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知道为什么,周末了大家反而没有更加开心,每个人都被压力和焦虑压的伤痕累累,各自倾诉着自己的伤痛,而焦虑的来源无外乎是工作压力大到崩溃,后悔选择这一步,亦或是感情不顺受到伤害,明知道没有结果却又在舍不得的试探忍让。
有时候我常常想,为什么这大半年遇到的大家都是满腹心事,是因为大经济环境下行影响呢,还是因为同辈们都到了而立之年的年纪,很多事情在更迭?工作的瓶颈、贷款的压力、感情是否进入下个阶段、孩子的负担、甚至是关于人生的意义不断在扣问着,步步紧逼。
我见到很多曾经积极又坚强的人被工作逼到歇斯底里,在周末向我倾诉着如何的撑不下去,开玩笑的说灿灿你帮我去上一周班吧,工资我不要了,让我休息会;我也见过时不时吐槽KPI完不成要裸辞的朋友。我不确定这是不是就是生活的本质,我们都在生活的浪里挣扎,只是无论如何都得上岸,各自姿态不同罢了。
小伙伴微信祝我晚安,给我写了一段有哲理的话,“之所以变得内心强大,一定是受过很多苦难,伤害或者压力,要保护好自己。善良,柔软和眼泪还是留给值得的人。”我喜欢她的那句内心强大是因为经历苦难。我问过很多人,为什么他们可以坚持或者睿智的选择,无一例外的他们都告诉我同一个答案,那就是经历。
他们告诉我说如果你是我,你遭遇过冷漠背叛甚至自杀,而你最终都挺过来的话,那么你也会像我一样冷静的处理这些。虽然我很想要你不要去经历那些,但是我知道要走的路你一样都不会少,四十岁的你再遇到这些不一定能爬的起来,庆幸你现在还不到三十岁。
有些道理越早明白越是幸运,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能用满腔的热忱为之拼搏不是那么容易,年轻的时候就有了方向是何其的幸运,拎的清楚又是多么的重要。
02
每个人都在说要做副业,互联网容不下35岁,人生要有plan B,马不停蹄才能不被同龄人抛弃,同济的压力往往来源于无形之中,比如脉脉上看似无意的“低薪”工资吐槽,知乎上的诚邀刚下飞机在座都是垃圾,甚至这种焦虑会延续到下一代,比如小区隔离老王家的孩子2岁就能就能认识200个汉字,我们正在被这个社会单调又统一的标准评价,落后就是错误,放松就要挨打,而互联网过载的信息又不断在放大这些焦虑。
备受消费主义荼毒的同时我们又在消费海洋里找到物质的安慰,从华为的P40到李佳琪的oh my god,剁手的那一秒让你的肾上腺素急速上升,花钱的快感可以忘记赚钱的心酸,维持表面的体面和心安,下一秒真香。
既然在社会里讨生活,那么就要遵守这个社会的规则,越早想清楚就能越早多做点事,想不通也没关系,不耽误做那些能做的事情,我以前一直要等到所有的事情准备好了才着手去做,可是啊,很多事情都是上路了才摸索出来的,想是没有答案的,做才会。
03
朋友A说心痛是因为在上段感情里遍体鳞伤,以为终于学会了如何经营一段感情不再难过,好不容易和新的人开始了,以为自己会做的更好,终于可以不一样,可是好像什么都没有变,还是一样的会争吵会受伤会分手,感情的路不会因为经验丰富更加平坦。
现代社会的我们又为什么要去恋爱呢,大家都不想要负责,害怕一颗真心喂了狗,害怕身上多一个人的压力,害怕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以能逃就逃,工作已经这么难了为什么还要为难自己。想起一个漂亮小姐姐的话,大概就是老娘有车有房有工作有美貌,过得舒坦又自在,为什么要找一个人来为难自己呢?
消费主义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在《爱欲之死》里面说的:在这个被绩效和能力统治的社会,一切必须具备可能性、积极性和项目化的特点,无法接受爱所带来的伤害和磨难。建构爱情体验的条件之一,在“他者”面前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然而他者身上的“异质性”正在被抛弃,因为“你能够”得让位给“你应当”,这样才符合效率社会准则。
如此这般我们还是有人想要去爱,明知道会受伤不会有结果,可能爱是本能,逃避也是。每一个敢爱敢恨的人都是勇敢的,在爱里认清自己,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做生活的旁观者,不惧爱与伤害,愿每一个孤单的灵魂找到属于自己的soulmate和存在的意义;永远不要给自己贴标签,接纳负面情绪,不惧他人的目光,做60分的自己而不是100分的他人。
-END-
文/排版/图 | 灿灿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凤梨小姐生活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