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明明什么都没做,却觉得无比疲惫,连抬手都觉得费劲;
分明睡了很久,醒来却还是精神不济,仿佛熬了通宵。
财经作家托尼·施瓦茨所说:
“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需要消耗能量。”
一个人身上的能量是有限的,当我们为无关紧要的事情耗费太多时间,便损耗了能量,让自己越活越累。
人生下半场,学会节约能量,才是最大的智慧。
01
节约精力,滤杂事
有个很经典的实验:
一个瓶子里塞满了高尔夫球后,还能再放进小石子,最后在缝隙里还可以倒入很多沙子。
而相反,如果用沙子填满了瓶子,就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
这些沙子就如同生活中琐碎的杂事,每一个都毫不起眼,堆积起来却足以将我们的精力消耗殆尽。
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物无穷无尽,身处信息量庞杂的当下,我们很容易“乱花渐欲迷人眼”。
学不会过滤,便会被这些杂七杂八的事占满我们大脑里的“瓶子”,扰了心神,迷失本心。
有位博主说,自己有段时间觉得自己活得特别辛苦,上班8个小时就感到体力透支,回家只能躺着一动不动。
有一天,她决定找到让自己累的根源,便拿出纸笔,事无巨细地记录自己一天在做什么。
仅记录了一个小时,结果便让她大吃一惊。
短短60分钟,她和同事聊了10分钟八卦、回闺蜜的消息80多条、听隔壁经理训斥下属15分钟。
这些无关紧要的事,却一点一点地把她的时间和精力切碎成片段,让她无力再应对最该认真对待的主职工作。
于是,她一边认真地给自己做生活记录,一边划分待办事项的轻重缓急;
克制自己不去做与当前目标无关的杂事,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很快,她的工作效率不断提升,也很少再觉得疲乏,生活和工作质量大大提升。
正如《道德经》中所言:“少则得,多则惑。”
人生在世,不必事事都了解,更无须什么都关心。
对无关的事,少一分热衷,多一分无视,是一种自觉,更是为自己节约精力,储蓄能量。
02
节约心智,少内耗
现实中,你是否有过这些情况:
别人表情稍有异常,就琢磨是不是自己哪里说错了话;
犯了无伤大雅的错,会在心里自责好久,担心会失去别人的信任;
明明自己什么都还没做,但总是觉得很累很累……
一个人过于敏感,凡事想得过多,只会不停损耗你的精神能量,使得自己饱受折磨。
心理学家卡耐基的童年是在农场中度过的。
一天,在帮母亲摘樱桃时,他哭了起来。
妈妈问:“你哭什么?”
他哽咽道:“我怕树会倒下,把我砸死。”
在日常生活中,他总是忧虑重重,担惊受怕。
暴风雨来时,他担心被闪电打死;
日子不好过时,他担心会被饿死;
他怕一个名叫山姆怀特的男孩会割下他的两只耳朵;
他怕女孩子在自己脱帽鞠躬时取笑他;
他怕将来没有姑娘肯嫁给他;
他还为结婚之后该对太太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而操心。
……
这些问题困扰着卡耐基,让他非常焦虑,寝食难安。
随着卡耐基渐渐长大,他发现,曾经担惊受怕的事情,居然一件都没有发生。
从此他再也不胡思乱想,专心于学业,最后成为了人际关系学大师。
《反内耗》中提到:“生活里时刻都有挑战,但挑战本身不会带来痛苦,自我战斗引发的内耗才是痛苦的根源。”
生活中,大多数精神内耗,都是因为想得太多,自己跟自己冲突。
当一个人被拖入内耗的泥淖中时,不仅会让自己精神疲劳,更是在消磨心智。
很赞同罗翔教授所说,对于可控的事情保持谨慎,对于不可控的事情保持乐观。
万事挂心头,背负的行囊只会越来越重,最终寸步难行。
遇事不妨把心放宽,少点胡思乱想,节省心神消耗。
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焦虑,不担忧,才能卸下内心的包袱,活得轻松自在。
03
节约时间,少社交
除了减少杂事,减少内耗,减少社交也是人到中年应该践行的事。
还记得年轻的时候,我们总觉得朋友圈里有成百上千个好友,是件多么“有人脉”的事。
但中年以后,看懂了一些人情世故,比如太过幸福会遭人嫉妒,混不好了又遭人嫌弃。
才明白所谓人际关系,很多时候成了一种利益交换,真心为自己人生祝福的朋友少之又少。
越长大,越不会为了不必要的人际关系而内耗。
不理解自己的人,何必要求他硬要懂你?不接纳自己的圈子,何必厚着脸皮硬去融入?
在减少社交方面,有以下三点可以供大家参考。
首先,减少社交场合。
参加那些真正感兴趣的聚会,而不是为了应酬而参加。
少一些推杯换盏,阿谀奉承,多一些朋友叙旧,知心闲聊。
抛掉繁乱的社交,和真心祝福自己的人深交,便可捡回我们遗失的社交愉悦。
其次,学会拒绝无用社交。
那些不想和他聊天吃饭的人,八百年不联系上来就问你借钱的人,喜欢在背后说人坏话的人……
但凡让自己觉得不舒适的场合,我们都有权利不去,也不必为自己的拒绝找借口,我们本来就有拒绝的权利。
要知道,珍惜你的人舍不得为难你,有良心的人不好意思为难你。
最后,挑剔交友,学会独处。
朋友在精不在多,别去强融任何圈子和人,除非为了工作等等不得已的需求。
不要假装热情加入自己没兴趣的寒暄,不要不好意思离开兴趣缺缺的聚会,不要不敢拒绝那些不想去的邀约。
减少对身边人的依赖,因为人生到最后,大家的最终课题都是与自己相处。
一步步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确保一个人时能独立获得快乐,让自己不必忍受孤独,而能享受孤独。
这样,便可以摆脱复杂的关系和无用的桎梏,用心创造最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不让自己被琐碎的事情所困扰,过上轻松却有分量的人生。
《箴言集》里有这样一句话:
“节约是一门艺术,它能使人最大程度地享用生活。”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过得好不好,最重要的便是别随意浪费自身的能量。
学会远离无用的社交,过滤与己无关的杂事,也别跟自己为难。
当我们把精力往回收,将能量全都倾注到自身,也终将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
让能量从“散”到“定”
有太多人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大家都在追求的,我也要追求,还要比别人更像样。所以我们永远在比较,永远在焦虑,永远在追逐。
我们永远不可能成为别人,只能成为自己,那又何必在别人身上耗费那么多注意力。
生活不是考试,只有分数一个衡量标准。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但都天下无双。你只需关注自己,成长为自己的样子就好。
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也是在心海里安了一根定海神针。无论外面多么惊涛骇浪,我们都能向着自己心中的愿景,按照自己的节奏,持续地去行动,去坚持。
在色彩识人心理学中,我们可以学会收回自己的注意力,专注自己。首先在色彩心理疗愈师的引导下运用色彩识人技术看到自己,看到真实的情绪状态,看到自己被“拉扯”的根源;
然后运用色彩疗愈技术清理、释放情绪,不评判地感受自己、觉察自己,让情绪自然流动,这样我们的快乐和成就感也不再依赖于外界,内心也会逐渐回到平静的状态。
在这种“静”的状态中,我们能从竞争的社会,繁琐的生活,得到超脱,不再各种胡思乱想,也不再四处扫射。而是把生活的重心转移到自己身上,专注自己,守好自己的能量场,过一个“能量充沛”的人生。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