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份有幸参加了混沌大学举办的日本游学,这是回来后写的一篇感想。
回想这几天,觉得过得特别有质量,这段时间似乎都被拉长了。最近看《霍金传》,深刻意识到时间的相对性,平时总是感叹,想要让自己的时间变得更多一些,而在宇宙中,引力越大的位置,时间流逝的会更慢一些,比如说黑洞附近。虽然我们不可能到宇宙随便找个时间流逝慢的地方生活,但是我们在这个地球上也可以有意识的接触一些“引力大”的人或地方,对于我来说,混沌大学就是这样的地方。
9月9日深夜十一点,拖着重重的行李箱,我终于回到了家。室友居然还没有休息,估计是听到了行李箱的声音,连忙出了房门,向我迎了上来,询问着我这次混沌游学怎么样。
原本超级疲倦的我,似乎被触动了什么按钮,内心有巨大的清泉想要喷涌而出。我看了看她,眼神中有不可遏制的火花,说道:“额——美——zing!”
室友愣了一下,问:“什么意思啊?”
“棒呆了啊!”
也许我不该把对这次混沌游学的兴奋表现得那么明显,这样的话,或许这个晚上我就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然而我终究还是无法控制住自己的心情,这样的结果就是,被好奇心极重的室友硬拉着讲述这些天发生的事儿,一直讲到了凌晨两三点。
思绪纷飞,很多画面自然而然的在脑海中重新变得清晰鲜活起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5756518/03d6f1db2989cc47.png)
上邮轮的第一天晚上,就是思维模型的小组赛。之前小组的成员都没有见过面,因为这次比赛,大家才算真正认识了。参加比赛的组员现场准备着演示的白纸,没有用好看的色彩,画形象的图片,只是靠着演讲时缜密的逻辑和淡定的心态得到了小组的第二名,顺利进入了晋级赛。我心里也对这个组员佩服的很。
因为这个得之不易的机会,很自然的多听了几场思维模型的比赛,一直听到了最后的决赛。有时甚至为了听这些比赛而放弃了大课的学习。
思维模型比赛吸引我的是,可以听到很多行业故事,很多商业案例,很多思考方式,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人。
比如有从事企业咨询的逻辑思维很强,举止也很从容优雅的女生。比赛时看到了很多这样的女生,她们的讲述清晰,逻辑思维强,事业也做得特别好。
还有开宠物店的,做儿童教育的,开花店的,做餐饮的,服装行业的,开律师事务所的……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看着比赛的人在有限的时间里讲述着思维模型,还有企业已经做得很好的评委老师们的点评和总结,自己其实也在跟着一次次训练着学习思维模型的方法,吸收着有用的经验,思考着自己的思维模型是什么。
除了思维模型的比赛,混沌大学还邀请了六位知名的老师为我们上课,但我只完整的听完了吕世浩和黄执中老师的课程,尽管如此,还是觉得超级满足,而且很幸运。
“为什么?”
“当然是因为觉得很值得,学到了很多东西啊。”
之前不认识吕世浩老师,因为这次大课,被他圈粉。从来不知道,有人可以把历史故事讲得那么有趣,而且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说“读史可以明智”这句话。大概每个中学生都会渴望有一个这样的历史老师吧。
这次大课Get到了一个学习方法:换位思考。原来古代帝王都是这么读书的,当他们读到一段历史,在做决策之前,会关上书,思考如果是自己该怎么做,之后才打开书看历史人物的选择。以此不断的锻炼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
还有张良为大爷穿鞋的故事,明白要“忍”就一忍到底,要做就做到完美漂亮,以及要“先”就要出人意料的先;
子贡救鲁的故事,明白如何利用换位思考,抓住对方真正的需求和恐惧,以此洞察人性,进一步说服对方,让对方做出自己所希望的决定;
还有空城计的故事,以前听这个故事,都是在歌颂诸葛亮的有勇有谋,却不知道站在司马懿的角度,又是另一番解读:司马懿其实早就看穿了诸葛亮的空城计,只是为了让自己能够一直有所价值,才放过了诸葛亮。不得不佩服司马懿的长线思维。
之前看过《奇葩说》,对黄执中老师其实很熟悉了,听到他说“对不对”的时候,也格外亲切。
他讲的主题是“情绪沟通”,不过我觉得他讲的依然是如何洞察人性,如何说服别人。只是吕世浩老师谈的是洞察需求和恐惧,而黄执中老师讲的则是洞察人的性格。
他从沟通的角度,谈到人们一般不喜欢被说服,不喜欢不知情,都希望有退路,基于这三点,介绍了如何进行高效的沟通。印象最深的是他用“你为什么不/你为什么要”的句式去说服别人,让别人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他所希望的决定,屡试不爽。
“说了这么多学习的事情,说一说人吧,有没有遇到特别有意思的人?”室友好奇的问我。
“当然有啊。”我说。
