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先说说本次体验,教练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现阶段的企业模式还在摸索和探寻的过程中,本次的学习是那些先一步跨出的优秀教练,在多次实践以及思考后归纳总结的一套东西,并且从心理学、行为学、以及脑科学当中找到了相应的逻辑协同作用,对我们是非常有启发并发人深思的一次体验。
在TP1-3阶段主线学习的是怎么搞人和被搞。副线学习的是系统,其实副线比主线更有用。
好比主线修了个基本功,副线是把大环刀。
出门拉架,不管对方步伐怎么骚,不用跑,
“心里有招,手里有刀。”
TP1-3阶的过程是一种激烈的,人对人的,强势反映真相的挑战模式,这个模式之所以可以运用是需要特殊土壤的,经过一阶段,二阶段的挑战,到了三阶段,每个人就已经默许和接受了这样的高压和挑战模式,可是当失去了这样的高压环境后,运用到企业或者生活中,就会严重水土不服。
不是技术不对,首先是目的不同,这有点像一个人去练武,一开始没力气,那就先练力气,拿个大木桩子站墙角咔咔蹲举,没招式,行,先练个武术套路,这些就是先打个基础,练再好,膀粗套路熟,但是一碰到实战就歇逼了,为啥?对方根本不按你套路来啊。和下属回应,下属转身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和太太回应,太太说你凭什么吼我,你再吼一句试试,你说试试就试试;和孩子回应,孩子说妈妈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用热情去炒股,输!
用基本功去闯江湖路,猝!”
在TP1-3阶,一开始进入课堂的都是小白,没有聆听、区分、发问、回应的能力,所以先练习怎么去听对方说什么、怎么读对方的信念、发问是引导对方回看行为背后的模式、给个回应去练习对方接收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既要练术也要练胆,不大声回应怎么练胆,不开口直接回应,教练怎么知道你考虑方向对不对,在这个过程中,就是学基础,基础就是“思考的方向”以及说出来的“胆量”。等开始掌握了这样的能力以后,就要生活化了。
生活化有几个重点,第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营造气氛,这个非常重要,甚至打破了之前的惯性思维。以前我们常常认为,我回应你很重要,我是为了你好,我是不想你吃亏,我希望你有出息,我花了钱雇你来做事的,但是却忘了是在什么样的气氛下去带对方看到,也不注意自己的位置,变成一种强加的施压的方式。结果通常和我们想要的不一样,究其原因我们是通过自己的需求阈值去要求他人,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重要事情说三遍,营造气氛很重要。能引发什么样的气氛,调控什么样的气氛,那么就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约会要浪漫的气氛,家庭要温暖的气氛,团队要快乐的气氛,合作要信任的气氛。
“气氛不对,全都白费。”
当设定了一种气氛,就需要一个系统来支持这样的气氛达成,系统是什么?说的、做的、表述的、表达的、包括肢体语言、设计的环节、设定的情景、仪式感、规则、礼品礼物等等所有一切都将围绕着这个气氛去做调动,所有这一切都是达成这个设定气氛的工具,包括发问、回应、照镜子,都会指向创建气氛,所有与想创建的气氛不符合的,都要舍弃。不符合气氛的,就是P=p-i当中的i。也就是干扰。
气氛是什么?气氛就是文化组成的重要环节。
举个栗子
想想迪斯尼乐园,它的文化,我们是靠感知去体验的,不是标语,不是靠别人和你说,我们这里开心啊,快乐啊,能量正啊,而是从气氛里面去感知的,从去往迪斯尼的特殊地铁车厢,车站、就开始这份感受,一入园,工作人员的服饰,各种扮演的人物,入眼的街道,童话城堡世界的建筑、喷泉的雕塑、琳琅满目的道具、一路伴随你的音乐、和主题贴近的游乐项目、各种漫画人物的主题花车、人物表演、烟花、餐食、对外的宣传、广告、每年的动画电影等等,都在宣扬一个充满向上力量的童话世界,所有与欢乐和正能量不符的i,都被去掉了,迪斯尼动画中也会有让人潸然泪下的情节,有宏大的悲伤的交响乐,这些也都是经典,也都让人印象深刻,但那些悲伤的情景,那些悲伤的曲子与主题不符的,舍弃掉了,就算流泪,也只让你流感动和幸福的泪水。这就是减掉i以后剩下的呈现。
想一想海底捞的用餐体验,是什么在践行他们以人为本为人考虑的文化的?有哪些细节组建了这个文化呈现的?
