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不能触发行动的“知识”不是知识

不能触发行动的“知识”不是知识

作者: 老李写做 | 来源:发表于2018-11-13 22:31 被阅读50次

我在看成甲的《好好学习》时,感受最深的是当中提及的有关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功利化读书方式。其中,书中对“知识”的定义跟解释我觉得挺有意思。

关于知识,很多人容易把“信息”当作“知识”。

例如,A某一天很高兴地跑到B面前说,“嗨,我从一本书里学到了一个概念,叫做‘刻意练习’,我觉得实在是太棒了!”

这时,A学到的“刻意练习”就是一种信息。如果要把其称之为“知识”,那么意味着在此之后,A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要去实践这个概念,不断地调整,最终改变或优化了他原来旧有的学习行为。

所以,

“知识”是一种“信息”,但是“信息”却不一定是“知识”。

它们之间最大的差别是:

“信息”可能可以让你产生基本的认知,但不一定能让你产生行动。

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

或者“知识就是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

李笑来老师之前对“知识”也下过一个我觉得非常到位的定义:

所谓知识,指的是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且长期来看更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结果的那些信息。

由此可见,成甲跟李笑来对于知识的定义本质上是类似的,都间接或直接地提到了“结果”这个维度。而前者强调了“行动”这个字眼,后者则强调了“更好的决策”(其实,“更好的决策”跟“结果”之间必然需要靠“行动”去搭桥)。

可以说,对“知识”的概念如果存在理解的偏差,基本上已经注定了我们读书的结果必然是差强人意的!或者干脆说是在虚耗时间!

破解把知识不小心变成信息的方法或思路我觉得有这么几个:

1、当我们读到好的文章时,把当中的有用信息流经我们的多个感官。

例如,我习惯在读到好的文章时,听、看、读、抄几种方式同时启动或以此启动。尤其是抄,我觉得是很有效的内化知识的方式。我试过之前在读到一本比较枯燥的英文书,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边阅读边把它敲在了我电脑的印象笔记上。

2、重复。

我在读吴伯凡老师的《认知方法论》及武志红老师的《武志红的心理学课》时,很多文章是重复听、读了很多遍。包括在践行的过程中会反复来回地阅读。因为他们两位的文章呈现出来的结构多数是立体式的,所以如果用线性阅读的方式,基本上只能停留在类似这样的感觉:说的实在太有道理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3、立刻践行,最好是要用真金白银的践行。

例如,我在读李笑来老师《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有关投资的那个板块时,之前没有股票投资经验的我,先是买了《富爸爸穷爸爸》来读,然后是开了美股账号,直接购买了美股的股票。践行的好处是,你所学到的知识会具有强烈的体验感。而动用真金白银的好处是,它要么带给你快感,要么是痛感,而夹杂着这样体验的知识,你想忘都忘不了。

相关文章

  • 不能触发行动的“知识”不是知识

    我在看成甲的《好好学习》时,感受最深的是当中提及的有关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功利化读书方式。其中,书中对“知识”的定义...

  • 【读书清单】好好学习

    001.什么是知识 知识是那些改变你行动的信息,如果那些没有改变你行动的信息,就不能称之为知识。 002.临界知识...

  • 教育核心

    目标、行动、习惯、毅力,唯独不是知识。

  • 2018.8.18星期六

    知容易,行动难;生活中很多人不是不知道,而是不行动。不是知识没有用,而是因为你没有去用知识,所以感觉知识没有用。

  • 心性最大的差别不是外在的美好,而是内在是否慈悲

    对于修行者来说,重要的不是学问和知识,而是智慧和慈悲的行动。因为宗教不是灰色理论,而是活的行动。知识会滋...

  • 读书笔记|《刻意学习》Scalers5

    PART 3 即刻行动,做高段位的行动者 /要触发学到知识的感觉/看你写了那么久,最终我也拿起了笔/用“暴力破解”...

  • 小谈认知

    不能提高你认知的知识不是知识, 不能改进你行为的认知是伪认知。

  • 学习的意义

    学习的本质不是在于你记住了多少知识,而是触发了你多少的思考!

  • 2019-05-08 小猫妮:极度认真的对待自己的作品

    主题 猫妮关于“行动”的加餐分享分享地点:知识星球「思维导图妙思屋」微信群 关键词 行动 认真 触发器 Sus...

  • 坚持写作-第十六天

    我们如何搭建个人知识的体系呢? 第一,从问题触发,而不是从焦虑触发。 因为焦虑触发会越学越宽,而问题触发会越学越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能触发行动的“知识”不是知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dur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