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纯干货| 婴儿睡眠训练大解析——被妖魔化的睡眠训练

纯干货| 婴儿睡眠训练大解析——被妖魔化的睡眠训练

作者: 王石云月 | 来源:发表于2017-12-08 14:31 被阅读0次

    之前和大家分享了 婴儿睡眠训练大解析系列的第一篇:睡眠训练是什么鬼?帮助大家深度剖析了下什么是睡眠训练,向大家说明了睡眠训练的理论基础、前提之内的方方面面,今天咱们紧接着昨天的内容为大家分享咱们婴儿睡眠训练大解析系列的第二篇:被妖魔化的睡眠训练,为大家解读睡眠训练的种种误解和争议,希望能够帮助诸位解惑哦~~~

    1、睡眠训练的争议

    不少妈妈被孩子的睡眠问题困扰不已,但是要么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孩子的睡眠进行引导和调整,要么就是对于睡眠训练的方法一知半解。

    我们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认为睡眠训练就是 “不抱不哄,让孩子哭到睡着”,还有些育儿大V更是鼓吹“睡眠训练会奠定孩子一生的灰暗底色”,导致很多妈妈虽然备受折磨,但是并不敢进行睡眠训练。实际上,睡眠训练让很多家庭受益,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也经历了漫长的睡眠引导过程,其中也有过不少犹豫不决的时候。

    归根结底,睡眠训练的争议点在于:

    1)睡眠训练是否有必要?有没有必要可以从两方面来考量:一方面是是否有效果?另一方面则是效果和伤害权衡下来,是不是值得去尝试?

    2)睡眠训练是否会造成很多哭泣?哭泣对孩子是否有害?

    我们先来看一看睡眠训练的效果。有一些支持哭声免疫法这个类别的睡眠训练的研究(Mindell,2006)认为,睡眠训练具有一些积极的效果。比如宝宝在临睡前发怒的可能性更小;宝宝更可能在10分钟内就入睡;宝宝夜里醒来动静大到吵醒父母的可能性更小。同时,完成训练后父母的压力水平、情绪、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更好了,白天的状态也更好了。所以,从全家的利益出发,当宝宝出现睡眠问题的时候,睡眠引导是很必要的。但是正如我们之前所说,哭声免疫法这一派并非唯一选择,其他的一些方法也被证实有正面的成功效果。

    但是仍然有不少人担心,睡眠训练带来了短期的明显效果,但是可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我们大多听不得孩子哭,让孩子哭有悖我们作为父母的直觉。我们公号之前分享过一篇人类学角度看睡眠的文章,文章里有一个观点是夜间迅速回应来防止婴儿哭泣是因为这样就可以避免入侵者的袭击。这种生物本能使得我们认为当孩子被单独留下的时候,他们会产生分离焦虑。

    那么这种所谓的由睡眠训练带来的压力(哭)是否真的对孩子有害呢?

    在很多家庭中,睡眠训练包括了孩子睡眠习惯上的改变(通常是学会自主入睡),父母干预的减少和一定量的哭泣。对孩子来说,学习怎么入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却是孩子早晚需要去面对的。压力是不可避免的。我这么说并不是要给予所有的睡眠训练方法一个认可,而是强调要把压力真正的放到睡眠训练的情境中去探讨。

    我们先了解一下,哭会带来什么。哭的时候生理上压力比较大,会增高的婴儿的血压,心率和皮质醇水平。皮质醇也称作压力荷尔蒙,我们在上一次课上也和大家说过,宝宝在清醒时间过长过度疲倦的时候,就会大量分泌皮质醇,并展现假兴奋的状态。但是除非在一段时间内皮质醇水平持续升高并一直保持高水平,否则皮质醇水平的增高只能代表压力的出现,而无法表示对人体有害。

    此外,皮质醇水平变化机制比较复杂。我们在正常的情境下,皮质醇会维持一定的水平,普遍认为具有压力之后,皮质醇会升高。但是有一些研究表明那些生活在家庭暴力或者被忽视环境里的孩子,体内的皮质醇水平反而比正常的孩子要低。