那么,平时在公司里,想践行什么?通过什么样的系统化营造,去衍生出了什么样的气氛呢?
我们的团队,想怎么做,去往哪里,要在什么气氛下才能实现,这个气氛怎么去推动呢?
和亲人朋友家人客户相处,通过怎样针对每个人,运用不同的系统,营造了什么样的气氛呢?
综上所述,人都是会受到系统去营造出来气氛的影响,所以唯有通过建立一套系统才能改变一个团队中的个人,只有通过内部的体制建立,才能真正的达到同步。
“系统能搞好,成功跑不了。”
说起感动和幸福的泪水,三阶段共托,还记得么?当所有人完成共托,当孩子家长拿着蓝丝带走到身边感谢我们的时候,是不是很多人流泪了。这是感动的泪,充满力量。
眼前是否看到了这幅画面,还记得我们要创造什么样的一场共托么?还记得当时主持人在边上说的话么?是不是记不清记不全了?但画面都在,很容易就组建起来了。
每个人都一样,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画面,不是文字,我们最容易通过“视觉思维”来记忆,甚至于判断,长得好看的人说的比较容易让人接受一点,这家酒店的服务员化了淡妆就感觉酒店高级一点,好看的甜品就应该代表美味,所以也就不难解释现在微整和美业那么热,这的确是能最快速便捷的帮助别人改变财富收入的途径之一。长那么好看还那么努力,就问你服不服。
画面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和代入感。
用话语给画面,用画面加深话语。
“机械书里有工具,情书才有颜如玉”
应用:目标也可以用画面来表示。
达成目标后,能得到什么,什么物品,具体到颜色;什么别墅,具体到花园面积;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具体到某一个偶像,打印出来,贴在各种地方,当遇到挫折了,抬头看看渴望,擦擦眼泪再来。对目标的具象化,可以更快的把人带到目标上,当目标的渴望大于对问题的恐惧,自然就会积极起来。人潜意识里自我防备,通常是对做不到的挫败感的恐惧,恐惧是个负向情绪,会让人把能量用在了对外的抵抗上。当把负向情绪转移到正向目标以后,那么自然不会限于恐惧里面了。
同样的,画面的分析比文字更容易让人记住,而且是持久的记住。这里就有了一个工具,“平衡轮”。把现在遇到的情况用平衡轮表现出来,比如说想有个团队的气氛是怎么样的,画个圆圈,把圆圈像披萨饼那样分割后,在每个分割块上列出来,积极,努力、正能量、爱学习、主动、有创意……。给这个现有的打个分,画个尺度,当然还要说出具体的打分依据,不然没有判断依据也就失去判断力,接下来说说想要拿到的分数,把现有和未来想要达到的部分,用一个颜色填充出来,观察差距。再把当中的一块挑出来深挖,比如主动,画个圆,怎么去创造主动的环境,鼓励、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畅所欲言……再打分……再挑一项画平衡轮,一次次深挖,一个平衡轮一个平衡轮画下去,这时候内心会升腾起~一种感觉~peace。
功夫熊猫里面的乌龟大师说过一句台词:你的思想就如同水,当水波摇曳时,很难看清,不过当它平静下来,答案就清澈见底了。
通过画平衡轮,是一个内观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索内心的过程,当一层层潜入的时候,就会发现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找到根源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打蛇打七寸,斩草要除根”
不去管其它没做到的,每次一项深挖下去,拿可以做到的先开始,那么就为这个企业注入了基因,然后通过成果、体验、学习、总结。