第一天上邮轮的时候,遇到了两个从兰州来的小伙伴,后来才知道我们都是提前一天来的上海,并且住在同一个酒店。我们一起坐车来到吴淞口码头,去找各自的组织,以为后面几天都不会再见面了,谁知几乎每一天都会在船上偶遇,就算去福冈,也遇到了几次,实在太奇妙了。或许是因为邮轮这个世界太小了吧。
去福冈的时候,和团队里的一个女生玩在了一块儿。我真的太喜欢那个女生了。她说自己不擅长拍照,可是却给我们拍了很多照片,照片里的人物景观都美极了。她玩起来的时候就像个小女孩一样,非常的放飞自我,想跳就跳,想大笑就大笑,想对着远处的雪山呼喊就大声呼喊。很难得的是,另一面的她又非常的善解人意,她会很安静的听你说话,很真诚的给你一些鼓励。
我喜欢她总是能尽情发现和享受生活中的一切美好。
在福冈的最后一站,她找到了一个海滩,在那里悠闲的散着步,触摸着细细的沙子,感受着清新的海风,是我很喜欢很羡慕的画面。在邮轮上,大家都去听思维模型的决赛了,可是她却提前跑到了甲板上,坐在一个极高又靠近海的地方,静静地欣赏着落日和晚霞。当太阳已经落山,而我才上甲板,一眼就看到她的时候,她说她已经坐在那里三个小时了,已经被眼前的景色美哭了。其实那一刻,她在我心里也美哭了。
还有我们分社思维模型训练营的导师们。其实一直觉得很幸运能够参与比赛,因为这样,才有机会去注意到一些事情。这一次又真切的感受到什么叫做“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这句话。
这些导师们自己的事业已经做的很棒了,还是用特别认真的态度帮着参加比赛的团队打磨着思维模型的逐字稿和ppt,细致和勤奋到令人发指。用其他人的话说就是,“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肯放过”。忘记是半决赛还是半决赛前一晚了,只记得导师们和参加比赛的人为了打磨思维模型到了凌晨两三点,很多人饿到不行在支付宝群里求助大家,很温暖的是,不一会儿就有人给他们送吃的过去了。
“哇,真的太牛了吧,果然优秀的人都是相似的。”室友撇了撇嘴。
“怎么相似了?”我问。
“变态的勤奋、认真啊,而且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会竭尽全力拼到最后一刻。”室友说着,眼睛里有了更明亮的光。
我学着她的样子也撇了撇嘴,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那你有没有做什么好玩的事情啊?”她问道。
我有些嫌弃她总是问“有没有”,而她肯定知道我的回答是“当然啊”。
在去上海之前,我已经计划好要做的事情了,除了学习,也要尽情的玩乐。
提前做了一下攻略,想要做的事情包括:在施华洛世奇水晶楼梯上拍照,看一次日出日落,在健身房面朝大海跑步,看一下日本的厕所是怎么干净法,要吃一次邮轮上的鳗鱼饭和羊排。
而这些事情中,除了没有看到日落,吃到鳗鱼饭,其他事情都做了,有一点点遗憾,但更多的是满足。
这次住的是四个人的内舱房,虽然很小,设备也有些简陋,但是可以认识到更多的朋友。在这几个人里面,我和来自北分的一个女生聊得特别投缘。
混沌大学安排的“混沌之夜”晚会,我俩都没有门票,最后在认识的朋友的帮助下,混进了会场。没有座位,我们就在二楼最后一排站了一整晚,一点都不觉得累,反而因为有了足够的空间和足够的视角而感觉到轻松自在。我们一起被坐在前面跟着音乐使劲摇着手的大叔,逗笑到差点倒在地上;一起跟着舞台上的dancer自在的跳舞,无拘无束。
我们为了看日出,两次四点多就爬起来,幸运的是,在最后一天终于看到了日出。当看到太阳从海平面一点点升起的时候,你是忘了有什么感受的,大脑一片空白,只是想好好记住和欣赏这一刻。
![](https://img.haomeiwen.com/i5756518/1c5bd951f6cf4405.png)
后来,还有人主动帮我们拍照。这种感觉其实很奇妙,虽然船上的4000人大部分彼此都不认识,可是心里隐隐会觉得,大家都是一伙儿的,是同频的,是有共同语言的,是值得信任的,是很容易成为朋友的。
“哎呀,被你这么一说,我也很想加入混沌大学了。”室友有些感叹道。
“为什么要加入啊,你现在不是也过得很充实很开心吗?”我装作一副不解的样子。
“哎!你不知道,我觉得还是要多学习,多认识一些不同行业的人才行。”室友很认真的跟我解释,微微皱着眉头,看得出来她确实有些烦恼。
“你现在在公司认识的人还不够多吗?”我继续问她。
室友正准备再解释的时候,我有些绷不住笑了出来。她立马就反应过来了,白了我一眼,说道:“好样的,你居然套路我!”
我笑着点了点头。
看了看时间,已经是夜里两点半了。匆忙催促着室友去睡觉,自己也要收拾收拾东西好好休息了。
在我关上房门的前一刻,室友突然冒出了头,坚定的说道:“不管怎样,我明天就加入混沌大学!”还没等我说什么,她便头也不回的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我微微笑了笑,那一刻,觉得十分美好。
如果要用一句话形容这次混沌游学的感悟的话,无关学习,我想会是:尽情去做想做的事情。
尽情去学习,尽情去工作,尽情去玩乐,尽情去生活,尽情去过生命中的每分每秒。参与其中,全力以赴,彻彻底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