    并且,哭泣并非一定带来皮质醇水平的升高。有很多实验证明,新生儿宝宝在洗澡和接受身体检查的时候,皮质醇水平会显著升高。然后就有研究者做了这样一项实验,连续两天帮助宝宝做一项身体检查。第一天检查时宝宝会大哭并且他的皮质醇水平是明显升高的,而第二天时宝宝仍然哭,但是皮质醇水平却没有变化。这说明,他们虽然可能对身体检查感到了压力,但是他们从反复进行同一个事件中学习到了经验并学会了适应。

    那睡眠训练会不会造成皮质醇的上升呢?

    有一个实验邀请了25对母子(其中孩子4-10个月)在实验室的环境下实施哭声免疫法5天。在第一天晚上,所有的宝宝都至少哭10-20分钟才能睡着。到了第三天,所有的宝宝都不再哭闹就睡着了。而研究者也同时监测了进行睡前仪式前的皮质醇水平,以及CIO之后的皮质醇水平。结果在第一天和第三天,皮质醇的水平基本没有升高。

    虽然这个研究有它的局限性,你可以发现宝宝的皮质醇虽然没有升高但是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这可能是因为在陌生的实验室环境入睡),但它给了我们一个结论:“即便是在可以想象的最有压力的睡眠环境下,睡眠训练也不会造成皮质醇的急剧上升。”

    截止2016年的文献,还没有一项对于实施哭声免疫法类别的睡眠训练方法之后,对孩子压力、与父母的依附关系、情绪发展、人格发展和身体状况的长期影响的跟踪研究。因此我们还没有充分的理由说明,睡眠训练会对孩子有长远的伤害。

    而在美国儿科学会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Pediatrics上,在2012年曾经有过一篇文献’Five-Year Follow-up of Harms and Benefits of Behavioral Infant Sleep Intervention: Randomized Trial’。这篇文章通过对326个婴儿进行了五年的跟踪调查,希望找到睡眠训练对于孩子的伤害和效果,结果得出的结论是睡眠训练在五年的时间中没有可以观测到的任何影响,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no marked long-term harms or benefits),但是在短期确实取得了期望的成效 (better infant sleep; lower maternal depression; lower healthcare costs)。

    2、睡眠训练的迷思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常见的关于睡眠训练的误读:

    1)睡眠训练不等同于哭声免疫法CIO

    睡眠训练的方法很多,我们在下半部分的会着重为大家介绍各种睡眠训练的方法。包括大家熟知的法伯法严格来说都和绝对意义上的哭声免疫法有很大的区别。睡眠训练中包含了很多更加温和的方法,甚至有些方法是号称无泪的。因此讲哭声免疫法和睡眠训练化等号,也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2)睡眠训练不能帮助解决所有的睡眠问题

    正如我们上文所说,睡眠训练针对的是一类很窄的睡眠问题,它的目标是教会孩子在家长不干预的情况下自主入睡。但是如果是因为其他原因而造成的睡眠问题,则不能通过睡眠训练的方式帮助解决,例如:

    夜间恐惧、分离焦虑

    白天积攒的压力

    噩梦、夜惊

    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

    梦游

    由疾病引起的睡眠扰乱等等

    同时,不同的睡眠训练方法也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例如法伯法并不适用于有创伤经验的儿童,比如那些曾经有过在孤儿院居住经历的领养儿童,或者是通过呕吐来回应被留在床上的焦虑和恐惧的儿童(France,1999)

    3)睡眠训练不适用于小月龄

    对于小月龄宝宝来说,他们仍然有夜间进食的需要,同时睡眠的规律还没有成熟。所以不建议对于小于4个月的宝宝进行睡眠训练。有一些睡眠训练的方法则建议宝宝需要大于6个月以上才可以使用。(Owens et al 1999)

