部队撤至公州、成欢,利用成欢有利地形伏击日军。他和叶志超各率所部退守成欢、公州。聂士成率部在朝鲜成欢地方与日军激战后撤退平壤,因力战有功赏换刚安巴图鲁勇号。平壤失陷后,聂士成随后参加鸭绿江江防之战,坚守虎山,组织摩天岭防御战,他利用山高路险,设疑疲敌,雪夜奇袭连山关,继而收复分水岭,杀敌甚重,击毙日军将领富刚三造,取得清军为数不多的几场胜利,因功补授直隶提督。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正月,朝廷调聂士成所部八营由辽阳摩天岭入关回防津沽,作为沿海后路游击之师,主持天津沿海防务。

    演练新军

    甲午战争结束后,聂士成在芦台奉旨以所部武毅军及功字营为骨干,从直隶驻防淮练军中选练及新募马步队30营,仿照德国营制,参用西法编练武毅军,聘请德国和俄国教习教练步队和马队,仿照德国营制操法,指导编订《淮军武毅各军课程》、《武毅先锋马队操练教程》、《武毅军练兵图说》等作为训练教材,创办开平武备学堂,用近代军事知识教育军官,训练士兵,收效显著。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五月,聂士成首次入京朝觐。九月,聂士成率部出山海关剿办热河朝阳地区马贼。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冬,聂士成奉命总统直隶淮练各军。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朝廷创立武卫军,聂士成部武毅军改编为武卫前军,聂士成以直隶提督兼任武卫前军总统,仍驻芦台,扼守北洋门户。二月,朝廷以聂士成“公忠笃实,办事认真”,编练武毅军三年卓有成效,交部从优议叙。十月聂士成再次进京朝觐,并赐紫禁城内骑马。另于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1898年(二十四年)各赏赐有差。

    庚子之变

    1900年前后,中国北方兴起了义和团运动。这个开始是以拜神练拳为主的帮会组织,后来因为有些教会干涉地方诉讼、强购民地兴建教堂,与西方传教士及教会产生了矛盾,逐渐演变为极端仇教仇外的团体。

    他们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拔电杆、毁铁路、烧教堂、杀洋人和信教民众。1900年前的40年间全国发生过此类事件800多起。而清廷对义和团采取的是镇压和安抚并举的态度,慈禧则企图利用义和团来打压洋人的气焰。

    1900年初,义和团扩展到外国侨民众多的京津地区,且愈演愈烈,甚至许多清军士兵也加入了义和团。

    4月,义和团破坏保定铁路,5月30日,聂奉命保护芦保、京津铁路。义和团烧毁黄村铁路,聂军小队前往阻止,被义和团迎击,伤数十人。之后义和团三千人毁廊坊铁轨,聂士成率军前往,遭义和团袭击,聂军还击杀死义和团五百人。当时掌政之端王载漪、大学士刚毅等人下旨严责士成。直隶总督裕禄命聂士成回芦台,聂士成率军回天津。当时天津有义和团二万多人,常击杀武卫军士兵,聂士成不敢反抗,但聂军与义和团的仇隙更深。军机大臣荣禄害怕聂军哗变,写信安慰聂士成,称武卫军军服西化,容易被误会。聂士成回信称:“拳匪害民,必贻祸国家。某为直隶提督,境内有匪,不能剿,如职任何?若以剿匪受大戮,必不敢辞。”

    外国公使于4月6日发表联合照会,限清政府在两个月内取缔义和团,否则将代为剿灭。几天后,英、法、美、俄等国的军舰聚集天津大沽口外的海面。

    清廷对义和团政策剿抚不定,使得京畿一带局势难以控制,最后招致西摩尔联军北上及八国联军入侵。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5月21日,大沽炮台失守,天津北上联军与聂士成部在天津交火。5月25日,朝廷对列强宣战,令聂士成率部保卫天津,收复大沽炮台,阻止八国联军北上。6月,聂士成率所部守卫天津杨村一带,与义和团一起阻击欲入京拯救使馆区的八国联军先遣队,清军与联军互有死伤,而义和团则被聂士成派上前线,遭联军机枪扫射,撤回时又遭聂军机枪扫射,死伤惨重。由于京津铁路已被义和团破坏、八国联军先遣队不擅陆战、聂军装备精良(配有德制重机枪),联军无法前进只能后撤,清廷称此役为廊坊大捷。但裕禄将之归功并大赏于义和团,而聂军则分文无赏。

