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4-06-24 我是一切的根源

2024-06-24 我是一切的根源

作者: 黄土仔 | 来源:发表于2024-06-24 06:48 被阅读0次

最近有些不安,在朋友的建议下,我开始系统梳理了一下心理学,我去学好武志红,从心理学的角度再寻找自我。这段时间感觉吧自己有些心理方面的问题,我能处理好工作,但是对于目标、对于未来,对于跟周边的关系,对于如何跟自己相处,我不知道如何做。

临床心理咨询的经验不断积累,自然而然地,我对各种心理现象的关注和思考也不断加深。最初,人们更关注的是家庭养育,“原生家庭”这个词在中国被广为人知。

事实上,从家庭养育出发,心理学并没有停下,一直在前行。逐渐地,人们关注的聚焦点放在了“自我”这个概念上,形成了一个深刻的感知:

大多数人的痛苦,根源在于自我尚未形成。

正是因为这些感知和思考,才有了《自我的诞生》。

到底什么是自我?或者反过来问,什么是没有自我?

一位来访者的故事,推动了作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她是一位女士,40来岁的时候开始做心理咨询。她未婚,没孩子,一个人租住在一个小小的单间公寓里。可是,她并不是没有经济实力。她自己开公司,盈利不错,一点儿也不差钱。

那为什么不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一些呢?因为她是我们通常认识中的那种“大好人”。她不怎么给自己花钱,但愿意给父母和家人花钱,而且是很多很多钱,比如给父母买大房子。

不只是家人,谈恋爱时,她也花了不少钱。即便对方人品不怎么样,甚至算是渣男,她也愿意花钱。

她之所以来做咨询,是因为她发现自己心中怨气太重,特别是对渣男恨得不得了。

在心理咨询进行了没多久后,她说出了一件让她感到非常恐惧的事情。她说,她知道自己所谓的当“好人”是一种病,但一直以“好人”自居,甚至为此感到骄傲。可是在过生日时,她发现自己有了大问题。

当时,她收到了很多生日礼物,这让她很感动。可仔细一想,她发现自己已经两三年没有给别人送过生日礼物了。

这个发现,让她非常惊讶。当她观察内心时,惊讶升级成了害怕。她发现,她似乎对别人失去了关心,失去了温暖的一面,甚至她觉得自己在失去基本的人性,心在变得冷漠。

这位来访者的故事,对我而言,有重大意义。这个故事的关键点,细想起来是有些恐怖的:一个好人,逐渐丧失了对所有人的关心。

就是从这里开始,我形成了对“好人”的初步思考。现在回头再看,我可以非常简单地概括说:这个所谓的“好人”,破坏了自己的生活,破坏了自我,最终这种破坏也转向了他人。

做一个没有欲望的、所谓的“好人”,似乎是一种常见的追求。但这种“好”,容易变成对自己人生和心灵的破坏,这是一种经典的自我没有形成的现象。

另一种没有形成自我的经典现象,和“好人”正好相反,就是极度在乎自己,我称之为高自恋者。

人都是自恋的,高自恋者有什么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对自己欲望的在乎程度。高自恋者极度在乎自己的欲望,可能会不顾一切地去追逐,甚至为此利用、剥削别人,也理直气壮、心安理得。

不只是对欲望,高自恋者对自己在每一件事上发出的每一份动力、每一个念头都非常在乎,并且苛求周围人完美地配合自己。希望自己在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话上都占上风,都要赢。为了赢,可以不惜代价。这样的人,一样也是没有形成自我。

这次用更准确的语言告诉你,这也是没有形成抽象意义上的自我。因为没有形成,所以在每一个细节上发出的动力和意志,都是“我”。一个细节上的具体意义上的“我”的死亡,就等于是“我”本身的死亡。死亡,这件事多可怕,自然就执着地想要赢

你发现了吗?“好人”和高自恋者,正好是相反的两个方向。

“好人”,一辈子都在灭欲望,灭隐私,灭自我,想换取在别人眼里的好形象。

高自恋者,对欲求非常执着,想得到的是别人的配合。

你看,因为“我”没有形成,于是总是去关注“你”,想从“你”那里得到存在感。

回到前面的问题,在搞清什么是自我之前,更容易理解的是,没有形成自我是什么样。“好人”和高自恋者,只是我为你列举的两种经典表达。围绕着自我没有形成,还有形形色色的表现方式。

存在感,是一个抽象的哲学词汇。如果用我的话来翻译,我想应该是:“我”可以存活的感觉。

“我”可以存活的感觉,如果基本形成了,就意味着一个人的自我形成了。

这门课程,讲的就是自我形成的过程。

当把存在感理解为“我”可以存活的基本感知后,可以直观地去理解很多事情。

例如焦虑。焦虑无处不在,关于焦虑的理论研究也很多,我自己的理解是,焦虑或许都是死亡焦虑。它的对立面,就是存在感。当一个人总是在焦虑中时,那可能意味着,这个人的自我尚未形成。如果自我形成了,那这份弥散性的焦虑,就会变成自在感。所谓自在,也很简单,你把这个词拆开来看看,就是“和自己在一起”,或者说“自己在”。