完善这一项项基因,企业就开始焕发生命。
我们平日里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属于“点状思维”;
通过改变一种行为去影响结果是“线状思维”;
通过改变一种心态去调整所有行为,并且在过程中,随时调整,自我完善去令到结果发生,是“系统思维”。
一群具有系统思维的人在一起就是个“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定义不光是对于新领域的探索,而是对于自我的革新,通过内在的改变,推动结果产生,影响长期发展。
能看的到是有什么成果,看不到的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成果,获得成果的方式比获得成果更重要。
一家企业的价值比他的利润更重要。
一个人值不值钱比这个人拥有多少财富更重要。
“战斗机飞得快,运输机飞得远”
一流企业的ceo是个一流的教练,伟大企业的ceo是伟大的教练。所以一个企业最核心的首先是对领导的改变,领导是“天”,事情的成果是落“地”,中间是“人”来做事情。计划是要靠人来落实的。这是“天地人”的概念。作为一个伟大的CEO,要从传统的模式向教练模式转变,这里面最大的区别,一个是“对事”,一个是“对人”。那些常常说我对事不对人的,也常常得罪人,所以麻烦下次,你对人不对事。先想想人,再想想事,结果肯定不一样。这人本教练技术是不是这么个意思?
遇事不丢“人”,做事不忘“本”
传统模式下,领导力是掌控是命令、是以我为主、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他是解决外在行为的一种管理方式。
而教练模式下,是以启发和引导为主,焦点放在对方身上,更关注的是目标,提出问题来启动对方的自我思考去接近目标,是调整心态来达成成果的管理方式。
一个教练型管理者,首先是中立的,永远保持中立对于一个教练非常重要。
技术靠学,中立的态度是练出来的。
为什么保持中立那么重要?因为,教练的目标是要最大限度的去激发出被教练者的天赋以及最大程度去挖掘潜力,这是个需要对方开放想象力,启动创造力的过程。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在一个正向、舒适、安全的环境当中才会被有效激发出来的,教练者只有通过中立的态度,才会创建出这样一个环境。所以要求教练“只问因果,不论对错。”论对错就有了看法,有看法就有可能不中立,保持中立,相信对方总会做出最好的选择。
“风过疏竹,风去竹不留声;
雁渡寒潭,雁过潭不留影”
人类的大脑,分三层,最核心是脑垂体,也叫爬行动物脑,掌管着我们最原始的本能:吃喝拉撒睡行动走卧,面对压力下的应激反应,战、逃或者吓傻了,吓尿了都属于本能反应。
这个是“本能脑”。
中间一层是脑边缘系统,这部分有了一定进化,用来学习、记忆以及情绪表达,它可以将过去的事件和强烈的情感联系在一起。比如想到之前分手的情景就感到愤怒或悲伤,这个信息处理中心还负责让我们产生依恋和保护欲望,以及充满深情的爱意,所以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情感的源泉,它是即刻对当下的一种关注。
这个是“情绪脑”。
大脑中最年轻部分叫新大脑皮层,这部分大脑的功能也更加高级,它掌管着更深层次的思考、写字、语言、我们推理和分析的能力.以及我们预测未来的力量。
这个是“智慧脑”。
这个生理学的发现和早期心理学的发现,我认为是不谋而合的,佛洛依德认为,我们身体里有三个我,即本我、自我、超我。这不正好是本能脑控制本我、情绪脑控制自我、智慧脑控制超我。
知道了这三个脑部分怎么去应用呢?教练创造的氛围和大脑有什么关系呢?
