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是看上去很努力而已。
我有一个朋友,很努力。大学考四六级的时候,天天背单词;期末考试的时候,每天背书看笔记,工作去实习时,没有哪个晚上是12点之前回来的,没日没夜地熬夜。
可是她四六级没过,期末挂科,实习转正也失败,现在到处找工作。
她找我吐槽:“我明明努力了,明明花了大把时间,可是为什么还是一件事都做不好?”
天涯上有这样的一个帖子,一个职场新人发帖问道:“为什么明明我很努力了,上司还是不满意?”一位职场老司机在下面回复到:
“努力和有成果,是无法划上等号。太多的人,忙忙碌碌,其实都没做出什么有成果的事情来。”
她是怎么努力的呢?
有一次上司给她一堆英文资料,让她翻译成中文。结果她辛辛苦苦熬了几个通宵,终于把英文资料全部翻译成中文,满满的几万字,扔到了上司的邮箱。
然而另外一位同事的做法是,翻译完后,把文章精简到不足千字的报告给到了上司。
满心的她以为会得到上司的夸奖。第二天,上司让她直接走人。
“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她很不理解。
越是工作做不好的人的无用之人,就越是会主张自己有多努力。为什么你的努力无效?为什么你累死累活,还是得不到上司的赞许?
因为你的努力,都是低质量努力。
低质量的努力有以下3个特点。
第一、不注重成果的努力
第二、机械型努力
第三、不计效率的努力
不注重成果的努力,就像文章开头,不计较成果的努力,尽管很努力,但是做出来的成果。
不是老板想要的,那相当于白忙活了。也有很多人自我安慰说,过程最重要,成果是次要的。
但是在公司、职场,就必须要拿结果说话,不然就算老板不开除你,你也会干不下去的。
机械型努力
机械性努力更像是工厂里面流水线工作。就像我们老家里都会用驴拉磨,每天低着头干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干到你老了,也依然是这样,没什么改变。
但是换作是西天取经的白龙马,也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走一段路。最后白龙马西天回来,名扬天下,而驴依旧在拉磨。
白龙马努力,驴也在努力,然而驴只是在机械的努力,只是在劳动,缺乏思维的历练,所以也很难得到成长。
《挪威的森林》永泽有一句话:“绝大部分人都只是在机械地劳动,但那不叫努力。”
爱因斯坦也说过,人类的愚蠢就是每天重复一样的动作,却想要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没有效率的努力
现在的很多人,普遍“焦虑感”越来越强,一方面是来自社会给予的压力,另一份方面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
这就会使得大部分人盲目的加班、加点。每次深夜赶完项目,或者从办公室回家的路上,望着宁静的街区。努力到把自己都感动到哭。
就像古典老师有篇文章说的,如果你不能把握住一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而希望利用晚上回到家里的时间进行自我超越。实现自我升级,实现跃迁。
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一天8个小时,你都没把握住,而希望利用下班短短的两三个小时实现升级吗?别做梦了。
你会相信一个上班都在偷懒的人,晚上回到家里会进行看书吗?你会相信一个连本职工作都做不好的人,会做好另外一份工作吗?
向上晋升
感受细微变化的能力,感受细变化的能力,从字面来说,很好理解。就是能够感受到细微的变化的能力,记住,这很重要哦。
或者这也叫元认知能力,最早这个概念我是从笑来老师那里得知并重视,这对自我成长的不可或缺性。
就像当初笑来老师做天使投资的这几年,就是依赖这个“感受细微变化的能力”。一开始不会搞,又没有人教,甚至没有一本系统的“天使投资方法论”的书可以看。
那笑来老师是怎么做的?
他只能通过实践和时间去积累经验,扛住必然会发生的错误造成的损失不断前行。
只能不断的接触各种创业项目,让自己有更多的判断机会,每一次都是学习,而后,反思自己的成长,集中反复调用自己“感受细微变化的能力”。
就这样一年后,在与case交流时,笑来老师已经能够感受到在自我身上的变化。一些值得继续打磨、继续积累的变化,进而使自己的决策能力进一步获得提高。
这就是“感受细微变化的能力”,能够不断感受到在自己身上发生的改变。
就像是学习口语发音一样,刚开始可以不断的跟读,还可以每次练习的时候做录音,连续十天之后,再拿出十天前的录音听一听,再重新录一遍,两者比较一下,你就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变化了。
还有一个惊人的事实!
99%的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开始自己的元认知能力,这也就意味着只有1%的人做到了这一点。
这也是很多人总是在原地踏步,或者成长的很缓慢的原因。当你知道这一点,并且通过一些工具、方法去思考自己是怎么思考的。
知道自己的想法是怎么产生的,怎么发展的,知道有没有改善的余地。
并且元认知能力就像肌肉一样,越用越发达,所以你要尽可能的开发使用自己的这一个能力。你可以使用刻意练习的方法,提升自己的这面能力。
你需要摆脱低质量的努力,获取高水平的元认知能力,感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细微变化,从现在开始感受自己的想法是怎么产生的,怎样发展的。
感受着正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