有不少人,会把自我等同为自私,甚至还有人把自我视为洪水猛兽。我要告诉你的是,自我形成后,一个人会变得非常不同。

自我没有形成的人,总在关注着“你”,要么渴望在别人眼里得到好评,要么苛求别人按照自己的要求来,这都会给关系带来压力、剥削和破坏。

当自我诞生后,一个人不仅获得了存在感和自在感,同时也会摆脱对别人的过度关注。

这时,还有一个深刻的事情发生了:

当“我”的存在得以确立后,也就可以看见“你”了。

自我诞生的同时,意味着一个人终于能真正看见别人了。

相反,自我没有形成的人,因为活在“我”随时会死去的焦虑中,会变得很敏感,好像每时每刻在每一种关系中,都藏着“生死之战”:到底是外界的“你”胜利,还是内在的“我”活下来。

这里说的“关系”,不仅包括人际关系,也包括和事物乃至世界的关系。

比如,有的人在和别人的沟通中,只想着倾吐,拒绝聆听。为什么?因为倾吐意味着你配合我,聆听意味着我配合你。如果配合这个动作中有支配与服从的意味,甚至还有生与死的含义,那自然会渴望倾吐,抗拒聆听。

我认为,一切美好的事情都来自于深度关系一个人之所以难以建立深度关系,就是因为这种难以言说的死亡焦虑

一个人的自我得以形成后,意味着“我”可以存活了,也终于能看见真实的“你”了。“我”和“你”就可以放心地去建立深度关系了,然后在深度关系中,去创造各种美好的事物。

人,是万物的尺度。一个人的心灵,就是他丈量世界的尺度。

当“我”在黑暗之中,世界也必在黑暗之中。

当“我”被照亮时,世界也会变得光明。

照亮你的自我,有着如此伟大的意义。

“自我”是心理学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从这一点来看,这门课程似乎也没什么特别。但当我形成初步意识时,我自己无比感动,觉得这是“伟大的课程”。

因为,对任何人而言,形成一个抽象意义上的自我,都是伟大的里程碑。

就我自己而言,实际上我也没有真正形成自我,我就是前面讲到的那种“好人”,所以我的自我被破坏的程度也很高,再重新把它活出来,真是很不容易。

因此,我在相当程度上,也像是一个初生儿一样,从理论和体验上去观察、感知,一个没有自我的人,到底该怎样逐渐活出自我。

头脑上理解“自我”这个概念,知道自我形成的理论,和在体验上深刻感知到,这从来都是两回事。我的这门课程,就是带着满满的感性和体验,它是一个活生生的课程。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我想自恋地说:这是一个非凡的课程。

你,完成了这个非凡的过程了吗?你的自我诞生了吗?

甚至,你开始了吗?

如果你还未从自己出发,那么属于你的生命之旅,也就还没真正开始。

欢迎你加入《自我的诞生》,我们一起启程。

相关文章

  • 2020-12-27

    我是一切的根源。心怀感恩对我们发脾气的人,是他在帮助我摒弃内心坏的种子。 云之韵 : 我是一切根源,我是一切根源!...

  • 我是一切的根源

    我是一切的根源!我是一切的根源!我是一切的根源!一直很喜欢这句很多年前get到的话。 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此刻的心情...

  • 我是一切的根源

    没有感召到粉丝。今天有空闲时看了十个上上签。“我是一切的根源”这句话我印象深刻。马老师真狠啊,要我对生命中...

  • 我是一切的根源

    好运健谈 分享 2018年3月20日 第一次听到我是一切的根源 ,我心里特别不舒服 ,我怎么就是一切的根源呢 ...

  • 我,是一切的根源

    老换游泳池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一个不会做事的人, 老换工作是解决不了自己的能力的; 一个不懂经营爱情的人, 老换男...

  • 我是一切的根源

    2018年4月23日 星期一 阴 亲子日记43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还在那就这么僵着,你着急她倒是不...

  • 我,是一切的根源

    深夜锻炼归来,静静的坐在桌前,随笔写下这篇文章! 其实我们在这娑婆世界都是受苦受难来的,人一念到天...

  • 我是一切的根源

    5月25日 星期五 晴 刚刚开完微课堂,回到家里。今天有些累,写完日记就准备要睡觉了。 先说说微课堂吧,这次呢...

  • 我是一切的根源

    最近对于生命,对于个体生命之外的更大的存在产生了更大的好奇。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发生,在学习以前,总是当做意外的,无论...

  • 我是一切的根源!

    我很纳闷,性格温和的我,为啥在他面前,就那么容易一点就着火呢? 昨天在路上,因为孩子暑假里的补习问题产生了争吵,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4-06-24 我是一切的根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dzl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