    6月初东交民巷使馆区告急,各国公使认为清廷已经无法控制形势,决定直接出兵。清廷被迫同意各国派兵进京保护使馆和教堂,一旦京都恢复平静,马上撤退。英、法、俄、美、意、日、德、奥八国水兵及陆战队约400人先后从天津乘坐火车抵达北京。
    这时形势又生变故,慈禧太后在端郡王载漪等人怂恿下,企图借义和团的力量对付洋人。主战派大臣打开了京城九门,让超过10万之众的义和团拳民涌入北京。

    10日,停泊在大沽口外各国军舰的指挥官们派出了英国远东舰队司令西摩尔中将率领的2053名联军,从塘沽登陆赶往天津租界词条,并于当天乘火车向北京进发,企图前往北京救援东交民巷使馆区。

    12日,负责京津铁路防务的清军聂士成武卫前军以及董福祥武卫后军联合义和团奋力阻击,并且切断了联军与天津的联系。义和团破坏了京津铁路,聂士成率部守卫杨村一带,联军先遣队在装备精良的聂士成部阻击下无法前进。

    最终联军被包围在廊坊、落岱、杨村一带,交战中死伤300多人,被迫沿北运河词条狼狈退回天津。此战被清廷称为廊坊大捷。


    6月17日,八国联军进攻天津大沽口炮台,遭到守军顽强抵抗,6个小时后,南北炮台相继陷落,守军大部阵亡。攻陷大沽口炮台后,俄、英、德、美援军数千人乘火车北上,开往天津城东南的紫竹林租界,对天津城及其外围发动进攻。

    6月下旬,聂士成奉命攻打天津租界十余次,差点攻下,当时西方军队称聂军是中国最强悍的军队。而义和团则乘机四处焚掠,聂士成派兵镇压,杀义和团千多人,更招致义和团妒恨,诋毁聂士成通敌,清廷下旨督责,以聂士成“旬日以来并无战绩,且闻有该军溃散情形,实属不知振作”,给聂士成以革职留任处分。聂士成非常气愤,称“上不谅于朝廷,下见逼于拳匪,非一死无以自明”,于是每次战斗均亲上前线。

    7月5日,镇守天津的聂士成部与由山海关前来驰援的武卫左军马玉昆等部联合义和团围攻紫竹林租界和租界北面的老龙头火车站,扼制紫竹林租界的西北要路,切断租界与大沽的联系。

    聂士成率武卫前军从租界南边发动进攻,与敌军展开激战。打退了1个连英军的反扑,先后占领跑马场、八里台一带,一直打到租界东南的小营门附近,攻下小营门炮台,给敌军造成极大威胁。

    当时,清军几乎攻破租界。八国联军随军记者评价聂士成所部:自与中国交兵以来,从未遇此勇悍之军。

    几天后美、法等国援军赶到租界增援。9日凌晨,八国联军6000人开始向驻守八里台的清军发动反攻。聂士成指挥将士们英勇抵抗,阻止了联军的攻势。联军只好停下等待援军。

    7月12日,八国联军大沽口增兵陆续到来,兵力达到16000人,随即向八里台清军发起总攻。激战2个多小时后,由于兵力悬殊,弹药也已经严重不足。清军陷入联军包围之中。

    聂士成率部突围至八里台桥坚守。此时他的双腿都已经负伤,血流如注。营官宋占标劝他后撤暂避,聂士成却依然奋不顾身,横刀跃马挺立桥头督战。他向左右表示:“此吾致命之所也,逾此一步非丈夫矣!”

