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夏大陆的对岸,有一处瓦尔登湖,那里四季优美,梭罗居住在那里。
《瓦尔登湖》,海子的死亡之书,是自然文学的圣经。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的世界是静谧的天堂,不会有太多的来客,但会有小动物们的光临。
梭罗只身一人的生活其实也是为给商业化的美国做一个另一种选择的探索,他自己称之为实验,并做出了奉献青春和生命的准备。
他目睹着生养他的康科德城正在被膨胀的商业吞噬着环境,目睹着亲爱故乡以及祖国朴实的人们正在被商业化掏空了人性,他觉得再也不能熟视无睹了。于是他痛心疾首的来到山林,他卑微的想用自己的一把斧子,用他的劳动,证明没有商业化人也是可以生活的很好并与此同时如婴孩般的呵护我们可怜的环境。
他坚持计算着收入和支出,捡拾木棍和果子,并用自己的双手敲打出了那间举世名闻的木屋。
每天在林子里游荡,和大松树交谈,与绿苔藓作揖,偶尔也会有路过但不肯和他打招呼的小松鼠,而他并不会把小家伙的无礼放在心上。
瓦尔登湖明亮的湖水时常映照着潍坐在湖边的梭罗,他的心静极了。晨间会有大片雾气飘过小屋,而梭罗在这之前就出门“远行”了,只留那雾寂寞的笼着那间小屋。
春天开始,历经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结束,这正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终点又是起点,生命开始复苏。
整个《瓦尔登湖》记录着自我在微观宇宙历程中的经历。
如果梭罗仅仅给我们留下一部一个男人在林中生活的记载,或者说他仅仅退隐到森林之中,在那儿记载着他对社会的抱怨。我甚至可以说,如果他想把这两者都合到一本书里,那么《瓦尔登湖》就不会有这一百年的生命。
正像一切所进展的一样,梭罗记下了人跟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人希望提高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人希望提高自我精神的习性。
连他自己恐怕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他一会儿为自我辩护,一会儿充满了喜悦、自由、奔放、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思考……但重要的是,他让人们在饥饿的一天不断从他那里汲以营养。
梭罗对超验主义身体力行,《瓦尔登湖》就是他这一思想的体现,它是一部蕴含了深刻哲理的散文。细细读过《瓦尔登湖》的人都有体会,他是在探求怎样实实在在的生活,怎样体验与经历有意义的生活,为自己,也为他的同胞,还有当时与如今的我们。
《瓦尔登湖》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是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但正如何怀宏先生在所作序言里说到的一样:“它的读者虽然比较固定,但始终不会很多,而这些读者大概也是心底深处寂寞的人,而就连这些寂寞的人大概也只有在寂寞的时候读它才悟出深味。”
太阳明天还会升起,落下。愿做每一个人心中的太阳,提供一丝丝微弱的光,一丝丝微弱的热,让每一个人在这个冰冷黑暗的宇宙中能够感受到温暖和心灵的纯净。
这是梭罗,一个自然人。风吹向那片土地,他热爱的土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