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军一代不及一代,但是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淮系第三代将领中终于出现了一位出类拔萃的统领。
“聂士成,字功亭,安徽合肥人。初从袁甲三军讨捻,补把总。同治初,改隶淮军,从刘铭传分援江、浙、闽、皖,累迁至副将。”
聂士成是李鸿章的同乡,后隶属淮军刘铭传部,战功卓著。
淮军后期,锐气近失,将士贪图享乐。聂士成却积极进取,饱含忧患意识,料定中日必有一战,提前做了很多准备,“请单骑巡边,历东三省俄罗斯东境、朝鲜八道,图其山川阨塞,著东游纪程。”
聂士成最为耀眼的战绩,体现甲午陆战中。
中日甲午之战,清廷海陆军乏善可陈,陆军更是一败涂地,日溃千里,从牙山退到平壤,从平壤退到鸭绿江,从鸭绿江退到奉天,从把中国军人的的颜面都丢尽了。
恰在这时,聂士成,屡建战功。“除夕,置酒饮将士,预设伏以待,日军果来袭,大败之分水岭,斩日将富刚三造。优诏褒勉,授直隶提督。”在人心涣散的清军当中,聂士成却能以攻为守,捕捉战机,争取胜利,实属难得。聂士成经此一役,名扬天下。
因为聂士成的军功,甲午之后,成建制的保留下来的淮军唯有聂士成部。聂士成采用仿照德国营制操法,训练士兵,总统直隶淮练各军。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聂士成部武毅军改编为武卫前军。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聂士成空有一身军事才华,既掣肘于不懂军事的直隶总督裕禄,又受制于摇摆不定的朝廷。聂士成难建大功,欲求一死,他在战阵中,身着鲜艳武官礼服,故意暴露目标,中炮身死。“‘此吾致命之所也,逾此一步非夫矣!’遂殒於阵,肠胃洞流。”
这是英雄的悲哀!晚清依旧不缺能征善战之将,但是在一个腐朽、混乱的政治系统下,他们只有无奈和牺牲。
聂士成之后再无淮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