    德军指挥官库克曾在聂士成军中担任过骑兵教习,他派遣使者劝说聂士成投降,遭到断然拒绝。
    激战中,一发炮弹在聂士成附近爆炸,他的腹部被弹片击中,腹部破裂,肠子流出体外数寸,他依旧巍然挺立。不久,聂士成的两腮又被敌军子弹洞穿,颈侧、脑门和胸腹部多处受伤,不幸壮烈殉国。


    联军占领八里台后,库克用一条红毯盖在聂士成破碎的身体上。把他的遗体郑重交还给了清军。
    随着八里台之战失败,天津城外的众多战略据点均被联军攻占。尽管天津军民英勇反击,5天后,天津还是被八国联军攻破并完全占领。


    聂士成阵亡后,清廷朝议赐恤,载漪、刚毅力阻,后来清廷下诏称聂士成“误国丧身,实堪痛恨,姑念前功,准予恤典”。

    应聂士成故旧周馥等人请求,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二月,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代为聂士成请恤,称其“秉性忠贞,践履纯笃,事亲极孝,居官极廉。驭众严而有恩,遇事勇而有断,沉毅果敢,威望绝伦。”朝廷上谕以聂士成追赠太子少保,著照提督阵亡例赐恤,加恩予谥,谥号忠节。生平战功事迹及死事本末,宣付国史馆立传。并准于立功省份、死事地方及及原籍芦台、天津、合肥建立专祠。建立专祠。聂士成阵亡后,其灵柩由部属护送回安徽原籍安葬。

    人物成就

    参与剿捻、中法战争、平定金丹教叛乱。在甲午战争中取得摩天岭大捷,击败日军名将立见尚文。在庚子战争中取得廊坊大捷。

    个人著作

    聂士成虽是武将,但也粗通文墨,颇通史书,为人礼贤下士,较之于当时同级别的清军将领,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从《东游纪程》的记载来看,聂士成曾读过《史记》、《汉书》、《唐书》和薛福成的《出使日记》。有《东游纪程》、《东征日记》及诗文数篇传世。

    历史评价
    文廷式:“淮军一聂士成,津人一曹克忠,号称能战,于诸将中为优。”

    黄遵宪:“天苍苍,野茫茫,八里台作战场,赤日行空尘沙黄。一弹掠肩血滂滂,一弹洞胸胸流肠,将军危坐死不僵。聂将军名高天下闻,虬髯虎眉面色赭,河溯将帅无人不爱君。”

    袁世凯:“该提督秉性忠贞,践履纯笃,事亲极孝,居官极廉,驭众严而有恩,遇事勇而有断,沉毅果敢,威重绝伦。”“前岁拳匪事起,环球震动,仓促用兵,以身殉难,迹其苦战授命,武臣中实惟该故提督一人。”

    陈左高:“清代武将工翰墨,而有日记传世者推聂士成。”

    蔡东藩:“聂、马二军门,良将也,以仇匪而致败,聂且甘心殉难。”

    《清史稿》:“联军之占津、海也,长驱而入,唯士成阻之;俄兵之侵龙江也,乘隙以进,唯寿山拒之:固知必不能敌,誓以一死报耳。”

    《清史稿》:逾岁,日韩乱起,随提督叶志超军牙山。闻高升兵舰毁,语志超曰:“海道梗,牙山不可守。公州背山面江,势便利。”从之。士成乃先诸军发,次成欢,遇伏,迷失道,吏士无人色。士成见二鹤立冈阜,语众曰:“彼处无隐兵也!”遂出险,往就志超。志超已弃公州行,追及之。士成议趋平壤合大军,而鸿章檄令内渡,以故平壤陷,得免议。志超逮问,宋庆接统诸军,遣士成守虎山。未几,铭军溃,诸军皆走,士成犹悉力以御。日军大集,力不支,退扼大高岭。是时辽西危棘,士成请奇兵出敌后截其运道,诸帅不从,乃自率师逼雪里站而阵。除夕,置酒饮将士,预设伏以待,日军果来袭,大败之分水岭,斩日将富刚三造。优诏褒勉,授直隶提督。

    据八国联军随军记者记载,“华军虽众,皆不足虑,所可畏者,聂军门所部耳;盖聂军有进无退,每为各军之先;虽受枪炮,前者毙,后者又进,其猛处诚有非他军所可比拟者”,又称聂军“所带军械均系极佳之毛瑟快枪,并有极好炮队,该兵士即将新式各炮安置于天津城内炮台上……租界房屋无一处不被击毁者……自与中国交兵以来,从未遇此勇悍之军。”

