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与小人
现在讲君子,以君子的标准来评判人,总是会从做得不好的地方看,觉得这人有私心,不是真君子,那里又做得不好,也不是真君子。于是伪君子的概念就出来了,甚至批伪君子的唾沫更甚于小人,甚至小人还比伪君子可爱。
试分析下为何人会如此想。
人听圣贤,人心中更多的会选择神话,孔子有出生的时候的神话故事,王阳明也有,人就喜欢听故事,听圣人出生就要不一样。圣人必须一开始就是圣人,就是和普通人不一样,要是一样了,那还有什么理由偷懒呢?还有什么借口混吃等死呢?那样就会凸显出自己懒惰。
这里要提到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就是要维护自己的正确性。人是讨厌听到自己是错误的。将圣人和自己进行隔离,不是一种人,那就不会反省到自己身上的错误了。这是规律,当然,还有一个规律就是,人只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的时候,才会改。
看曾国藩的故事,这是一个人一步一步奋斗过来的,他有恶习,改了,学习不好,就努力用功,他的起点,和绝大多数人一样,这样的故事很励志。但直接的冲突就是人性的懒惰。因为觉得这样太苦太累,受不了。
在教育上,这点是最明显的,家长喜欢赏罚,却忘记了,小孩其他的什么都不懂,但肯定是会模仿大人的。最后的结果是,看大人,就知道小孩子未来是怎么样的。这里又要提到一本书《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改变别人,先要改变自己。
这样教育多苦啊,于是接受了孩子的这些都是天生的。但随着科学的进步,慢慢的发现很多天生的能力,都是可以培养的。
2014年,东京的一音会(Ichionkai Music School)开展了一项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在《音乐心理学》科学杂志上发表,揭示了完美音高的真正特性。日本心理学家榊原彩子(Ayako Sakakibara)招募了24个年龄为2~6岁的孩子,组织他们进行长达数月的训练,目的是教他们如何通过声音来辨别钢琴上弹奏的各种各样的和弦。这些和弦全都是带三个音高的大和弦,比如带中央C、E和G音符的C大调和弦,后两者的音高,高于中央C。研究人员给孩子们上了四五节时间较短的训练课,每节课仅持续几分钟,一直训练到孩子们能够辨别榊原彩子选择的所有14首和弦为止。有些孩子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练习,另一些则花了一年半时间。然后,一旦某个孩子学会了辨别那14首和弦,榊原彩子便会对他进行测试,以观察他能否正确说出单首和弦的音高。完成了训练之后,参与研究的每个孩子都被培养出了完美音高,并且可以辨别出在钢琴上弹奏的单曲的音高。(《刻意练习》)
人接受天命论,就是一种思想上的懒惰。上天只定下了规律,可没心思安排你这一辈子,怎么活,人定!
我们都处在活着的状态,如何往后走,都是自己决定的,环境影响自己,难道自己不可以决定处在哪个环境吗?
我们接受天命,那是事后,接受结果,因为我们也无法做到十全十美,但不可以忘记十全十美是我们的方向。理想是我们永远无法触碰到的地方,并不是说理想就无意义,就要放弃。
一直在靠近,今日做得比昨日好一点,今年做得比去年好一点,便生欢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