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0860675/58825270238c8033.png)
今晚第一天去小橘灯夜读吧当志愿者。
白天学校值班,下班时,天已擦黑。华灯初上,熙熙攘攘。
回家做晚饭,匆匆吃晚饭,时间已过6:30。说好7:00换班的,走过去怕来不及,就开车过去了。
秋风紧,严寒至。来去匆匆走在夜色中的人,都夹紧了外套,紧缩着脖子。
夜读吧灯火通明,橙黄色的玻璃小屋如一枚方正的琥珀,在秋叶飘摇中尤显温润。
玻璃门内暖意融融,四位读者静坐桌前,把喧嚣挡在门外,这里,沉静平和。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60675/4126743f4a0368a6.jpeg)
边上一位老者,看上去六十多岁,戴副黑框眼镜,双手捧书,目光专注。整个人沉浸在书的内容之中,他始终没有抬过头。看不清他的神情,我想,那也一定是波澜不惊,但走进阅读世界的心,一定不会是平静如水的吧。
旁边不远处,坐着的也是一位老人。老人的眉毛又黑又粗,方正的脸,很是严肃。看上去很像机关单位的老干部。他手里拿着一本封面陈旧的书,读得很投入。
再过来,是一个小女孩,旁边放着一个硕大的粉色书包,她正埋头奋笔疾书,应该是在写作业吧。
紧挨着小女孩的是一个年轻的女子,她满脸倦意,托着腮,侧着脸,眼神涣散地看着做作业的小女孩,不知道在想什么。
对面坐着公益坊的主力,他在看手机,看到我进来,热情地站起来,跟坐对面的女子说:沈老师来了,你可以回家了。
年轻女子赶忙站起来,告诉我如何锁门,然后把钥匙递给我,欢快地回家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60675/05e45d0ae849a9e0.jpeg)
我坐下来,拿出《语文教学通讯》和笔记本。说真话,我好久没有读专业杂志和专业书籍了。上周专业考试,为自己捏了把汗。见多方能识广,识广才有灵感。广泛的阅读和吸纳,才能促使自己深入思考,在日常教学中,才可能有更从容的心态,也才可能有更精彩的课堂呈现。
我一篇一篇文章看过去,受益匪浅。我认认真真地做着笔记,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直接借鉴。
在我静静地读书、做笔记的过程中,两位老者先后离开,不久后,小女孩也做好了作业,背着书包回家了。
橙黄色的灯光柔和细腻,咖啡的余香偶然会飘过鼻翼,书柜旁的落地大花瓶中插着几根新鲜的芦花。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60675/c6a9845017f0138d.jpg)
一会儿,一个年轻的男子进来了,他穿一件针织毛衣,看上去像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显然他是第一次来,他东瞧瞧西望望,眼里满是疑惑。
我微笑着告诉他:可以在这里读书。他忙不迭地对我说谢谢,他在书架前站了好一会儿,然后安静地离开了。
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蹦蹦跳跳地过来,后面跟着一位年轻的妈妈。这位妈妈在绘本书架前挑选了一本,拉着小男孩来到外间,并关上了移门。
他们坐在外间的高凳上,妈妈在讲故事,小男孩在认真地听,偶然会好奇地提几个问题。我们可以听到一些声音,但并不显得嘈杂。母亲温柔慈爱的声音,孩子稚气可爱的声音,时高时低,带着甜意,挟着满足。在我心底划过一丝暖意。
很快就过了八点半,夜色更浓了,路上已没几个行人。这样冷的天,在家坐被窝里看电视更温暖吧。
我收拾了我的书本,然后清洗了几个茶杯。关灯,锁门。
然后,带着沉甸甸的快乐和满足,回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60675/9627fbdd026db8d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