    后世纪念

    1905年清政府立碑纪念,花岗石砌筑基座,高2.4米,位于天津八里台以南(今天津市南开区紫金山路与卫津南路交叉口)。谥号“忠节”。高2.4米。碑正面刻“聂忠节公殉难处”,两侧立柱上刻“勇烈贯长虹,想当年马革裹尸,一片丹心忍作怒涛飞海上;精诚留碧血,看今日虫沙历劫,三军白骨悲歌乐府战城南”,横额为“生气凛然”。

    1984年复立时,碑文仅留“聂忠节公殉难处”七字。

    2000年是其为国捐躯100周年,天津市政府在原聂公碑所在地建了一个高4.18米的聂士成铜像以示缅怀,镌刻:将军驱骑刀光寒,一跃桥头此生瞻。聂公当年激扬处,多少青松配雨寒。



    附录:黄遵宪《聂将军歌》

    聂将军,名高天下闻。虬髯虎眉面色赭,河朔将帅无人不爱君。

    燕南忽报妖民起,白昼横刀走都市。欲杀一龙二虎三百羊,是何鼠子乃敢尔?

    将军令解大小团,公然张拳出相抵。空拳冒刃口喃喃,炮声一到骈头死。

    忽来总督文,戒汝贪功勋。复传亲王令,责汝何暴横。

    明晨太后诏,不许无理闹。夕得相公书,问讯事何如?

    皆言此团忠义民,志灭番鬼扶清人。复言神拳斫不死,自天下降天之神。

    国人争道天魔舞,将军墨墨泪如雨。呼天欲诉天不闻,此身未知死谁手,又复死何所?

    大沽昨报炮台失,诏令前军作前敌。不闻他军来,但见聂字军旗入复出。

    雷声肱肱起,起处无处觅。一炮空中来,敌人对案不能食。

    一炮足底轰,敌人绕床不得息。朝飞弹雨红,暮卷枪云黑。

    百马横冲刀雪色,周旋进退来来击。黄龙旗下有此军,西人东人惊动色。

    敌军方诧督战谁,中旨翻疑战不力。此时众团民,方与将军雠。

    阿师黄马褂,车前鸣八驺。大兄翠雀翎,衣冠如沐猴。

    亦有红灯照,巾帼赢兜鍪。昨日拜赐金,满车高瓯窭。

    京中大官来,神前同叩头。懿旨五六行,许我为同仇。

    奖我兴甲兵,勉我修戈矛。将军顾轻我,将军知此不?

    军中流言各哗噪,作官不如作贼好。诸将窃语心胆寒,从贼容易从军难。

    人人趋叩将军辕,不愿操兵愿打拳。将军气涌遍传檄,从此杀敌先杀贼。

    将军日午罢战归,红尘一骑乘风驰。跪称将军出战时,闯门众多偻罗儿。

    排墙击案拖旌旗,嘈嘈杂杂纷指挥。将军之母将军妻,芒笼绳缚兼鞭笞。

    驱迫泥行如犬鸡,此时生死未可知。恐遭毒手不可迟,将军将军宜急追。

    将军追贼正驰电,道旁一军路横贯。齐声大呼聂军反,火光已射将军面。

    将军左足方中箭,将军右臂几化弹。是兵是贼纷莫辨,黄尘滚滚酣野战。

    将军麾军方寸乱,将军部曲已云散。将军仰天泣数行,众狂仇我谓我狂。

    十年训练求自强,连珠之炮后门枪。秃襟小袖氆氇装,藩身汉心庸何伤。

    执此诬我谗口张,通天之罪死难偿,我何面目对我皇?

    外有虎豹内豺狼,謷謷犬吠牙强梁,一身众敌何可当?

    今日除死无可望,非战之罪乃天亡。天苍苍,野茫茫,八里台,作战场。

    赤日行空飞沙黄,今日被发归大荒。左右搀扶出里疮,一弹掠肩血滂滂。

    一弹洞胸胸流肠,将军危坐死不僵。白衣素冠黑裲裆,几人泣送将军丧,从此津城无人防。

    将军母,年八十,白发萧骚何处泣?将军妻,是封君,其存其殁家莫闻。

    麻衣草屦色憔悴,路人道是将军子。欲将马革裹父尸,万骨如山堆战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聂士成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dhn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