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学习第218天,10.4入公门

《论语》学习第218天,10.4入公门

作者: 流水王丽霞 | 来源:发表于2020-12-26 09:53 被阅读0次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218天

    原文阅读:

    10.4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zī)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译文讲解:

            (孔子)走进朝堂的大门,谨慎而恭敬的样子,好像不能容身似的。站不会站在门的中间;通过时也不踩门槛。经过国君的座位,则脸色庄重,脚步加快,说话好像中气不足似的。提起衣服下摆向堂上走的时候,恭敬谨慎的样子,屏息住气好像不呼吸一样。出得堂来,下了台阶,神色释然,怡然自得的样子。下完了台阶,快步向前走,像鸟儿展翅似的。回到自己的位置,面容仍是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启发思考:

            这里是继续讲孔子上朝的仪表姿态。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一入朝堂大门,肃然起敬,屈身而行。“如不容”,公门那么高大,却好像容不下他的身体一样,弯腰低头鞠躬一般走进去,如此恭敬之至。 “立不中门,行不履阈。” 站立时,不站在门的正中,往边上站一点以示谦卑; “阈”是门槛。进门不踩着门槛,以免违礼放肆。

            “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过位是经过国君的位子。这时国君还没来,虽然是个空位,但孔子经过时仍然脸色勃然变动,紧张起来,快步通过。这时有同僚和他说话,他只是勉强应答,不多说,因为随时国君会来。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升堂面君,提起衣服下摆,恭敬地低头向前,屏住呼吸,就好像没有气息一样。

              “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应对完毕,走出朝堂,走下第一级台阶的时候,离国君远了,脸色渐渐舒展。“逞”,是舒放;“怡怡如也”,怡然自得。“没阶,趋进,翼如也。”下完最后一级台阶,快步向前,而身形庄正,就像鸟儿舒展翅膀飞翔一样轻快。“复其位,踧踖如也。”回到自己位置,又依然是恭敬严肃的样子。

            这一段读完,孔子进出朝堂的整个过程,怎么走上去,怎么退下来,神态、呼吸、动作、情绪都一一写到了。从这些细节描述来看,孔子在朝堂之上真是严肃恭敬,绝无半点懈怠。可以想见,如果不是经常跟孔子上朝的人,是写不出这么细致的场景的。

            孔子认为君臣之义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他自己对君上之忠、之礼、之敬,都做到了极致。从未见之时就开始敬,见君之后而敬不忘,他的敬礼是从始至终、善始善终的。

            我们学过很多“蔑视权贵”的所谓“气节”的故事。例如,像李白那样,在朝堂上,又要美人呵笔,又要高力士脱靴。对他这样一副肆意的姿态,孔子是肯定要摇头的。因为孔子的表现是对“权贵”高度尊敬和顺服,实际上,夫子这对社会秩序的尊重和维护。因为若人人都不服“权贵”,这社会就没有秩序了,谁都不听谁的,变得混乱动荡。

        当然,孔子对“权贵”的尊敬和顺服不是无条件的,是君主要合乎仁义,值得顺服的。在卫国,当他发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的时候,他就挂印而去了。李白曾潇洒地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但他也在寻找能够让自己实现政治理想的君主。李白同样不肯苟且于朝堂的名或权贵的利,尽管他的外在表现上与孔子非常不同,但他们内在独立人格特质是一致的。不过,在任何社会秩序中,特别是比较稳定和平的时代,遵循特定的社会礼仪制度,按照适当的角色规范行事,与人格的独立也并不矛盾,反而是是一个必要的基本素养的体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学习第218天,10.4入公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gwnktx.html