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从来都不明白,他最重视的嫡子,为什么会一个接一个死去?
因为生母卑贱,弘历自小不得他皇阿玛喜爱,这是他心里永远解不开的遗憾,所以弘历登基之后,对嫡子的执念特别强烈。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8302/2ea9f46574d706d0.jpeg)
二阿哥永琏,原配富察皇后所出,聪敏早慧,勤于学业,皇帝登基后就有立永琏为太子之意,这个意思他不仅和富察皇后说过,也和当时最偏爱的妃子如懿提过。如懿膝下养着大阿哥永璜。皇帝的意思,永璜虽是大阿哥,到底只是个庶子,而且还不是如懿所出,而永琏是名正言顺的嫡子。皇帝愿意对如懿掏心掏肺讲这一番话,说明那时候他对如懿还是蛮真心的。
永琏之死,表面上看是在他犯高热哮喘时,飞来飞去的芦花棉絮堵了他的鼻腔,窒息而死。实际上是如懿和海兰合谋,利用苏绿筠爱子心切,暗中拿一床芦花棉被换掉了永琏的被子,深宫三个妇人是害死永琏的凶手。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8302/75f0ffacc9360413.jpeg)
但悲剧在于永琏被害死的根本原因是一个误会——如懿和海兰以为用朱砂谋害两胎皇嗣并嫁祸如懿的幕后黑手是富察琅嬅,所以她们要害死琅嬅的儿子,但一直等到琅嬅过世,如懿当上皇贵妃后才明白,那个人是金玉妍。
金玉妍下场凄凉,可害死永琏的三个宫妃也各有报应——苏绿筠死了三阿哥永璋;海兰死了五阿哥永琪;如懿更是连丧儿女,那时她哭到在海兰怀里,看着自己两只手,说都是当初做下的孽……
但皇帝至死不知道永琏死亡的真相,不然如懿根本走不出冷宫,更不可能册封她为继后。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8302/e902351edffa00e9.jpeg)
永琏死后,无论皇帝还是琅嬅,都迫切的想再要一个嫡子,哪怕后来皇帝对琅嬅冷漠疏离,他从未想过要动琅嬅的后位,他和她必须得有一个嫡子。
琅嬅百般调理,这才有了七阿哥永琮,生产永琮之日,正是佛祖诞辰,且京城一带干旱已久,永琮落地之时,天降喜雨。皇帝视之大吉,又有了立永琮为太子之意。
可惜永琮体弱,自生下来便是一半奶水一半汤药养着,未满两岁染天花而亡。但永琮染上天花并非天意,而是人为,或者说又是出于误会的报仇。玫嫔在金玉妍“指点”之下,要为她死去的孩子报仇,茉心要为她死去的主子报仇,于是永琮奶娘的衣服被涂上茉心的天花病毒,继而传给年幼体弱的永琮,很快一命呜呼。
这件事的真相,皇帝依旧是至死不知,可后来的玫嫔也是被皇帝赐死的,可见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8302/f4bee4a9b398a5c7.jpeg)
第三个被害死的嫡子是十三阿哥永璟。其实皇帝和继后如懿的第一个儿子是十二阿哥永璂,可惜永璂天资平庸,难继大业。所以当如懿再度怀孕,并且钦天监说此胎“贵不可言”时,皇帝的期望值被拉到了最高峰。当时他就对如懿说了,若是个公主,生下来立刻封为固伦公主,若是位阿哥……皇帝没有把话说完,但意思很明白,就是储君了。
皇帝当然不会知道,这是宠妃魏嬿婉的计谋——先买通钦天监,拉高皇帝对此胎的期望值;再胁迫接生婆田嬷嬷,在接婴儿离开母体前一刻活活捂死,快速拿脐带绕颈,造成皇后产下死胎的假象;最后又有钦天监出面,说是皇后命硬,克死了永璟。
魏嬿婉这一招可谓又狠又有效,以前帝后之间也有嫌隙,但就是从永璟之死这件事开始,嫌隙成了大裂缝,彼此失望彼此厌倦,从这里正式开始。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8302/1125bd2bac629ebd.jpg)
永璟之死的真相,在魏嬿婉倒台之时皇帝是知道了的,因为他亲自审了魏嬿婉的贴身侍女春婵,原著中描述春婵是“竹筒倒豆子”。
可是知道了又怎样呢?他一生最重视嫡子,偏偏是他年少情深的如懿害死了他和原配皇后的嫡子,又是他宠了半辈子的魏嬿婉害死了他和如懿的嫡子,而他还不得不立魏嬿婉的儿子为储君,因为他已经没有更好的儿子了。
皇帝册封永琰为太子之日,同时追封已经过世的魏嬿婉为孝仪皇后,死后还得和她合葬。所以老天才不管你对嫡子有没有执念呢,永琰登了基,再庶也成了嫡;魏嬿婉作恶再多,可是人家母凭子贵,到底熬成了大清皇后。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8302/9a2821c598410ca2.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