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0
昨天晚上和孩子一起回来时,谈起来《电影欣赏》课程老师布置的作业事。这个作业原本是其他同学小组的,是要改编《大话西游》的一个情节。但不知怎么,孩子就接手了这个帮助同学改剧本的事。
课程本来是在周三,即今天才上。但是周二下午我收到老师信息问孩子是否去学校、其他同学作业还在他手上等等。我是完全不清楚的状态。我甚至怀疑是不是老师记错了上课的时间。
晚上放学回来路上,就说起这事来。孩子却是轻描淡写,说本来是可改可不改的事,因为他当时只是承诺 尽力改;加上这个电影他还没有看过,如果时间来不及就不改了等等。
我则自作主张,坚定地认为:承诺这种事,是非0即1的事。要么改,要么不改。不应该是尽力改。既然自己还没看过,时间又紧,就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再作承诺等等。
好在网络的发达,孩子在作业后找到这个情节看了几遍,就给改了剧本。之后又语音录入全部内容才睡。
我则在他睡之后再把识别错误的字、格式等一并整理好发给老师。老师回复了一通赞美孩子和我这父亲的话,我也回敬了感谢之词。
本来算是有了美好的结局。但今天早上收到了报应:孩子去学校时,极力阻止我陪同他一起去。以往虽然也说几句,但如果讨论起他的兴趣话题也就阻止了。这次是怎么了?我思前想后应该是昨晚这事情的后果。
人们都喜欢表扬、赞美。他本来冒着自己作业不能完成的风险给同学承诺了改剧本,我没有鼓励他,却直指“尽力改”的漏洞,试图以此作为案例教育之。看来真不是时机。
再看到:
卢梭曾倡言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期有儿童期的地位;绝不该以成人为标准而打杀儿童期的尊严。杜威对卢梭很表赞誉。
我感到自己昨天急切的评价是有问题的,副作用不小。
我想起来了自己的母亲对孩子们从来没有贬低之词、没有严厉的批评,总是在鼓励。我自己进入教师行业后,对这种教育方法越来越认同。
但作为父亲在教育孩子时,却多数时候忘记了这法则!
这时想起来 教师爷 这个流行词。
找到资料,一并学习之。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13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改革发展,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
There is no textbook of golden rules to follow for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a country with over 5,000 years of civilization and more than 1.3 billion people.
No one is in a position to dictate to the Chinese people what should or should not be done.
外媒引用最频繁的正是后半句:“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
不难感受到,“金科玉律的教科书”“颐指气使”“教师爷”这一串措辞比较强硬,外界普遍认为这是说给美国听的。
官方英译选用动词“dictate”翻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既简洁干练也比较到位。从外媒的反应来看,“dictate”成功地译出了原文的“气场”。
dictate: to speak or act domineeringly
(domineering= arrogant 傲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