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获取经验的最基本手段是“体验”,以至于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是经验主义者。
经验主义虽然在一定层面是适用的、宝贵的,但它的确也存在局限。
我们来看一看:
一、个体的经验有限
举两个例子:
1.色盲(色弱)
先来看一张测试图,你能看出图1中是什么动物吗?

色盲直到18世纪才被发现。可以想象,如果不知道有色盲(色弱)这回事,很有可能因此产生误解;相反,了解色盲(色弱)是源于先天的视觉缺陷,则至少会抱有一定的理解和宽容。
2.同性恋
很多人无法突破个体局限去理解同性恋。
以前,同性恋的遭遇很残酷,比如著名的人工智能之父,艾伦·图灵,因为性取向问题遭遇了迫害,1954年去世,直到2013年,英国女王才正式宣告了对图灵“严重猥亵”罪的赦免,恢复其公证的评价。
再来看看 图2:

结合图片来看,人们对同性恋已有了太多改观了,一些国家开始建立相关保护的法律和制度;中国现状是反对歧视同性恋。此外,仍然有严令禁止同性恋的国家,甚至可判处死刑,比如某些非洲国家。
二、群体的经验有限
另外,群体也存在未知。
“前人的思考,后人的阶梯”,文字的出现大大增加了获取知识的效率。但是,未知仍然存在,其根源是群体知识积累和个体寿命的局限。
从提出“日心说”被软禁的伽利略,到谨慎提出演化论经历波折的达尔文思想,再到如今对新事物的怀疑,如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等,我们多少会受限于群体的经验。
三、存在与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
此外,还存在与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
1.类比
我们通常会使用类比,即借助已有的经验去理解新的或抽象的事物,所以“类比”是个特别有效的学习方法。
比如:
理财中:把“规避风险”类比成: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
对于保险这种好像根本没必要的商品(尤其是未出险的时候,还觉得很亏),也可以这样类比:保险就像打上一把伞,下雨的时候帮你挡雨(财务风险);即使不下雨,带着也安心。
但是,类比也有局限。
我们会遇到某些知识,从现有知识中找不到相似点的情况。
比如,当互联网这个新事物刚刚出现的时候,怎么跟别人去解释呢?
2.换位思考
另外,我们都知道换位思考很有用、很重要,也很难掌握。但换位思考仍然会存在局限。
比如:
我们简单地把知道划分为——我知道的,我不知道的;别人知道的,别人不知道的。
那么将存在以下组合:

你看,即使100%换位思考,也会存在“我不知道的,你也不知道的”盲区。
……
四、结论
那如何正确理解与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呢?
首先接受“个体和群体的经验局限”和“与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一定存在,再把这句话变成经验,去填补未知。
然后,学习并掌握科学方法论,随时准备自己的思考是需要被修正甚至被推翻的,一直成长、积累、进化,不断接近那个真理。
图1答案:
看到羊是正常;看到鸡是色弱。(看到公鸡,你和我一样厉害...)

答案:
红绿色盲者中的红色盲者能读出6,而绿色盲者能读出2,但红绿色盲者及正常者则两个字都能读出来
文章参考:
1.《把时间当做朋友》
2.网易旅游综合
3.图片来自网络及CCO协议图片
下期将会开始探讨超越感觉之外的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