    4)“不哭才抱,哭了不抱”是极大的误读

    很多网上流传的段子,比如美国人带孩子的17个绝招,或者是李雪著名的文章《睡眠训练,错误的是心》之类的,都反复提到“不哭才抱,哭了不抱”这种说法,这些简直是偷换概念的典范。首先不哭才抱,哭了不抱并不是哭声免疫法,它代表什么意思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它已经跳脱出了睡眠的情境。不管是什么睡眠训练的方法,都仅且只适用于睡眠调整的过程,而不应该是一种惯性的育儿或教养的方式。

    还有什么哭声免疫法导致自闭症,导致长大之后的精神疾病等说法,请相关人员拿出可靠的跟踪研究再来说事儿。举个例子,我太爷爷99岁了,他年轻的时候要过饭。我能说你要想长寿必须年轻时候要过饭吗?同理,亲子关系不好就是因为进行了睡眠训练了吗?所以建议大家在微信上看到这一类文章的时候,多一些批判性思考。

    3、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睡眠训练

    睡眠训练的不同方法可以用严厉和温和的程度来进行划分比如最严厉的哭声免疫法,最温柔的亲密育儿法(创始人William Sears)。基于文化和经济的原因,每个社会对于不同方法的认可程度不同。例如,在十分强调婴儿独立性培养的美国,法伯法就广受推崇;而在国内,大多家庭倾向于亲密育儿,因此和宝宝同睡也是普遍的现象。

    哪种方法好,哪种方法不好这些都不重要,或者说也没有绝对的答案。关键是对某一种方法的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决定了最终施加在宝宝身上的效果。亲密育儿从感情上令家长更容易接受,但亲密育儿的核心在于“亲密的边界”,而不在于“亲密”行为本身。因此,亲密育儿就很容易陷入到无节制的疼爱中去,这显然不是亲密育儿的本意,

    所谓的“经验”也是当今国内科学育儿环境推动的最大阻力,这在隔代养育的家庭当中,影响最大。我们经常听说,“你们小时候就是这么养大的”这种无法证伪的说法,直接证明了我们的任何讨论已经被置于“以大压小”的框架下,这是极其专制且反科学的。这些“经验”并非全都是错的,只是任何“经验”都需要经得起科学框架下的讨论,以便我们“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那么到底要不要进行睡眠训练呢?

    其实最主要取决于父母的倾向,同时也取决于父母对于理念和方法能够准确把握的程度。我们都知道睡眠是一种生理活动,但通常父母都意识不到入睡也是需要学习的技能。我们不能代替孩子去学习,就像没有哪一个教练可以站出来替他的队伍比赛一样。当他们遇到睡眠问题时,我们可以体会他们的感受、可以让他们感到安心,可以引导他们,支持他们——就像教练一样,我们只能帮助他们学会在下一次做的更好的技巧。接下来我们就必须放手让他们自己前进。

    事实上,我们无法对孩子的眼泪表示无动于衷,我们会担心哭会影响孩子的身体或者导致情感上的伤害。但其实哭泣在学习、在改变过程中并不算是大问题。通过陪伴、通过给孩子身体和语言上的关心和安抚,我们可以减少自己和孩子的压力,但是我们不能消除所有的眼泪。哭是孩子交流的一种方式,我们想要避免孩子哭,不是压抑了孩子这方面的需求和权利吗?

    哭从来不是大问题,不回应孩子的需求才是真正伤害孩子情感,伤害安全感的源头。因此有规律的,以恰当的方式回应孩子的哭声才是应对孩子哭闹的理智表现。

    关于“被妖魔化的睡眠训练”的内容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明天同一时间我们将和大家分享:婴儿睡眠训练大解析——不同派别的睡眠训练方法,敬请大家持续关注哦。

    本文为好睡宝婴儿睡眠原创,任何商业机构、媒体(含自媒体)、网络等平台在转发时请联系我们没有取得授权而刊登的任何媒体,我们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纯干货| 婴儿睡眠训练大解析——被妖魔化的睡眠训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dye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