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微信最新版本更新后,增设了几个不容易被发现的功能:群主能看到群成员是谁邀请进群聊。打开任意好友,你能看到你和这名好友有多少个共同群聊。这些功能我双手支持,微信更加透明化了。但相比于微博,微信的透明化一向走得很慢。
-2-
在微博:
1.同一个页面下,你对博主打赏的金额有个排名,你能看到自己/部分别人打赏了多少钱。
对比:在微信公众号的打赏你能看到打赏的金额排名吗?或者转账的金额排名?
2.打开博主的关注,你能看到我们的共同关注有哪些,博主的关注有哪些。
对比:微信新版本正式上线了看一看,弄了一个好友都在读,质量不高
3.打开博主的粉丝,有一个粉丝影响力的页面,你能看到自己和博主的互动影响力以及粉丝互动榜,别人的互动影响值
对比:在微信有没有一个榜单显示你跟你的好友互动的程度(含聊天和对话)?没有,QQ有一个亲密度。
4.打开消息-通知,你能通过不同的指标筛选你想要的信息。
对比:朋友圈的消息就没有筛选功能。@、点赞、别人主动评论、自己到别人评论……都混在一起。
5.每年都会搞一个博主影响力的总结,一年内发博总数、被转发数、被评论数、被点赞数,朋友圈年度被阅读数。
对比:微信只有一个粗略的统计,你给别人点了多少个赞,别人给你点了多少个赞,其实被阅读数完全可以算出来的,并加以有效的展示。
6.微博有一个粉丝服务,里面有一个数据助手,里面各种指标,能看到你和粉丝的互动情况。
对比:微信没有该项服务
-3-
笔锋至此,也许有人会说,微信定位是熟人社交,微博定位是陌生人社交;另外,微博更倾向于把每一位微博用户定位为自媒体主,认为你来微博就是来打造个人品牌要做个人宣传的,所以透明化程度不一样。你做生意当然需要各种数据各种指标,因为你要赚钱当然高度现实。
微博本来就是一个社交工具,微信没有像现在高度流行的时候,我记得我们当时也挺喜欢发微博私信的,其实就是交流工具而已。而且抽象来看,微信朋友圈就是缩小版的微博,只不过朋友圈被有限的人看,陌生人十条——加了好友可以看——只看半年、只看三天——分组可看。微博是所有微博用户都能看,当然后来微博也做了只能给好友看的调整。总的来说,不是定位为自媒体主的原因,每一个用户,都有展现自己生活的需要。通过展现自己的内容——看别人的/让别人看你自个儿的,找到更多志趣相同、志同道合的人。
你会发现这样有趣的现象:当初大家觉得微博人人都可以看,太鱼龙混杂,大家关系好的都说,你要不加我微信,我现在比较喜欢发朋友圈,私密度高。现在大家加了微信以后,其实朋友圈基本上都看不到什么有趣的动态,聊得深了,关系熟了,会主动告诉你我的微博是什么什么,我们互粉一下。在微博能看到这个人生活有趣的一面。
起初因为私密性不够逃离微博来到微信,后来又因为私密性从微信会到了微博。透过现象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即使微信一开始定位熟人社交,不可避免地,最后还是会走到陌生人社交。为什么大家现在不敢发朋友圈,发朋友圈要分组,或者逃回微博,就是朋友圈加了各种奇奇怪怪的人。为什么说最终还是陌生人社交呢?随着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每个人的三观各有不同,身边的熟人跟你不是志趣相同你得要到互联网超越地理条件找,身边的熟人是熟悉的陌生人。 在互联网上与你志同道合的人因为各种客观原因没办法来到你身边成为现实生活中的熟人,所以还是陌生人。
-4-
简单地总结:
1.在互联网时代,单纯的熟人社交不存在。即使是有专门致力于熟人社交的app,在国内这样的文化氛围下,一窝蜂大家都会用,熟人也变为陌生人,最终是陌生人社交
2.在精神生活高度丰富的时代,小众需求得到发展,趋向陌生人社交
3.进行陌生人社交最好的方法就是高度透明,通过各种指标数据来进行遴选
4.微信逐渐转变为陌生人社交,就应该像微博这样高度透明,高度现实
-5-
本来还想再写一些,哎,不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