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读来,仿佛随着渔人欣然走入一处绝美的世外桃源。这里的居民作风古朴,他们和乐、宁静、幸福,桃花源里农耕的景象,居民悠然自得,自给自足。
陶渊明辞官归隐想到的还只是个人的进退,写《桃花源记》时已经升华到关心苍生冷暖,期盼广大人民得到幸福。
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叙述,沿溪行,忘路之远近,看来渔人这是游山望景的心态,见到狭窄的路口,唉,这儿,仿佛若有光,通向哪里?探索着前行,从而发现桃林,应邀小住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处处做记号,再去桃花源,却寻而不得的曲折离奇的故事。
作者成功描绘了一个没有霸权,没有苛捐杂税,处处充满和平的理想之国,桃花源居民用自己的劳动获取粮食,自给自足,其乐融融。
读《桃花源记》,讶异于如此流畅的美文,畅想世外桃源的恬然静谧。桃花源居民之所以离群索居,是因战乱避世。惊讶于渔人找到他们,来者都是客,于是把渔人作为可信赖的朋友待之,热情招待数日,拿出酒,做了肉,以上宾的诚意招待。并清楚表明仍想离世索居的愿望。
与桃花源住民的诚意对比,渔人的背信弃义,不守承诺令人胆寒。应酬完诚意满满的桃花源人,辞别出来,随即的行为步步令看故事的人,不禁摇头,皱眉。
处处透露出世俗的丑态,违背桃花源视他为友人的村民叮嘱,马不停蹄地报告太守,有没有想过,一旦太守找到隐居的人们,打扰了他们的和平盛世,他们用心保守的秘密生活将不复存在。这和桃花源村民的淳朴诚信相比,无疑是功利的浅薄的。
所以不怪村人对自己的保护。渔人及其带来的人,再找不到桃花源的入口。让看故事的我们,松了口气,终于可以放心了。这是渔人应得的教训。
我在想,作者没有直点对渔人的任何评价,但是给他安排了后面的寻桃花源失败,连记号都不见了。
为了证实,刘姓名士也投入找寻,因病而告无果。有话说,事实胜于雄辩。作者没有评判渔人,拿如上结果说明了态度。比起鞭挞责叱,这样的描述,是不是有此时无声胜有声呢?
为人要守诚信,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他人和社会发生关系。处理这种关系必须遵从一定的规则,有章必循,有诺必践;否则,个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会就失去运行之规。“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极言诚信的重要。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耳。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由此看来,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积累。去小恶而从善,积小善成大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