当我们突然受到惊吓,或者突然情绪激动的时候,最内两层的大脑开始活跃,消耗了大量能量,最外层处理创造力的大脑区域完全没有能力供给,于是,这层大脑就呈现一种“暂时休眠”的状态。经常会听说,某人遇到了什么事情,当时感到很害怕,一路狂奔,大脑一片空白。其实一片空白的时候,只是智慧脑部分,本能脑会做出选择,情绪脑会负责体会情绪并写入记忆。
所以通常问他发生了什么:哎嘛,老吓人了,当时啊脑瓜子嗡嗡的,就知道害怕,咋出来的都不知道了。
也就是当一个人在情绪脑或者本能脑的驱使下,智慧脑会、罢、工。
所以,很多时候不是不会做,是不想做,不高兴做、不乐意、懒得做。
“你说归你说,就是不挪窝,你强归你强,我回卧龙岗。”
当有情绪就会有抵触,智慧脑不开工,是没有教练场域、教练环境和教练空间的。所以当教练要中立,看见、听见、不评判,一旦不中立,也就破坏了教练关系,不能创建坦诚开放信任有安全感的环境,就没法产生一个教练合约,创建出一个教练的场域。
医生给人看病时候很中立,头头是道,咔咔开个方,根据经验该动刀动刀,还劝人:该割割,该喝喝,啥事别往心里搁。到自己亲人了,眼一闭,心一横,送到朋友手上,你来。不中立,受情绪控制的时候,智慧脑当机了。自己下不了手。所以医人者不自医。
可生活中的教练,面对家庭对孩子对亲人对同事,这就对教练有个很高的要求了,教练要有很强的自我觉察能力,时时感知,我有没有掉入看法,我是不是中立,现在这个坦诚开放信任有安全感的场域还在不在?一旦场域被打破了,对方就容易去到对抗和抵触。那就先造教练场域,再去教练。
“渡人先渡己,发功先聚气”
做好了以上的准备工作,静待花开的时候就到了。
一个人在自我超越的过程中会有两种力量拉扯,正向的好的力量,叫“创造性张力”,源于超我的智慧脑,而另一种叫“情绪张力”,来源于情绪脑和本能脑的自我和本我。
创造性张力的力量是来源于目标的,也就是对目标的渴望越大,就越有创造力,走P中途下车的要么不相信目标能实现,要么根本就觉得实现不了。要么动力不够大,要么阻力太大。
所以一方面要增加创造性张力,通过明确目标,清晰愿景,实施计划,来扩大动力。另一方面要减少情绪张力来缩小阻力,一个人的情绪变了,思维就变了。面对陷入在情绪里的人,要通过由“问题思维”转向“目标思维”。来帮助对方产生正向的情绪,在正向情绪下,帮助对方创建一个自我觉察的空间,开启自我正向觉察的能力。
这个时候用平衡轮来开启视觉脑,不断启发和引导对方进行创造性想象,通过目标、价值、成果、行动,四个步骤,来拿到基于未来的计划性思路。
目标:是建立愿景,描绘出画面加深印象,目标在实现前长期不变指向愿景,目标是有价值的;
价值: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意义,这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呢?找到意义就有了动力;
成果:一定是一个数据,一个受时间限制的可度量、可检视的一个标准,一般有两种因素组成,一种是数学因素,一种是逻辑因素,成果没有意义,但是为成长提供了可衡量的标准;
行动:是接下来的计划,怎么去实现这个成果的详细计划。
有了计划性思路,接下来就要做两件事,总结和学习,由每次的成果,做总结,分析行为,去看到行为背后的干扰,通过聆听、区分、发问、回应的方法,去指向信念,你怎么看这件事呢?你说的困难指的是什么呢?尽量用对方的原话反问,佛系教练:这是你说的,我是中立的。
每个人都活在看法里,看法不同处理的方式或行动就不同,行动不同每个人所处的世界就是不同的,世界不同内心的情绪就是不同的。这时候教练四步骤就可以发挥作用,厘清目标、反映真相、心态迁善、行动计划。
整个教练过程中,教练基于的都是对方的目标而不是对方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是我们的看法,关注问题会带来情绪,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扩大了问题。
对成果做检视,是为了调整与目标的匹配度更高,检视不是为了谁来背锅,是补过。这次不行下次来,谁补得快,谁跑得远。
教练是个修心的活,先修自己,再引他人共修。很佛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